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
《黄河400问》分为自然概况篇、历史文化篇、社会经济篇、治理开发篇、政策法规篇五个板块,共400个题目。在编写过程中,《黄河400问》沿用《黄河300问》一问一答的对话式结构,保留了诸如自然特征值、历史知识等相对恒定的内容。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等情况的动态变化,对原书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增删与重组。特别是为体现新时期全面依法治河的要求,专门增设了“政策法规”板块。对保留的题目,或优化设问方式,或更新复核数据,或给出体现新时代特点的答案,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黄河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悬河”,从水利专业概念上划分,黄河下游两岸地区不属于黄河流域,但事实上,古往今来这一地区与黄河休戚与共,密不可分。因此,遵照客观求真的原则,《黄河400问》编写也包括了下游山东、河南及沿黄省(区)等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黄河400问》:
  58.黄土高原有哪几种典型地貌?黄土高原的黄土有哪些显著特点?
  答:黄土高原地区黄土连续分布、厚度大,受侵蚀作用影响,地表支离破碎。塬、梁、峁、沟是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类型。黄土的野外宏观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质地疏松,具有大孔隙,岩性均匀,一般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北部丘陵区的新黄土尤为疏松,水力侵蚀特别强烈。流域内,高原黄土的湿陷性较河谷平原的湿陷性大,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比边缘地区大:六盘山以西比以东大,地处干旱地带的甘肃、宁夏的“两西”地区黄土湿陷性*。
  59.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来自哪两个方面?平均每年水土流失量多大?
  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水土流失,二是人为水土流失。自然水土流失是指,在没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貌的情况下,由于地形、降雨和黄土本身性质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一种侵蚀。从黄土高原形成的历史看,其水土流失主要形成于自然地质作用,早于人类活动时期。人为水土流失是指,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造成人地系统失调而引发的人为加速侵蚀。比如土地开垦、植被破坏、建设项目实施等都会造成人为水土流失。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据1919-1969年实测资料.黄河上中游平均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为16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黄土高原土壤的贫瘠,也给黄河下游治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60.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三大类。水力侵蚀是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产生的冲蚀作用破坏土壤层的过程,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分布最广的一种形式。重力侵蚀是由于土体的重力作用,在不稳定状态下发生的坍塌滑动等破坏土壤的过程,主要分布在沟头和沟岸。风力侵蚀是由于风的吹扬作用,搬运地表物质的过程,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以北、阴山以南区域。
  61.“砒砂岩”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它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什么地方?有哪些危害?目前采取了什么治理措施?
  答:砒砂岩深藏在黄河“几”字形臂肘的东北部、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隅。这种岩石上几乎寸草不生,如砒霜一般,故叫砒砂岩。它虽然名为岩石,但由于覆盖层厚度小、成岩程度低、结构强度差,常常呈现出粉末般的状态。一旦有大雨,顷刻就会化为泥沙,随流而下,汇入河沟之中。在砒砂岩地区,数不清的毛沟连着支沟,数条支沟再连接形成河道,最终洪水泥沙俱下,汇人黄河,成为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人们利用在贫瘠缺水的岩土上倔强生长的植物——沙棘,对其进行治理并初见成效。沙棘是一种落叶灌木或亚乔木,一树成活,串枝成片,枝繁叶茂,落叶丰厚,它还有根瘤可以固氮,能够改良土壤,而且它伴生性能好,一些乔木如落叶松、云杉,包括一些草本植物如红柳、柠条等,可以形成同生并长的状态,起到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