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1981年,迟轲先生应邀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库”丛书撰写一部美术方面的书稿,旨在为“爱好美术的中学文化程度的广大青年读者”提供一部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原拟书名为《西洋美术史话》,后经迟轲先生建议,最终定名为《西方美术史话》。《西方美术史话》一经出版,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的论述,迅速在全国青年读者中传播,影响过一个时代,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把西方美术史介绍给中国人的优秀作品。该书让当时的中国美术界比较完整地了解了西方艺术的历史及现状,为后来者进一步研究西方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书1983年初版至今,行销31万册。此次再版,对原书囿于时代条件无法还原的原作效果一一进行技术比对、处理,并对书内文字作了少量修正。书中的作者译名,在其第一次出现时,以注释的形式标注出作者的英文名及生卒年,以便读者进一步查阅。2012年,迟轲先生在广州去世。他一生勤奋乐观、锲而不舍。他曾说:“无论干什么事,坚持干十年,总有成效!”为研究国外美术史,他在干校劳动期间自学英语,凭借着艰苦环境下的自学,他翻译了数百万字的论文和专著。他去世前几天还准备给一位老画家的画展写序言;去世前一天,还坐在轮椅上参观画展。因学界研究成果更新,书中部分结论有“旧论”之嫌,均未作改动,以存原貌。正如迟轲先生当年与编辑通信时谈到:“我也总觉得,从美术史中如果能够多得到一些关于审美特征的理解,提高对于各类艺术的鉴赏力,比多记住一堆人名或作品的题目更有用一些。”让读者从本书中收获对美的鉴赏理解力,是迟轲先生著述此书的初衷。先生已去,无法再次修订本书,但他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将继续影响新一代青年读者,也借此向全国千千万万读者致以深深谢意!编者2020年1月
【作者】
迟轲(1925-2012)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美术史论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撰写、主编、翻译著作数十部,代表性著作有《西方美术史话》《西方艺术批评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画廊漫步》《罗丹笔记》等。
【内容】
《西方美术史话》是一本西方美术史的“入门”书,力求精练简明。从史的要求来看,似乎未免简疏;但也有好处,即有可能用较多的篇幅对作品、艺术家、流派进行论述和分析,把各种类型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说得更充分一些。介绍美术发展的历程,只讲思想内容而不讲艺术技巧的特色,是不能全面提高对于美术的欣赏力的。因此,作者在论述中穿插了一些关于技巧、技法发展变化的内容。比较,是认识艺术特征的好办法。作者在分析某类艺术作品(或艺术家)时,也采用与其他作品(或人物)相比较的办法。不但在外国作品之间互作比较,也与中国的艺术作品比较。《西方美术史话》毕竟讲的是西方的艺术。在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听听原作者和西方评论家的意见。因而有关作品或流派的解释,无论是褒或贬,作者尽量选择一些艺术家自己或他同代的评论家的意见。这样更有说服力。
【目录】
[第一章]
孩子们的偶然发现——原始时代的艺术
[第二章]
为了“来世”的艺术——古代的埃及和西亚
[第三章]
较为的魅力——爱琴文化和希腊古典文化
一“迷宫”的传说
二“我们是爱美的人”
三“罗马夕照”
[第四章]
中世纪一瞥——基督教艺术在东方和西方
[第五章]
人的觉醒——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一把美带给人间
二“神秘”的微笑
三“神圣而痛苦的生涯”
四威尼斯之光
[第六章]
文艺复兴在北方——16世纪的德国和尼德兰
[第七章]
“巴罗克”
一“风格主义”和“巴罗克”
二“多面手”贝尼尼
三“业余的大使”
四现实主义的生命长存
[第八章]
艺术的新土壤——17世纪荷兰画派
一广阔地反映生活
二“按照荷兰农妇画圣母”的伦勃朗
[第九章]
“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变化
一学院的诞生
二“洛可可”和它的反对者们
三英国的“学院派”和肖像画家
[第十章]
革命风云与艺术思潮
一与“噩梦”奋战的戈雅
二大卫和新古典主义
三“浪漫主义的狮子”
四画笔——灵魂的解剖刀
五歌唱“泥土上的英雄”
六“写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
七印象派的人物画家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与民族生活
一对抗学院的三个青年
二十四个拒绝官方考题的学生
三给石头以思想
四美国的民族艺术与“垃圾箱画派”
[第十二章]
自然美的再发现
一云天碧海滋养出来的艺术
二倾听大自然的歌
三追寻闪烁的阳光,捕捉流动的大气
四深思与抒情的结晶
[第十三章]
“东方”“原始”与表现“自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