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西洋教育史(修訂二版) 作者:林玉体 出版社:三民 出版日期:2015/10/09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571458991 规格:平裝/596頁/17x23x2.98cm/普通級/單色印刷/二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從希臘羅馬時代以還綿延至近代甚至電子時代,條列教育上的重要課題,如教育目的、認同教育、心理學、教學法、課程規劃、宗教與道德、教育行政、非正式教育、各等正式教育及師範教育等,分別細數其縱向歷史發展,政治、經濟與哲學各項在教育中的地位變化,以及公家與私人教育的消長等。史料豐富詳實,更檢附重要人名及事件的原文。   如果您對教學法、教學工具、學校體制、國民教育與專業教育如何演變為現今的面貌感到好奇;如果您讀膩了靜態的橫斷教育史而想接觸縱貫的動態教育史;如果您渴望看見不同教育學者在面對相同課題時思想激盪的火花,那麼本書絕對是您的不二選擇! 修訂二版序 序 di一章 教育目的的演變 1 di一節 原始社會中教育的保守性 1 第二節 注重個人性的雅典教育 4 第三節 基督教的宗教虔誠 8 第四節 人文主義時代的紳士 10 第五節 「泛智」的主張 12 第六節 全民實用的教育目的 13 第七節 決定教育目的的學理論戰 18 第二章 政治與教育 23 di一節 希臘的城邦政治與教育 23 第二節 獨善其身的教育時代 26 第三節 封建君主及百工技藝的教育 27 第四節 雙軌制隱然成型 28 第五節 單軌制在困境中掙扎 31 第六節 政治及種族上的教育平等 36 第七節 民主教育的理論深究 39 第三章 認同教育之演變 43 di一節 鄉土、民族、及文化的認同 43 第二節 國家認同教育的萌生 45 第三節 國家至上教育與民主教育 47 第四節 歐美國家型的教育組織 50 第五節 國家認同與教會認同 53 第六節 國際主義與教育 54 第四章 經濟對教育的影響 57 di一節 適足以維生與生產過剩時的教育 57 第二節 教育上工作與閒暇二元論的起源 61 第三節 中產階級教育的興起 63 第四節 工業革命帶給教育的利弊得失 67 第五節 職業教育與工人組織 70 第六節 經濟階級對立論的破產 72 第五章 教育哲學的演進 81 di一節 辯者的主張 81 第二節 柏拉圖主義 83 第三節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86 第四節 基督教的教育論點 89 第五節 知識論與教育(一) 94 第六節 知識論與教育(二) 98 第七節 兒童至上論 100 第八節 德國學界的教育哲學觀 102 第九節 美國學界的教育哲學觀 106 第六章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111 di一節 官能心理學 111 第二節 感官心理學 116 第三節 進化論對教育心理學的影響 119 第四節 完形心理學與認知學習 128 第五節 心理分析說與社會心理學 131 第七章 教學法的演進(一) 135 di一節 模仿與記憶 135 第二節 師生對話 138 第三節 羅馬教師的修辭教學法 141 第四節 傳教法 143 第五節 人文學者的教學法 147 第六節 耶穌社的講解法 150 第七節 訓導法規 156 第八章 教學法的演進(二) 163 di一節 感官唯實論的教學法 163 第二節 班長制教學法 173 第三節 五段教學法 174 第四節 自我活動 176 第五節 歐洲教學法傳入美國 179 第六節 美國版的教學法 189 第九章 課程的發展(一) 199 di一節 「傳統」課程的起源 199 第二節 基督教對課程的影響 203 第三節 人文學科的起起落落 204 第四節 文理科課程的抗衡 213 第五節 藝能科課程的演進 219 第六節 課外活動的演進 230 第十章 課程的發展(二) 235 di一節 「何種知識zui有價值?」 235 第二節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對立 239 第三節 課程的論理組織與心理組織 243 第四節 課程理論的文化期及複演說 247 第五節 相關、統整、集中、廣域、及核心課程 250 第六節 課程行政 253 第十一章 宗教教育及道德教育的演變 257 di一節 傳統式的宗教教育及道德教育 257 第二節 批判性的宗教教育及道德教育 258 第三節 新舊基督教教義的道德教育觀 261 第四節 教育的世俗化 267 第五節 教會學校的宗教及道德教學 273 第六節 宗教及道德教育的學理探討 275 第七節 宗教教育的改造 281 第十二章 非正式教育的變革 287 di一節 非正式教育轉為正式教育 287 第二節 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的價值比較 289 第三節 家庭教育的觀念變遷 294 第四節 成人教育的發展 301 第十三章 初等教育史 309 di一節 中世紀以前的初等教育型態 309 第二節 初等教育的宗教性、慈善性、及政治性 311 第三節 初等學校的課程、制度、及年限 318 第四節 學前教育機構的變遷 324 第五節 教法及教材的革新 329 第十四章 中等教育的演進 339 di一節 文法學校的起伏 339 第二節 人文學校的興起 343 第三節 美國中等教育機構的變遷 349 第四節 中學與大學之間的協調 355 第五節 中學的分分合合 358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的發展 365 di一節 古代的高等教育 365 第二節 中世紀的大學與學寮 367 第三節 公立大學與私立大學 374 第四節 女子大學 379 第五節 大學的文雅教育傳統 381 第六節 大學的民主化與現代化 386 第七節 初級學院與研究所教育 394 第十六章 師範教育的沿革 403 di一節 古代的教師地位 403 第二節 大學畢業生即有教學權 406 第三節 普魯士的教師訓練 411 第四節 美洲新大陸的教師狀況 413 第五節 美國師範學校的興起與升格 416 第六節 師範教育大論戰 420 第七節 教師證書、進修、及教育刊物 425 第八節 教育學會、女教師、及教師的社經地位 429 第十七章 公家教育與私人教育的消長 435 di一節 早期私人教育與公家教育的分野 435 第二節 教會在學校教育勢力的興起 437 第三節 歐洲學界對國辦教育的評價 439 第四節 美國公家教育的發展 446 第五節 強迫入學與私立學校的存廢 456 第十八章 教育行政及視導的演進 467 di一節 早期的型態 467 第二節 美國區校制與州教育行政組織 470 第三節 教育董事會職權的演變 475 第四節 校長與教學視導 479 第五節 學校建築 482 第六節 公私立學校經費 485 第十九章 學校與進步 491 di一節 早期學者的看法 491 第二節 學校維護著社會制度(保守性格) 494 第三節 學校創生了社會制度(前進性) 497 第四節 學術自由 503 第五節 教育本身的進步 516 第二十章 回顧與前瞻 523 di一節 史訓帶教育性 524 第二節 女性教育的歷史觀 527 第三節 教育史上對「教育」的深入探討,顯有不足 533 第四節 文化財是教育財,但卻要合乎教育原理 535 第五節 人文性與教育二者的發展軌跡 540 中文索引 545 人物、地名英文索引 5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