【商品详情】

【内容简介】

读者对象:

博物爱好者、自然爱好者、鸟类爱好者、猫头鹰爱好者、青少年、一般读者

宣传语:

(一句话宣传语)

走进黑暗的荒野,一起来探寻猫头鹰的秘密生活

(80字宣传语)

国内知名科普博主“鸟窝里的猫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员孙悦华推荐!《纽约时报》动物类图书畅销书 美国太平洋西北书商协会畅销书2016年华盛顿州图书奖入围

图书亮点或编辑推荐:

★邂逅11种野生猫头鹰,走进神秘的“猫头鹰王国”

在这本记录猫头鹰的书中,既有娇小可爱又“呆萌”的北美鸺鹠,也有体型硕大却能在树林中“隐身”的乌林鸮;既有在荒漠中艰难谋生的穴小鸮,也有不畏严寒在极地生存的雪鸮;既有与人类比邻而居的棕榈鬼鸮,也有生活在原始林中难得一见的斑林鸮……一起来认识这些不可思议的猫头鹰,了解它们的秘密生活。

★跟随专业的研究者,探索真实而科学的猫头鹰生活

作为一名狂热的猫头鹰爱好者,作者利•卡尔韦不仅独自到野外寻找猫头鹰,还跟随专业的鸟类研究者和科学家,在漆黑的夜晚参与密林中的环志工作,在干旱的荒漠中检查人工地穴的入住情况,在冰冷的苔原上追捕雪鸮宝宝以测量和记录它们的身体状况,又或是到人迹罕至的原始林中为极度濒危的斑林鸮补充食物。在一次次与猫头鹰的“亲密接触”后,作者记录下了这些迷人生物真实的一面。

★波折的猫头鹰命运,引发一场关于生命的思考

在作者对林中的一家乌林鸮进行观察期间,先是发生了雏鸟从巢中坠落的事件,随后乌林鸮父亲死在了美洲雕鸮的爪下,而无助的乌林鸮母亲则需要独自养大4只雏鸟。得知乌林鸮一家的惨状后,作者的脑子里甚至闪过了“在美洲雕鸮杀死雌鸟和雏鸟之前,把它给干掉。”的想法。

到底该如何向乌林鸮一家伸出援手?又该怎样让陷入悲伤的乌林鸮母亲重新振作起来,去喂养它的孩子?当猎物转变为捕猎者的角色时,我们又是否应该对更弱小的猎物产生怜悯之心?

生命之河永不止息地流动着,生与死穿插其中。只有在经历过生死的抉择后,我们才能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方推荐语:

猫头鹰是非常可爱的鸟类,也有许多出众的本领,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中国拥有29种猫头鹰,但关于猫头鹰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还有待加强,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愿此书带你走进猫头鹰的世界,让你更加关注它们的生存,更好地保护它们!

——孙悦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研究员

“利•卡尔韦带着令人眼界大开的好奇心进入猫头鹰的世界,与读者分享了这一过程中的每一项发现。这是一次成功而衷心的探索。”

——索尔·汉森,《种子的胜利》《羽毛》作者

“你一定会喜欢和杰出的博物学家兼作家利•卡尔韦一起散步。《猫头鹰的秘密生活》这本书就像鸟儿本身一样,充满了戏剧性、神秘性和惊喜。这本引人入胜的充满猫头鹰智慧的书将会开拓你的视野。”

——赛·蒙哥玛丽,《章鱼星人》作者

“博物学家利•卡尔韦凝视着这些难以捉摸的鸟类的眼睛,分享了她令人兴奋的猫头鹰探险经历。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是了解这些森林守护者的科学和秘密的一个迷人的窗口。”

——布伦达·彼得森,《再造方舟:与动物共生》作者

“卡尔韦在夜间探索森林,解开猫头鹰的秘密,探讨猫头鹰叫声、社会行为和与它们相关的神话等话题。”

——《芝加哥论坛报》

"卡尔韦在写作中投入了很深的情感,显然她对这些神秘的生物感到敬畏。"

——《图书馆》杂志

"这项对西北太平洋猫头鹰的热情研究一定能够鼓舞新的猫头鹰粉丝和公民科学家。"

——图书评论网站Shelf Awareness

"利·卡尔韦在这本美丽的书中分享了她的‘猫头鹰之旅’,书中充满了敏锐的观察和非常戏剧性的内容。"

——克里斯廷·冯克赖斯勒,《意想不到的优雅》和《诚挚》的作者

"观鸮的乐趣。"

—猫头鹰科普网站The Owl Pages

"一部猫头鹰的颂歌。"

——《华盛顿邮报》

"一趟启迪之旅。"

——《塞拉》杂志

"利·卡尔韦与我们分享了许多细微又美好的小故事,同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11种猫头鹰的研究。"

——《奥杜邦》杂志

“趣味性和启发性并存……令人愉悦,值得一读。”

——《观鸟》杂志

“卡尔韦的作品将她周围环境的美好意象与科学数据和分析融为一体,为我们创造了如此迷人的阅读体验。”

——线上图书馆Owl Eyes

内容简介:

一位博物学家探索森林,去了解猫头鹰的秘密生活。这些鸟有点神秘,而这也正是它们如此迷人的原因。作者卡尔韦在探索有关人与动物的联系、人们对猫头鹰的痴迷,以及猫头鹰的栖息地、叫声、社会行为和神话等问题时,将科学变得既有趣又容易理解。让我们随着卡尔韦一起,走进猫头鹰的世界,去观察猫头鹰和它们背后的鸟类科学,探索深夜里的密林深处。

作者简介:

作者

(美)利•卡尔韦,科学家、博物学家和自然作家,美国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所科研总监。她的自然文学作品曾发表在《生态学家》《海洋王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时报》和《西雅图后智能报》上,她还出版有图书《西海岸的鲸鱼观察》和《鲸鱼的呼吸》。

译者

任晴,美国佛蒙特大学自然资源方向博士候选人。现在教育评估机构PEER Associates担任研究员,开展环境教育项目的评估与研究。

目录:

中文版序 _1

引 _言 _5

猫头鹰体型比较 _13

比邻而居| 棕榈鬼鸮 _17

林中之焰| 美洲角鸮 _45

乌克皮克| 雪鸮 _65

难得一见| 斑林鸮 _101

机会主义| 横斑林鸮 _117

大地之下| 穴小鸮 _133

同步出巢| 北美鸺鹠 _159

长短艾德路| 长耳鸮和短耳鸮 _177

思其所思| 乌林鸮与美洲雕鸮 _199

名词对照 _241

野外手记| 来自猫头鹰的启示 _255

致 _谢 _257

猫头鹰参考资料 _261

试读章节:

中文版序

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为猫头鹰而痴迷。猫头鹰的两只眼睛都朝向前方,圆形面盘由特殊的羽毛组成,强劲有力的翅膀在飞行时却悄无声息,再加上强壮的特殊转趾足,使它们成为自然界中最高效的掠食者之一。然而,猫头鹰和其他的鸟类又有所不同。它们的生存模式如此成功,激发了人类从热爱到畏惧的各种情感。从古至今,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各种形式赋予了猫头鹰重要的文化含义。

中国人对猫头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在新疆,人们视猫头鹰为好运的象征。从婚礼帽饰、婴儿摇篮到摩托车把手,作为幸运符、护身符的猫头鹰羽毛和爪子的装饰图案随处可见。在其他一些地方,人们则认为猫头鹰是丑陋、不祥的鸟类,甚至还有人非法买卖猫头鹰,认为它们能够治病。这几种看法都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和周边国家如尼泊尔的猫头鹰种群。

中国所有的猫头鹰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然而在中国市场上却仍然有非常多的猫头鹰被捕杀贩卖。2008年,华东一处火车站的一辆车里查获了44只活雕鸮,它们被绷带缠在一起,即将贩卖到药材市场。随后警方在郊外把这些猫头鹰全数放生了。然而在2017年,在一辆大巴车上又发现了229只即将遭到贩卖的活猫头鹰,大部分是雕鸮的雏鸟。

猫头鹰是一类重要的猛禽,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对控制啮齿动物种群发挥重大作用。一只成年猫头鹰一晚上就能抓多达7只小鼠、田鼠、老鼠和鼹鼠之类的啮齿动物,这样一年下来就是2555只鼠!繁殖季节时,猫头鹰雄鸟要为整个家庭捕猎,这样它们至少还要再多抓1350只鼠。啮齿动物数量太大就会成灾,它们啃食庄稼的根茎,还会传播疾病。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猫头鹰能够履行它们的天赋职责,有效地控制这些鼠类的种群。

为了揭示猫头鹰的神秘生活、发现猫头鹰的真实价值,我跟随科学家到野外观察并记录了在我居住的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15种猫头鹰中的11种。

中国有32种不同的猫头鹰,分属两个科——鸱鸮科(“真”猫头鹰)和仓鸮科。其中7种在中美两国都有分布:仓鸮、雪鸮、猛鸮、鬼鸮、长耳鸮、短耳鸮和乌林鸮。

所有国家的猫头鹰都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然而每种猫头鹰却又各有各的特点。在中美共有的7种猫头鹰里,我在这本《猫头鹰的秘密生活》中记录了4种:雪鸮、短耳鸮、长耳鸮和乌林鸮。

雪鸮是极地的流浪者,当繁殖季节最为成功时,在较为靠南的地区经常能看到“爆发”而来的雪鸮。2014年,雪鸮出现在了美国很多平常难得看到它们的地方,而中国的观鸟人也在河北乐亭发现了一只雪鸮,同样很不寻常。在本书描写雪鸮的“乌克皮克”一章中,我记录了观察雪鸮的故事。中美两国的短耳鸮都喜欢游荡,在开阔草地寻找大群啮齿动物,并在地面筑巢繁殖。太平洋西北地区和中国北京都有长耳鸮,它们结群栖息在枝干茂密的树上,伪装色很是隐蔽。在“长短艾德路”一章中,我讲述了自己遇到长耳鸮和短耳鸮的经历。太平洋西北地区和中国内蒙古的乌尔旗汗都有乌林鸮的栖息地,人们称它们为“森林幽灵”:它们神出鬼没,上一秒还看不到踪影,下一秒就突然出现了。在最后一章“思其所思”中,我讲述了救助乌林鸮一家的故事。这本书里写到的其他猫头鹰如横斑林鸮和美洲雕鸮在中国都有近亲,分别是长尾林鸮和雕鸮。

2017年的世界鸮类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的孙悦华研究员呼吁大家一起行动,收集中国猫头鹰的基础信息、开展中国猫头鹰的种群普查。他呼吁观鸟人担任起公民科学家的角色,为这些了不起的鸟类收集数据,“为中国猫头鹰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库”。

希望你们喜欢这本《猫头鹰的秘密生活》,同时也能留心观察那些生活在中国野外天然栖息地中的猫头鹰。

引言

伴随着黄昏的微光,你步入林中。忽然,一个身影闪过,你大吃一惊,原来是一只大鸟无声地展翅飞过。你的心脏仿佛都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了,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为见到野生猫头鹰而激动。你一步步缓缓前行,渴望能再看一眼这聪慧的鸟儿,它就栖在小路前方的枝丫上。令人惊讶的是,它一动也不动,只是安静地观望着。你注意到了它那鸮类 特有的圆形脸盘和弯曲的喙,它折于体侧的双翅,还有握住栖息的树枝的黑色长爪。它用黄色的大眼睛向下看着你。这凝视让你有点不安。你忍不住地猜测它都知道些什么秘密。然后,你在一块覆满青苔和散落杉针的大石头上坐了下来,看着,等着,仿佛上课一般。此刻,你就已经在观察猫头鹰了。

“我们与猫头鹰在数千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全球猫头鹰计划(GLOW) 的总监戴维·约翰逊对我说。他研究世界各地神话与文化中的猫头鹰形象已有十二年,获得了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在澳大利亚中北部有一片独特的裸岩地貌,俯瞰着内陆地区。居住在这里的瓦达曼部落认为,是他们的造物者鸮神果尔多创造了世界。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努恩嘎部落守护着一块名为“博亚·格格马特”的鸮石。博亚·格格马特被当地人视为伟大的造物主、救世主及灭世之神。在欧洲,石器时代的狩猎者在法国肖维岩洞中刻画了一只长耳鸮的形象。肖维岩洞中有已知的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岩画,距今已有约三万两千四百年的历史。猫头鹰和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鸮属的学名Athene就是由此而来的。 日本东北部的阿伊努族人,数百年来都十分敬畏毛腿渔鸮。它是世界上最重的猫头鹰,体重可达4.5千克,被当地村民看作“黑夜之王”和“村庄守护神”。玛雅人佩戴头朝下的猫头鹰护身符,认为这样猫头鹰守护神就能向上看护着佩戴者。在哈萨克斯坦有一处山地,只有女萨满能够进入并与猫头鹰的灵魂沟通。北欧的萨米人认为猫头鹰象征着好运。而北美的纳瓦霍人则相信猫头鹰和郊狼守护着夜与昼的平衡。

时至今日,关于猫头鹰的信仰、看法和迷思在各种文化中还是大不相同。在南非,猫头鹰与巫术密不可分,象征着厄运;称别人“猫头鹰”是极大的侮辱。在牙买加的民间传统中,如果猫头鹰飞过你家的房屋则意味着死亡的来临。可是在蒙古,猫头鹰却象征着富有力量的神灵,能阻挡厄运;猫头鹰的羽毛被绑在婴儿摇篮上用来保护孩子;当地每年都会举办极受欢迎的猫头鹰节,戴着鸮形头饰的妇女翩翩起舞,祈祷生命力、繁荣和富庶。在土耳其,一位女服务员告诉戴维·约翰逊,如果猫头鹰对着孕妇叫两声,她就会生男孩,如果是三声就会生女孩,还说“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吗?”而当戴维带着一群十四五岁的尤玛提拉部落成员到俄勒冈的尤玛提拉军事化学仓库库区观察他一直研究的穴小鸮时,孩子们最开始连看都不敢看。对于许多北美原住民部落来说,只有萨满才能接近强大的猫头鹰。还有些人甚至相信猫头鹰和外星人有关系。作家、艺术家迈克·克莱兰从事关于猫头鹰和神话主题的写作,他认为猫头鹰和外星飞碟的出现有着同步关联。猫头鹰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让人们如此着迷?

猫头鹰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六千七百万年,它们在天地间漫游、翱翔、捕食,在黑夜中抚育后代。对于分类学上的*来说,猫头鹰是从猛禽的演化分支上独立出来的,它们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从极地到荒漠高原,从原始森林到农场,甚至在人类聚居的地区它们都能繁衍生息。现生猫头鹰分为两科,仓鸮科和鸱鸮科 。其中,仓鸮科代表着更古老的*鸟类,面部为心形,而鸱鸮科则通常被认为是“真正的”猫头鹰,面部为圆形。

为了适应夜行性生活,这些迷人的大型鸟类演化出了一些独特的适应特征。这些特征是所有猫头鹰共有的,并使猫头鹰与其他鸟类截然不同,也是它们让人类如此着迷的原因之一。

经过千万年的时间,猫头鹰演化出了管状的朝向前方且不可转动的眼,这也使它们同步演化出了头部可转动270°的能力。在猫头鹰的眼睛中,分辨黑白的视杆细胞多于分辨色彩的视锥细胞,所以它们的夜视能力较其他鸟类更强。它们那显眼的大大的黄眼睛和宽阔的黑瞳孔在黑暗中也能捕捉到微弱的光线。在人类世界中,较大的眼睛和瞳孔既有利于视物,又受人欢迎。研究显示,人们看到喜欢的人时瞳孔会放大。广告商也会特意放大图片中模特的眼睛,从而让产品看起来更吸引人。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种生物特性,让大眼睛的猫头鹰更容易受到我们的关注。

猫头鹰高度特化的脸盘是另一个吸引人的因素。它们面部的羽毛形成了一个卫星天线状的盘,能够将声音集中到位于头部两侧、一高一低不对称的耳部。这一特性让猫头鹰能准确判断猎物的立体方位,并迅速有效地出击。网络上经常有一些拍摄猫头鹰宝宝快速地伸缩转动头部的有趣视频,实际上那是它们在学习如何使用听力。人的大脑天生拥有识别面孔的能力,使我们能从各种物体上识别出面孔,不管是一碗油醋汁还是一辆汽车的车头。也许猫头鹰的脸盘也能让我们联想起自己的面孔。

另外一个猫头鹰普遍具有的特性是异化的转趾足——每只脚上都是两趾朝前,一趾朝后,还有一趾既能朝前也能朝后。这种结构和对生拇指 很相似,有利于它们捕捉并牢牢地抓住猎物,使猫头鹰能更高效、灵活地适应生存环境。而这些特性也正是人类所欣赏的。

猫头鹰能够隐秘、无声地飞行,是因为它们的初级飞羽前端演化出了有锯齿的梳状结构,能够降低噪音,飞羽上的细绒毛也能够消除一部分空气紊流的噪音。航空业和美国军方都对猫头鹰的无声飞行机制开展了研究。飞行是一种人类长久以来渴望和羡慕的演化适应。

所有这些特性共同造就了这些令人无尽着迷的鸟儿。

刚开始,猫头鹰总是在我生活中一些不经意、出乎意料的地方出现:从我的“脸书” 账号(以前从没关注过猫头鹰),到马克杯、厨房毛巾、烛台等日用品,还有我写的一篇关于邻居家建造绿色住宅的文章。我一直训练自己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这些以前我所知甚少的鸟类也是我观察的对象之一。我曾经去班布里奇岛公园游憩管理局参加了一个猫头鹰的讲座,认识了两种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猫头鹰:棕榈鬼鸮和美洲角鸮。和一位很有名的观鸟人乔治·盖茨聊过之后,我才得知在华盛顿和俄勒冈州居然也有穴小鸮。从那时起我就开始阅读有关猫头鹰的书籍,从各个物种的描述中收集有关猫头鹰特征的信息。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作为一个具有好奇心的博物爱好者和自然作家,只有这些关于猫头鹰的二手资料还不够。我要到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中去体验,聆听它们的啼鸣,亲眼观察它们在生活中的行为。

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深入研究猫头鹰。通过和生物学家们合作,我观察研习了太平洋西北地区15种猫头鹰中的11种,踏遍了它们生活的森林和田野,收集了它们生物学和行为学的第一手专业资料。我观察它们的行为,凝视它们的眼神,希望能体会到它们的本质。身为一只猫头鹰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都知道些什么?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这些元素组成了这段关于猫头鹰之旅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