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之间存在很好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育统计分析所处理的数据资料大多是教育调查、实验、观察、测量或评估所得的数据,教育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部分。另一方面,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活动,或者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工作,通常要借助教育统计学的有关方法才能实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三者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虽然彼此各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但又都是相互联系的。《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第二版)》将这三门学科中基础、重要、精华的部分进行了整合,供从事实际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学习与应用。
【作者】
主编黄光扬,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已退休),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原福建师大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原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副主编原霞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戴海琦,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退休);龙文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退休);董圣鸿,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内容】
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育统计分析所处理的数据资料大多是教育调查、实验、观察、测量或评估所得的数据,教育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两部分。另一方面,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活动,或者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工作,通常要借助教育统计学的有关方法才能实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三者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虽然彼此各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但又都是相互联系的。《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新编教程(第二版)》将这三门学科中最基础、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进行了整合,供从事实际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学习与应用。
【目录】
第一章 数据与教育统计图表
【内容导读】
第一节 数据的种类与特点
一、 数据的种类
二、 数据的特点
第二节 次数分布表
一、 次数分布
二、 次数分布表的编制
三、 次数分布表阅读理解
第三节 次数分布图
一、 次数直方图
二、 次数多边图
三、 相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
第四节 常用的统计分析图
一、 散点图
二、 线形图
三、 条形图
四、 圆形图
【练习与思考】
第二章 平均数和标准差
【内容导读】
第一节 平均数
一、 简单算术平均数
二、 加权算术平均数
第二节 标准差
一、 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
二、 差异系数
【练习与思考】
第三章 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内容导读】
第一节 百分等级
一、 数据在次数分布中的地位
二、 百分等级的概念及含义
三、 百分等级的计算
四、 百分等级的应用
第二节 标准分数
一、 标准分数的基本定义及评分体系
二、 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
三、 标准分数的应用
【练习与思考】
第四章 相关系数
【内容导读】
第一节 相关的统计学意义
一、 对相关现象的感觉
二、 相关的统计学意义及相关系数的初步认识
三、 由散点图认识相关情况
第二节 积差相关
一、 积差相关的概念及基本公式
二、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三、 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积差相关系数
第三节 等级相关
一、 等级相关的概念及基本公式
二、 原始数据是顺序变量的等级相关计算
三、 观测数据含有连续变量时的等级相关计算
第四节 点双列相关
一、 点双列相关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公式
二、 点双列相关系数计算
【练习与思考】
第五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内容导读】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 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 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三大研究领域之一
二、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一、 按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
二、 按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分类
三、 按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
四、 按内容分类
五、 其他分类
第四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一、 教育判断
二、 改进教师教学
三、 促进学生学习
四、 进行教育管理
【练习与思考】
第六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内容导读】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 重测信度和复本信度
二、 同质性信度
三、 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分析
四、 测量标准误与测验信度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 内容效度
二、 结构效度
三、 效标关联效度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难度
一、 难度系数计算方法
二、 难度系数变换
第四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区分度
一、 题目区分度的意义
二、 区分度的计算
【练习与思考】
第七章 编制测验的原理与方法
【内容导读】
第一节 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
一、 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技巧
二、 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要领
第二节 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
一、 设计测验的基本考虑
二、 设计测验蓝图
三、 测验的编制与组织
【练习与思考】
第八章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和步骤
【内容导读】
第一节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
一、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
二、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
第二节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
一、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二、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
【练习与思考】
第九章 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内容导读】
第一节 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
一、 课业考评的主要作用
二、 国内当前课业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国外课业考评改革的趋势与经验
四、 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及参照点体系
一、 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
二、 评价学生课业发展的参照点体系
第三节 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一、 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二、 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三、 评定量表评价法
四、 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
五、 档案袋评价法
六、 动态评价法
【练习与思考】
第十章 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
【内容导读】
第一节 统计假设检验预备知识
一、 基本概念
二、 概率与概率分布
三、 正态分布与分布
第二节 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 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二、 统计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与检验步骤
第三节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一、 两独立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数值
二、 两总体方差未知、独立大样本
三、 两相关总体
第四节 其他总体参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一、 总体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二、 两独立总体的比例系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练习与思考】
附录一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课程终结性模拟测验说明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一)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二)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三)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四)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五)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六)
附录二
各章练习与思考题解题提示及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模拟测验参考答案
附录三
附表3-1 正态分布表
附表3-2 t分布表
附表3-3 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r)显著性临界值表
附表3-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R显著性临界值表
参考文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