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版次:2019年10月第1版

定价:55.00

页数:147页

装帧: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开

ISBN:9787569931549

条形码:9787569931549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1)摆脱沉重的历史、文学的门坎、西方观点的屏障——写给大家的360度艺术启蒙书。

2)导览式解读、沉浸式体验——艺术展览参观宝典。

3)画家传记 10个关键词解读,带你了解梵高的生平与理念。

4)画家、评论家、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教授郑治桂精心撰写,不输蒋勋。

5)16开裸背线装,流畅展现跨页画作,摆脱艺术书巨大而沉重的束缚,轻松翻阅。

6)随正文篇章附年代事件,置画家经历于时代之中,更加立体可感。

7)舍弃古板的批注形式,采用Box式注释,补充正文中的细节信息。

8)附有年表,整理画家生平与重大事件,细心策划艺术家的生命轴线。

9)穿插对各界人士关于梵高的Q&A问答,展现人们眼中不同的梵高魅力。

10)附“梵高地图”,带你寻找梵高的绘画痕迹。

11)152幅正文配图,看见梵高的孤独与伟大。

名人推荐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波德莱尔

这人如果不是一位疯子,就是我们当中zui出色的。

——毕加索

在我心中,梵高是一个孤僻的、固执的、癫狂的、纯粹的、金色的灵魂。

——莫奈

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比你我的日子更加的难熬,当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他甚至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为的只是来制止自己内心越来越强烈的疯狂,他又是多么悲哀的一个人啊。他铸造了不朽的传奇,却也成就了自己悲剧色彩的一生,同样的,艺术家多是短命鬼,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仅仅活了37岁,或许这就是成为天才的悲哀吧!

——丰子恺

他的一生充斥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爱情悲惨,饥苦交加,备受冷雨与摧残。可尽管如此,在生命将要终结前的岁月里,依然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冯骥才


【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他在世时,是邻居口中的疯子,同行眼中的怪咖,家人心中的失败者。他逝世后,作品屡创拍卖天价, 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每年涌入数百万朝圣者……属于他的荣耀注定与他擦身而过。本书从抑郁症讲起,到天价拍卖、电影,再到歌曲、商品,带你认识经久不衰的梵高传奇;从“丝柏树”到“星空”,带你看经典名作背后的情感与奥秘;从信仰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感情受创,细说他37 年不断奋力挣扎的曲折人生。他用燃烧的灵魂照亮夜空, 让“梵高”一词不朽。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郑治桂

郑治桂,画家,艺术评论家,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教授。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专研十九世纪法国风景绘画史和柯罗研究。对中西方艺术史亦有相当研究,人称“小蒋勋”。

张素雯

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意大利罗马修复学院,曾任职与艺术品拍卖公司、画廊、修复工作室、艺术和设计杂志。


【目录】

PART 1

序 郑治桂

疯梵高──关于梵高的5个现象

01 如果梵高不忧郁──躁郁的梵高与骚动的色彩

02 梵高高价迷思──超越百年时空的艺术价值

03 日本人爱梵高──现代艺术名牌中的名牌

04 梵高头号粉丝──梵高的*大私人收藏家荷兰女首富

海伦·库勒慕勒

05 生活中撞见梵高──梵高的创意商品与纪念创作

PART 2

关于梵高

01 少年梵高──梵高的第一次艺术接触

02 宗教狂潮──在绘画中寻求生命真理

03 梵高的爱情故事──抑郁无终的孤单灵魂

04 褐色的梵高──以画笔为上帝服务

05 梵高的画家朋友们──进入世界的艺术中心巴黎

06 梵高的日本之恋──浮世绘影响的梵高

07 *阳光却*黑暗──南方的亚尔与圣雷米时期

08 梵高之死──*后的时光:在奥维的两个月

09 文森特与提奥──另一位影子梵高

10 后梵高──梵高影响下的20世纪现代艺术

PART 3

10个梵高关键词

01 自画像──36岁的苦涩灵魂

02 星夜──令人费解的星空之谜

03 向日葵──燃烧的炽阳

04 鸢尾花──东方风的木刻油画

05 亚尔的梵高房间──绘画的反复探索

06 亚尔,夜晚的露天咖啡座──孤独眼中的温暖

07 嘉舍医生──人生终点的知音

08 丝柏──梵高风景的地标

09 麦田群鸦── 一秒决定的伟大创作

10 红葡萄园──生前唯一卖出之作

PART 4

目击梵高

旅游中,被大师的灵魂击中!

──梵高典藏游踪×跟着梵高走

梵高年表



【前言】

序言

郑治桂

关于艺术的赏析、阅读或者研究,无非是面对原作,感受形色之美的经验延伸。至于艺术品的文化意义,以至审美判断,在印刷复制佐助下的书写与阅读中,也存在着不可取代的经验——面对原作。这种真实的经验既滋养了阅读的趣味,也助长着想象的蔓延。关于绘画,关于文学,关于哲学,都在艺术的书写中各自寻找彼此的连结。所有的艺术书写,也无非是鼓舞读者借由文字与叙述,借由知识分享与感受抒发,燃起趋向艺术原作的热情。

繁简字体的转换,不仅是版本的差异,同时牵涉到美感文字的叙述,甚至是观察与表达模式的不同思维。举例而言,关于印象派的光影缤纷与时髦情调,不仅仅是文字对于画面的叙述或者造形与色彩的分析,更牵涉到19世纪法国美好年代的生活品味与都会情调。我很幸运地撷取我在巴黎与台北生活的经验,借着文字,传递我亲身体会的种种“现代生活”(lavemoderne)*的反映与写照,洋溢出跨越文化的魅力。

本套丛书从印象派名家入手,着重于莫奈、雷诺阿,甚至夏加尔、梵高与高更。他们以巴黎为舞台,辐射出美感与时代精神。距今超过150年的印象派,那诉诸悦目之美与感性的表现,即使通过一张小小的明信片,或是计算机屏幕的图文件,都能轻易地跨越时代的隔阂与文化的藩篱,传递出当时的生动气息。也正由于印象派脱离了沉重的历史、文学掌故门槛,与西方文化观点的屏障,成为诉诸造形与色彩魅力、洋溢现代精神的艺术风貌。

本丛书以两条路径“接近”艺术家:传记与作品。前半部的传记,叙述艺术家线性的生涯与发展;第二部分的10件经典选粹,聚焦于风格分析与围绕该作品主题的跨时空对照。传记与作品赏析的对照,交集互补。然而,作品的选件固然是依据画家创作的时间为主轴依序书写,却更是感性的鉴赏。10件作品的阅读顺序,读者可以依据兴致随机阅读。

此外,关于年代数字等信息的细节,则舍弃批注形式,采用box*,补充正文数据;而本书的简要年表,则是编者细心测绘艺术家生命轴线的坐标。以上种种以图作为主的编辑思维,希望能提供新颖鲜活的艺术阅读经验。

2019元月于台北

*150年前的印象派,实质上,就是巴黎“现代生活”(lavemoderne)的图像写照。

*“盒子”样式的独立注解,即书中的青蓝色部分。


【试读章节】

在线试读

自画像

自画像是一种画家观看自己以显露深层心理的表达方式。在梵高之前,荷兰已经有伟大的林布兰特肖像画传统,贯穿300年时间。也许我们曾在鲁本斯或范戴克的作品中,看见画家如何通过自己的双眼,反射出画家观看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形象,包含着情感的色彩和思想的深度。梵高在现代画家中,与其说接续了这个肖像画传统,毋宁说他以一种更单纯的眼光审视自己,那独特外貌所传递出的情绪,以及从他深刻孤独的眼神所反映出观众眼中热切的心理。

梵高在1886年第三度来到巴黎,接触了印象派鲜艳浓烈的色彩,也受到日本浮世绘版画之中硬朗有力线条的影响,逐渐抛去了他在荷兰故乡终年笼罩的阴云下所带来的沉着色调,而进入到另一个明朗的世界。然而梵高终究与巴黎格格不入,南法的阳光深远远地吸引着他,他带着组成艺术家联盟的梦想来到亚尔,等待着高更的到来。和贝尔纳等画家通讯联系的热情则燃烧着他,因为阳光、麦田、狂风、橄榄树、薰衣草,和向日葵带给他的热量。

然而一场与高更的误会所引起的割耳朵事件,让梵高原本摆荡在理想与现实中不稳定的情绪,一度崩溃,终于在匆促与不安的情绪中进入圣雷米的疗养院。这一段外人眼中看来应该是*悲惨的精神病院拘禁岁月,却是他作品数量激增而风格达到*,令人既惋惜又赞叹的创作阶段。

梵高在他的《割耳朵的自画像》之后,离开了亚尔,在圣雷米疗养院画下这张他36岁的自画像(见前页)。涡漩的线条、深浓的轮廓、紧密的笔触以及纯粹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并且随着画面中带着力量反复的扭转笔触,让人很容易连结起对他的《星空》《丝柏》或《橄榄树》那种带着情感浓度的主观笔触。然而,这却是一张带着理性的肖像画,可说是梵高肖像画中的例外之作。

这件色调稳定,描绘紧密的自画像,画面布满扭动的线条以及浓厚的颜料,人物的形象与五官位置、表情,都掌控在肯定而有力的线条之中。梵高深凹的眼眶、透明的瞳子,从粉绿色的阴影中浮现出双眼的反光,吸引着观众的眼神,在一刹那间,让人几乎忽略了他对眉眼的勾勒。鼻梁的造形、紧闭的双唇,还有仍旧完好的右耳,都描绘在短促而肯定的深色线条下,红棕色的胡须与深棕色的头发,也仍然用浓厚的笔触,经过勾描而后重叠的方式,描绘带着厚度与节奏感的疏密效果,在画家的面容上,这同样的笔触依旧,加强光线与体积感的强度。梵高就以这面容上肯定的线条,延伸出悠长而柔软的弧线,来勾勒整个身躯因厚重外套而产生的皱摺与体积感。

梵高于1889年秋天画的这张一丝不苟的半身肖像画,衣衫的色彩用的是粉绿色基调,在起伏的褶缝中,以粉绿色的对比色蓝紫来重复着勾勒旋转的线条,编排出一片仍旧带着透明效果的阴暗面。神奇的是,在外套上所出现的粉绿色与蓝紫色,延伸到画面的背景之中,并且以一种更加具有装饰性的涡漩线条填满整个背景。然而这涡漩的弧线却并非单纯的装饰,它似乎暗示着画家带着这缩小瞳孔的神经质眼神凝神观看自己的此刻,空气振动的弧度,似乎也因他的形貌而呼应着。

我们在画家脸部周围,看见这些线条仿佛流过脸颊的气流。顺着肩膀而下回旋出的韵律感,一如在脑际与耳畔的背景中,空气滑动与掠过肩背的流向与回转的韵律。背景与人物主体颜色相同,在装饰性笔触中却又迎合着人物的面容与形态,刹那间,在观众不由自主被这双敏感眼神吸引的同时,仿佛在余光中感受到空气振动。然而这一切却是缜密的笔触与色调铺排的结果。梵高在风景画中的明朗与率直,或在花卉色彩中恣意燃烧的热量在这张*接近情感深处的自画像中似乎都冷却下来,变得如此有条理,而旋回着流畅的节奏。

梵高是个感性的画家,热情的天才,总是将他*炽热的情感反射在他凝视自己的双眼中,然而这却是一件将热情细致地掌控在明确的线条和有节制的色彩之下的自画像。画家对于肖像画的理性思索与技巧的反复经营,我们早在他的书信中已经耳熟能详,而比起他一年之前在亚尔所作的一张《戴麦草帽抽烟斗的自画像》(见右页)那种未来野兽派般的纯粹色彩与即兴的笔触,这张质地致密的自画像,*后一次地显出画家创作的理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