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巴菲特被称为“股神”“奥马哈的先知”,他是投资界神一般的存在,成功的典范。查理·芒格是其黄金搭档。两人联手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造了让全球惊讶的优秀投资纪录。

★巴菲特股东大会30年精华,聚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两位传奇投资人,打造投资界的“圣经”!

★精装双封,超值典藏!一部财富宝典,一本投资管理备忘录。

★本书基于30年来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和芒格的内部讲话、问题解答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手资料,记录了两人几十年来所经历的困难和相应的解决之道,也有他们对社会、经济、企业,以及人生、家庭、友谊等诸多方面的理解与观点。书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两位卓越老人毕生的投资方法,更是他们人生智慧的结晶。

★中国银河证券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部总经理杜书明教授全书审读并推荐!
杜书明:“本书真实再现了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历年股东大会现场的所思所言。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平淡无奇的东西,也许才是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指导投资实践的金科玉律。”

★投资界的神话: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价值投资、金融杠杆、生意城堡、浮存金、所罗门兄弟公司、心理份额、专注力、机会成本、优秀管理者、2亿美元俱乐部……我们邀请你翻开这本书,踏入世界*投资团队的迷人世界!


【内容简介】

巴菲特股东大会30年精华,全球投资人的“朝圣之旅”,亲临现场般零距离聆听“股神”巴菲特和他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的财富投资智慧,揭示财富自由的秘诀和两位传奇投资人的卓越见识。打开这本书,踏入世界*投资团队的迷人世界……
【作者简介】

(美)丹尼尔·佩科(Daniel Pecaut)
毕业于哈佛大学,资历超过30年的专业投资人,《纽约时报》《金钱》《杰出投资人》等众多刊物的财经作者,现为佩科投资管理公司CEO。

(美)科里· 雷恩(Corey Wrenn)
拥有内布拉斯加大学MBA学位,曾在伯克希尔担任了长达9年的内部审计师。后加入佩科投资管理公司,现为该公司副总裁、财务主管和首席文化官。



【媒体评论】

巴菲特和芒格的表达一贯坦诚,且条理清晰,只要读读丹尼尔和科里所做的大量笔记,你就能明白伯克希尔不同寻常的投资方法。这本书是真正的瑰宝。
——让-马里·埃韦亚尔(*老鹰全球基金资深顾问、晨星基金经理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我从未参加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读过此书后我觉得自己早已置身其中。书中穿插着非常多的投资智慧,所以每一位投资者和投资经理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韦恩·F.霍利(智者之路金融公司总裁)


本书真实再现了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历年股东大会现场的所思所言。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平淡无奇的东西,也许才是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指导投资实践的金科玉律。
——杜书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战略研究部总经理)
【目录】

引言
1986年:价值投资 企业内在价值 股市
1987年:通货膨胀 伪精确 理想的公司
1988年:通胀对冲 金融杠杆 预测经济周期 和优秀的人交朋友
1989年:垃圾 好转前势必先恶化
1990年:钱要花在好公司上 制度的缺陷
1991年:买股票就像买食物 寻找七英尺队员 低效率理论
1992年:吉尼斯 所罗门兄弟公司 市场时机
1993年:一场错误定价的赌局 伯克希尔股票分割 投资成功的秘诀
1994年:衍生产品 格林斯潘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信息泛滥
1995年:预测 简单就好 生意城堡 学习
1996年:B 股 微软 浮存金 心理份额 专注力
1997年:非理性繁荣 股本回报率 筛选标准
1998年:强强联合 报道不足 估值 现金为王
1999年:2 亿美元俱乐部 零售和互联网 过富足的生活
2000年:互联网降低了利润率 微软实验 保持理性
2001年:养老金丑闻 互联网:大陷阱 投资自己
2002年:的资产 更多欺诈 伪造账目 投资的关键
2003年:不公平帮上的忙 终身学习 机会成本 最好的故事
2004年:通货膨胀保护 合理薪资 不良薪资 唯一的幸存者
2005年:硬着陆 美元贬值 房地产泡沫 不义之财 通用汽车
2006年:寻找优秀的管理人才 南瓜和老鼠 美元疲软
2007年:信贷紧缩 次贷危机 私募股权泡沫 赌博:无知税
2008年:道德规范 投资银行做的傻事 核扩散 读书
2009年:金融知识 房地产 衍生工具 中国
2010年:复苏回升 衍生工具改革 投机活动 恐惧与机会
2011年: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 通胀对冲工具 货币贬值 大到不能倒闭
2012年:特殊的交易 规避错误 长期前景
2013年:保险入门 美联储的巨大实验 人生忠告
2014年:你可能错过的五件事 总结
2015年:建立保险业务 可再生能源 全押
…………
附录一:最开始的资本配置
附录二:人气越来越高
附录三:伯克希尔购物中心的教训
附录四:现金//股票比率
附录五:本书的策划
致谢


【前言】

穿越时间的对话

自1984年起,我和科里每一次参加伯克希尔的年会都会做大量的笔记。1986年,我觉得不该把它们据为己有,便将它们撰写成资讯发送给客户和朋友们。

每次参加年会,我和科里都奋笔疾书,记录下我们认为巴菲特和芒格的最有价值的评论与见解。我们的笔记十分严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出会议的重点,反思会议的精华,并将学到的宝贵知识传递出去。

一到家,我们就为客户撰写出详细的会议纪要。那些会议纪要便是本书内容的基础。

除了他们直言的内容,我们还常常需要处理那些虽然并未明说,却能够推断和感知的东西。我们两个价值投资人的专业知识能够提升本书的洞察力,避免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

不少主流媒体在报道巴菲特时,并没有深入了解投资的学问。而在这本书中,我们对年会进行了专业的、批判性的评价,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我们选取了几百个小时的演讲内容中最精华的部分,你用不着费力挖掘,就能看到满地的黄金。

巴菲特和芒格30年来精彩幽默的“表演”蕴藏了丰富的知识,你很快就会被其中的片段深深吸引。
【试读章节】

价值投资
沃伦·巴菲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投资家,也是一群大获成功的价值投资人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些投资人的导师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撰写的两部著作——《证券分析》(1934年)与《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成为价值投资界的“圣经”。
简单来讲,格雷厄姆将投资的艺术简化为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价值指的是一件商品值多少钱,而价格则是指买下这件商品需要花多少钱。考虑到股市变化莫测,商品的市场价格便常常与其真正的价值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没准只需要支付50美分,便能买到价值1美元的商品。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汇率、经济预测、技术图表或是市场周期,只考虑了价值与价格。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格雷厄姆强调保持较大的安全边际。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花上97美分来买下价值1美元的商品,而是要尽可能使购买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足够大,只有这样,即便你看走了眼或是走了霉运,也不会出现太大亏损。正如巴菲特所说:“建桥时,即便你坚信它能够承受30 000磅的载重量,也只能允许10 000磅重的车辆穿梭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多元化的股票投资组合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等待着好打的慢球
巴菲特常常用他“等待着好打的慢球”的棒球逻辑来描述伯克希尔的资产配置方法。
他说了句题外话,却值得我们深省。他指出,很少有公司能像他们这样去做,所以总的来看,美国公司的资产分配状况才会如此糟糕。
他回忆道,盖可保险公司本来经营得不错,却在过去30年里进行了3次收购,结果全部出了问题。
吉列拥有全球剃须产品市场71%的份额,公司却觉得有必要发行股票来收购金霸王公司。就这样,优秀公司的股票换成了劣等公司的所有权。
巴菲特告诉大家,他曾遇到过5年之间就进行了10次收购的公司。2001年,这家公司收购的10家公司无一幸免,全部出了问题。
事实上,巴菲特发现,收购来的10家公司的利润总额只达到了预期的1/4。
芒格指出,不少公司的并购部门规模庞大,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尽职尽责地做了大量的调查,可收购来的2/3的公司都不理想。
相反,芒格指出,伯克希尔没花什么时间就做了不少好买卖。他们只是在等待着不用费脑子的事,等待着好打的慢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