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可供食品安全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阅读参考。
【作者】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之课题“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主要从食品添加剂行业、粮食行业、肉禽蛋行业、乳品行业、水产品行业五个重点食品行业入手,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在这五个重点行业的安全控制技术水平现状与趋势,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中长期发展方向和政策咨询意见,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第1章食品添加剂安全控制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目前,近97%的食品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1。1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概况
1。1。1生产和消费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将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②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③加入到食品中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按功能的不同,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主要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其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食品添加剂功能分类见附表1。
2001~2012年12年间,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迅猛,总产量及产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图1。1)。
2001~201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1。1。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因为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整体水平不高、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等原因,还存在着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仿制产品居多、跟进世界食品添加剂研发趋势能力不足等问题,许多技术含量高、用量少的添加剂仍然依赖进口。但近年来,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成本大幅下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出口量也逐年增加。2008~2012年我国食品添加剂的进出口量如图1。2所示。图1。12001~2012年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1—201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
表1。11991~201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1—2011及中国轻工业年鉴
图1。22008~2012年我国食品添加剂进出口量
资料来源: 中国轻工业年鉴,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我国酶制剂产业经过50多年的长足发展,已进入世界酶制剂生产的大国行列,目前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酶制剂达到30种左右。中国酶制剂出口增加值持续扩大,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酶制剂产业种类相对单一,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中国需进口一些国内急需但制造尚不及国外的酶——粗制凝乳酶、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等。2001~2012年我国酶制剂进出口量及进出口额如表1。2所示。
表1。22001~2012年我国酶制剂进出口状况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年鉴,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及参考文献[2]
柠檬酸及柠檬酸盐是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主要出口产品。我国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的出口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并且占我国总产量的80%左右。2001~2012年我国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的出口量及出口额如图1。3所示。
图1。3 2001~2012年我国柠檬酸及其盐出口量及出口额
资料来源: 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消费量也逐步增加(表1。3)。
表1。3我国食品添加剂消费量项目
1。1。2产业结构
我国已成为食品添加剂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我国目前各类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1500余家,食品添加剂总产值已约占国际贸易额的10%,其中柠檬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糖精钠、木糖醇、维生素C(VC)、异VC钠、维生素E及乙基麦芽酚等产品处于领先地位。食用色素在品种、数量上均有较大增长,已成为世界食用着色剂品种最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了一定的份额,出口的品种主要有红曲红、高粱红、姜黄等。
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企业规模都有所扩大,并已经形成了一批代表企业。截至2011年,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上市企业主要有:安琪酵母、星湖科技、晨光生物、莱茵生物、保龄宝、量子高科、永安药业及新和成,分别涉及增味剂、增色剂、功能糖以及营养强化剂。各企业所具备的领先核心技术如表1。4所示。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行业百强企业名单(第一批共62个)见附表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