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
朱晴,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农民日报社编辑(退休),出版有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其中《赵无极传》获第二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王希季》获国家图书奖,散文《逆水漫漫一叶舟》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写给妈妈的话”征文二等奖,2005年当选为“风雅颂杯”当代十佳优秀传记文学作家。
【内容】
《童铠院士传记》不仅是为了宣传航天院士的科研成就,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更是为了传承航天院士的宝贵精神,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童铠院士传记》:
  战乱让社会变得动荡不堪,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失去了往昔的平静与安详。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掳掠,难以计数的家庭流离失所,不得不扶老携幼踏上艰苦卓绝且前景叵测的逃难历程。江苏腹地不通铁路,像样的公路也很少,主要出行方式就是走水路,大大小小的轮船成了人们逃生的载体。不断涌现的难民潮令轮船公司的业务变得异常繁忙,尽管所有的船只都不得不超载,码头上还是站满了翘首期盼的人群。
  1937年对童家而言更是一个悲伤不幸的年头。一天,轮船公司接到通知,一艘客轮上有旅客患了伤寒。这种突发事件本来是用不着经理亲自出面的,只需派个普通职员前去照章处理即可。然而,童植哉是个责任感和同情心都很重的人,知道伤寒是一种几乎可以与死亡划等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考虑到乘客们登船前大都经过长途奔波,风餐露宿,身心疲惫,再加上船中人满为患、空气污浊、卫生设施简陋,万一病情在船舱中蔓延开来会危及更多的人。他不顾同仁们的劝阻,不仅执意亲自前往码头,还毫无顾忌地登上船,近距离安顿病人,安抚旅客。
  几天后,没有任何预兆,童植哉起床后突然感觉浑身乏力,没有一点食欲,随即开始发烧、腹泻,本以为是患了一般的肠胃炎,直至胸腹部出现了玫瑰疹才意识到是染上了恶疾,虽经多方救治,终因回天乏术而匆匆离开了人世。
  此时的童铠只有6岁,下面还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小妹妹。他还太小,尚无法理解和体会生死诀别的真正意味,只是看到妈妈哀恸欲绝,哥哥姐姐们悲泣不已,幼小的心灵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掳住,也不由自主地陪在一旁掉眼泪。
  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主心骨,也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失去了支撑的孤儿寡母,生活很快陷入了困窘。幸好童家有着良好的家风,已经成家立业的大哥和二哥尽管自身经济并不宽裕,还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赡养母亲和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
  童铠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由大哥童坚伯资助读下来的,其他哥哥姐姐们也都各尽所能地给予了关心和帮助。
  他人读的是洧水桥小学。“洧”在汉语字典中的正确读音为“wei”,可泰州人都将其读成“y6u”。这里面有个小典故:泰州市中心有条玉带河,河上建有两座桥,东边的桥正对着一户姓沈的人家,就叫沈家桥,西边的桥位于另一条河的右边,便被称为右水桥。光绪年间,当地一位萧姓的士绅出资重修这两座桥。他认为右水桥名不够文雅,就取诗经《郑风·溱洧》中的“洧”字命名为洧水桥,并勒石于桥栏上。百姓们却不买他的账,坚持以原名称之,久而久之“洧”字在当地就约定俗成地被读成“y6u”了。
  进入小学之后,童铠很快就适应了校园生活。他天资聪颖,有着很强的求知欲,也善于动脑筋,知识掌握得很牢靠,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里,他不仅学会了读书识字和加减乘除,还结识了许多同龄的伙伴,相处之中激发出许多新的乐趣。
  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江南沪宁沿线城乡相继陷落,侵略者为了加快侵吞的步伐,将空袭的目标由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转向内地的中小城市。泰州城区及周边乡镇先后九次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平民百姓伤亡惨重,不仅数百间民房被炸成残垣断壁,还殃及光孝寺、北山寺、永宁寺等多处文物级古建筑。
  空袭可谓是战争中杀伤力最强、破坏力*、近乎摧毁性的血腥手段。每次空袭过后,一片片民房变成火海,一家家财产化为灰烬,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充斥着伤残者痛苦的哀嚎呻吟,瓦砾遍地的废墟残垣,血肉模糊的伤肢断臂,惨绝人寰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