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张生甫医书合集》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
张生甫,字行,又字国华,慈溪(今慈溪市)人。生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卒年不详。早年习儒,由儒通医,尤精虚损之调治,特别重视养生调摄。认为今人,其心不古,以妄为常,百端丛集,内外交困,故虚劳之烈,在所必然。于公元1916年著《虚劳要旨》一书,上溯《灵》《素》,下采各家,以五劳、七伤为纲,以虚劳各症为目,并参己见,提出“虚劳,为内伤之重症,以甘温为正治,并须重卫生,静守调养,不然,虽卢、扁亦难奏效。”论述颇详,并附有治验。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4年),张氏著《医学达变内外篇》。此书之“内编”,系作者临诊心得;“外编”,为作者采集古今精颖超特的要旨。所以名为“达变”者,以“达”为运用,以“变”为推理。指出“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病?必也守经通权,由常达变,方为医之能事。”何廉臣称其“本变之宏才”。   生甫,与盐山张锡纯、兰溪张山雷,鼎足而成三达,人们有“海内三张”之称誉。
【内容】
《张生甫医书合集》由张生甫所著。张生甫,字国华,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学家,著有《虚劳要旨》、《张氏医案》、《经验药方》、《医学达变》等书,现予重新整理,合集出版。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势积贫、积弱.民众亦深受其影响,所以当时的民间罹患虚劳病者甚多。张氏为了众多百姓医疗的需要,编著《虚劳要旨》一书,对当时多见的肺痨、血证、淋浊等各种虚损病证阐述其病因、脉症,并备载治法、方药。《医学达变》一书对《内经》之医理、仲景之治法多有参悟,颇得临证变通之妙,显示了张生甫对医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在临床诊治方面的融会贯通,民国名医张锡纯、周小农、何廉臣等人在为《张生甫医书合集》所写的序言中多有赞誉。《张氏医案》及其《经验药方》更翔实、具体地记载了张氏的临证经验。现将这几种原书合编在一起,以便于对张生甫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综合考察研究,相信对当代的中医学人也将有所裨益。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其因己详血症辨正篇,然亦有阴虚生内热.血被蒸热而干瘀者。外证肌肤甲错,人暮五心烦热,或咳嗽声嗄,身体疼痛,面目黯滞,舌苔无荣,脉多沉涩,妇女经水不至,此症尤多。治以大黄廑虫丸,方详金匮虚劳方论。又四乌鰂骨一芦茹丸,妇女更宜。饮鲍鱼汁以利肠中,其雀卵如无,以雀肉及鸡肝煎捣代之。此方以搜血之品,为补血之用,治干血劳甚妙。大黄廑虫丸,亦本于此。善后宜归脾养荣等汤调补。传尸劳
  其因亦详于血症辨正篇。然亦有因飞尸鬼疰而致者,乘人正虚,凭依为患。藉人气血,渐至生虫。其证沉默,渐就羸瘦,苦难名状,死又传人。须早用苏合香丸,或獭肝散,脏硫丸,平胃散,祛鬼杀虫,随宜核用,迟则不及。此虫依气血而化,故灵于他虫。每五日一作止,作时神气昏闷,止时乍静,过五日复然,最防传染。甚者宜固本祛虫,加减芎归血余散治之,用室女活发一团,约有四五钱血余可煅,洗去油垢,纸包泥固烧存性,芎、归、桃仁各用三钱,雄精、安息各一钱,无安息,或以苏合香代之。一具,白雷丸、川椒各三钱,锦大黄四钱,共研细末,分作四服。每服用井水一满茶碗。煎至十分之七,人降真香细末四分。须月初旬头,五更空心煎服,午时再服,覆被取汗。软帛拭之,恐有细虫,即焚其帛。泻下恶物,即远弃僻处,免致害人。后再调理。且衣服器皿,皆能触染,亦须谨防。又病妇思男,病男思妇。睹面即防触染。元虚体倦腹饥之人,亦勿入其家,以正虚邪更易凑也。能慎七情六气,酒色劳倦,正足则邪难侵。当与邪瘵干血劳参看。验劳虫法
  用乳香焚薰患者手背,以帛密覆其上.良久揭看,若手背有毛长至寸许,白黄色可治,红者难治,青黑即死。薰至一二时无毛者,非也。灸劳虫法
  以癸亥日二更时,解去下体衣服,直身平立,腰上两旁微陷处,谓之腰眼,用笔蘸墨点定,然后和衣卧床,惟留灸处灼小艾炷七壮。劳虫或吐或泻而出,即远弃僻处,不传而安。但灸须兼温和之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