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内容】
《民族学通论》是一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一些有关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来阐述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著作。
【目录】
导言
第一单元 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 人类的远祖
第三节 直立人――真人的出现
第四节 智人
第二章 人类的种族
第一节 种族的分类
第二节 种族的成因
第三节 种族和民族
第三章 语言与民族
第一节 语言的产生
第二节 语言和民族
第三节 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
第四节 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
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
第二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第三节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第二单元 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
第五章 民族学的源流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
第三节 西方民族学流派
第四节 苏维埃民族学派
第五节 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第六章 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
第一节 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
第三节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
第四节 民族学实用调查法
第五节 民族学调查者素质的培养
第七章 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 近期中国民族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第三单元 民族社会形态
第八章 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研究
第一节 人类社会形态学说
第二节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
第一节 处于资本主义生产以前诸社会形态下的民族是民族学研究的传统对象
第二节 原始社会形态
第三节 奴隶社会形态
第四节 封建社会形态
第十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
第二节 农村公社与奴隶制、农奴制
第十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性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残余形态
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领主制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
第六节 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四单元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第十二章 婚姻家庭制度
第一节 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二节 群婚及其家庭形式
第三节 对偶制婚姻家庭
第四节 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
第十三章 亲属制度
第一节 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第二节 亲属、亲系、亲等
第三节 亲属制度的分类
第五单元 文化
第十四章 文化的概念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与文明
第十五章 文化的性质
第一节 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文化的特征
第十六章 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文化与民族
第二节 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
第十七章 物质文化
第一节 劳动工具
第二节 住所
第三节 饮食和炊事
第四节 服饰
第五节 交通工具
第十八章 精神文化
第一节 思维、语言和民族心理
第二节 教育、道德和法律
第三节 风俗习惯
第四节 宗教与宗教信仰
第五节 口头文学与艺术
第六单元 民族学与我国现代化
第十九章 民族学的应用
第一节 西方应用人类学简介
第二节 民族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第三节 民族学与现代化
第二十章 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问题
第二节 我国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类型及其状况
第三节 保护生态平衡,促进民族繁荣
第二十一章 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
第一节 经济是民族现代化的基础
第二节 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第二十二章 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
第一节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研究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历史、现状与特点
第三节 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
第二十三章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科技问题
第一节 教育、科技对实现民族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全面认识我国民族教育、科技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促进民族繁荣发展
编后记
再版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