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早期的辞赋总集,与《诗经》并列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源头。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比较活泼,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苏轼赞“吾生平所学而不能企及万一者,屈平一人而已。”

国学大师担纲总顾问,名家点评,名家作序,名社出版,双色印刷,简体竖排,注译精良、译文准确、点评独到,讲解精当,无障碍阅读。安徽泾县上品宣纸印制,耿绢包角,古法装订,手工打孔穿线,湖州真丝蓝绫封面,精美豪华函套,真牛骨别扣,纯手工打磨。宜读、宜藏、宜赏、宜赠。中国人读得懂、买得起、藏得下的线装国书。

内容简介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安徽西部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轼说:“吾生平所学而不能企及万一者,屈平一人而已。”

梁启超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

“楚辞”这个名称出现在西汉初期,当时所指的《楚辞》是限于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楚辞精注精译精评(套装共4册)》收录了世传的屈原所有楚辞作品,力求恢复屈原楚辞的本来面目。  屈原楚辞创作的顺序,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的作品:一期,《九章》中的《橘颂》、《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和《招魂》。第二期,《九章》中的《惜诵》、《抽思》两篇,《远游》以及酝酿草拟《天问》、《离骚》初稿。第三期,《卜居》、《渔父》和《九章》中的《思美人》、《涉江》、《悲回风》、《哀郢》、《怀沙》、《惜往日》;在写《哀郢》之前,把《天问》和《离骚》后修改定稿。《楚辞精注精译精评(套装共4册)》的篇目就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

作者简介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chuang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精彩书评

“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苏轼

“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梁启超

“屈平词赋悬日月。”——李白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荀子

“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班固

“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目录

橘颂一

九歌一一

东皇太一一一

云中君一六

湘君二一

湘夫人三〇

大司命三九

少司命四六

东君五二

河伯五八

山鬼六二

国殇六九

礼魂七四

招魂七七

惜诵一三五

抽思一五六

远游一*

卜居二一五

渔父二二三

思美人二二七

涉江二四二

悲回风二五六

离骚二八一

天问四一一

哀郢五〇〇

怀沙五一六

惜往日五三五

主要参考文献五五一

查看全部↓前言/序言

  《国学精注精译精评文库》总序


  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小康生活。然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一个古老的人生哲学命题又显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生活才能幸福?


  这是一个人生观和宇宙观问题,也是中华民族在其文化历史进程中的规范认同问题。如『仁者爱人』、『天下为公』、『吾日三省吾身』、『德不孤必有邻』、『言必信,行必果』等观念都是中国人注重修养人格的价值来源。基本道德规范是支撑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重视基本道德规范与基本道德秩序,这是当今社会重构价值观念的资源。中华民族在其数千年生活中也融会其他民族智慧并向人类社会提供了有益的价值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当今世界文明对话的伦理基础。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所铸造的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资源。历史的昭示:一个民族文化的成长,要大胆向外族文化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返本开新』应该是我们的文化战略选择。


  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的文明史,积淀了许多为历代中国人所尊崇的奇葩瑰宝。《周易》《老子》《孙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楚辞》《坛经》《颜氏家训》《阴符经》《贞观政要》《通书》《近思录》《弟子规》《三字经》《忍经》《菜根谭》《曾国藩家书》等国学经典,都从不同的高度、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做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与人为善』、『与物为春』、『以人为本』、『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训诫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的完备系统。这些传世文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的珍贵文献。


  时下,中国社会出现『国学热』,各种讲国学常识和名家讲国学的读物不难找到。但是,审视历代留下各类注本难易参差,亦有注疏错误,尤其新近翻刻出版的国学书籍还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注译精良、讲解恰当而适合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的国学精注精译精解类书籍又少之又少。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在『善品堂藏书』创始人何德益先生的倡导下,线装书局联合『善品堂藏书』,编辑出版了此套线装本《国学精注精译精评文库》。


  《国学精注精译精评文库》由我担任主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先生担任总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学术总支持。首期出版中央党校教授任俊华先生评点的七种著作,还将陆续推出海内外重要学者的评点著作。


  因此,这套书祈望质量上乘,集学术性、普及性和收藏性于一体,雅俗共赏,为助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希望该文库对有缘人能有所启迪和帮助。是为序。


  王守常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二〇一四年元月

查看全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