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文以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中的《牡丹亭》为底本,徐朔方、杨笑梅校注本为主要参考校本,注释和评析参考了明清以来及现当代许多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中华经典名剧:牡丹亭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定价:28

作者:[明] 汤显祖 著;蔺文锐 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1315

版次: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名剧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8

字数: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我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宋元话本、元杂剧、明传奇等流变,以它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样式,绽放了奇异的光彩,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八百多年的传播中,经岁月沉淀,时间历练,《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赢得了“中国四大名剧”的美誉。

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问世后,《牡丹亭》这部古典名剧又焕发了青春,“中华经典名剧”本《牡丹亭》一方面评论其文学之美,一方面讲解其表演之美,体现出将传统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结合评析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为:

1.精选底本,精核原文,注释详赡。

2.“点评”中加强了重点人物和唱词的分析,如在在《遇母》中对杜母的心理、在《硬拷》中对柳梅梦的形象分析都颇有新意。

3.注重将文本赏析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有传统昆曲《牡丹亭》的表演,也有现代“青春版”《牡丹亭》的表演和舞美,不仅能帮助人们“读”懂剧作,是一本《牡丹亭》文本的赏读指导,更能帮助人们“看”懂戏曲,是一本《牡丹亭》戏剧观剧指南。

内容简介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牡丹亭》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汤显祖将原本不足四千字的话本小说扩充为55出的鸿篇巨制,并对故事做了创造性改编,使“人鬼恋”的话本脱胎换骨,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牡丹亭》在人与人、人与鬼、人与神之间,形成层层叠叠的戏剧冲突和峰回路转的戏剧情节,呈现出缠绵的情怀与优美的意境。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她的绝望爱情、彻骨悲伤源于貌似和谐的现世秩序的严重残缺。面对这种残缺,杜丽娘不是妥协,而是以青春生命的毁灭去追求超过生命的真挚爱情。通过凄恻而壮丽的毁灭,在冲突中实现对理想人格自由的追求,这些闪耀着“现代”色彩的理念使《牡丹亭》具有了同题材作品未曾达到的高度,揭开了具有启蒙意义的生命美学的新篇章。也正因如此,四百年来,《牡丹亭》无论在书斋案头,还是在歌舞场上,一直活跃非凡,影响惊人。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主要戏剧作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评注者简介】

蔺文锐,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长期关注戏曲文本、文本传播与戏曲演出的关系,关注戏曲的舞台表演,擅长戏剧文本与舞台表演的结合研究。

精彩书摘

【精彩片段】之一《题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点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一点情千场影戏”(《南柯记·情尽》)。情因一梦而起,杜丽娘、柳梦梅二人“以梦为真”,《牡丹亭》写尽了一对痴情恋人心灵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杜丽娘出入冥府、游魂幽媾、死而复生的爱情历程,超越三界、梦而死、死而生的浪漫情节,贯穿全剧。汤显祖通过这一系列奇幻情节,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超现实的理想境界中实现了,为呻吟于礼教文化铁幕内的青年开辟出全新的人生境界。这正是“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奇迹,也是汤显祖情必胜理的决心和信心。

【精彩片段】之二《惊梦》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惊梦》

点评:“游园”一节,标志着杜丽娘从牢笼般的深闺走进了大自然。在经过择日、严妆之后,杜丽娘终于迈进了她百转千回想象和憧憬着的园林:“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舞台上,杜丽娘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杜丽娘刚出场时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梅兰芳讲解<牡丹亭·游园惊梦>·》)。闺门旦唱念讲究清、润、嗲。《游园》中,贴旦春香声音尖亮,明朗开放。闺门旦杜丽娘唱腔甜美、圆润、清亮,出声圆细,悠扬转折,如明珠走盘般晶莹圆转,还运用凤音、云音、鬼音、转喉等不同音色,凤音明亮圆润,云音高亢,鬼音幽咽、若断若续,极好地呈现了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

……

【皂罗袍】写杜丽娘入园观景,每一景物都是杜丽娘心理的折射,每一感情都与景色相连。……“姹紫嫣红”和“断井残垣”撩起了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哀伤,“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一种无法迎春占先的青春焦虑,殷殷在目,跃然而出。这一切,便促成了杜丽娘“白日梦”的诞生。

游园,对于春香和杜丽娘二者的意味完全不同。春香何其率真,“溺尿去来”就率意闯入园林,漫不经心,无所顾忌;杜丽娘又何其委曲,要先在心头百转千回辩护一番,才慎重地克服戒律跨越障碍。一个未受过礼教教化的年幼丫鬟,一个诗礼熏陶的大家闺秀:春香不曾受到压抑,其焕发是浅层次的;杜丽娘则因一向的压抑,一旦焕发即是深层次的,具有生命哲学的深度。以往古代女子的伤春多半流于花谢水逝、红颜薄命的哀怨之中,而汤显祖的《惊梦》却透过杜丽娘伤春的表层,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大家闺秀内心深处生命本能的压抑和痛苦,将杜丽娘“伤春而亡”的悲剧演绎到了极致。

……

杜丽娘的梦,是一个觉醒的青春女性的梦。她因春生情,由情入梦,竟一下子梦到与情人柳梦梅宽衣解带,欢会于牡丹亭上。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杜丽娘这时换上了一袭白衣,周身洁白轻柔,白衫裙上绣满翩翩飞舞的蝴蝶,将花开恋蝶的春梦盎然浮现在轻柔缥缈的洁白之上,既传达了梦境的朦胧,又有庄周梦蝶的妙意,也凸显了情色的旖旎缤纷。她与柳梦梅在花神的簇拥下相会,然后携手并肩,相倚相偎,缠缠绵绵,载歌载舞,将少女与情人欢会的娇羞与热烈表现得如诗如画。在梦中,与现实中的烦闷幽怨形成了鲜明反差,杜丽娘是如此的放松与满足,这是她体内自然人性的首次毫无压抑地释放。

【精彩片段】之三《惊梦》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旦作含笑不行)(生作牵衣介)(旦低问介)那边去?(生)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旦低问)秀才,去怎的?(生低答)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旦作羞)(生前抱)(旦推介)(合)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点评:【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这支曲子虽是柳梦梅所唱,但仍是杜丽娘梦中所生,因此,仍是杜丽娘自己的感情和语言。“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句,“如花美眷”是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赞叹自己的美丽,“似水流年”一变而为对生命之花绚丽而短暂的花期和时光流转的慨叹,既有“不思而至”的灵动,又妙合杜丽娘梦中的情思跳跃、超越常情的思维特点。

……

游春生情、因情感梦、又因梦而惊,这里杜丽娘从“游园”到“惊梦”的感情起落发展的“三部曲”,十二支曲词意境优美,使得这出戏自始至终流动着一种内在的优雅的韵律之美。我们至此明白,汤显祖通过园林要写的就是春天,他要告诉人们一个被忘却了的、然而无比明媚的春天的存在。随着杜丽娘的情绪趋于热烈,那个物理性的有着建筑实体的园林隐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涌上来的声、光、色,是春天生命的集体喧哗,是生命喧哗中的灵魂悸动。似乎只在短短的瞬间,杜丽娘就经历了从天光乍泻到春色满园的生命巡礼。她走进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数天之后,她独自一个人,再度来到花园寻梦。

男女主角经典唱段【山桃红】和【皂罗袍】,在青春版《牡丹亭》中,成为全剧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这突出了人物的音乐个性,强化了戏剧情节和音乐之间的联系,使曲牌体各不相关的唱腔融为一体,全剧有了完整统一的音乐形象。

本书的注释主要侧重于疑难字词的疏解,对相关文学和文化典故、常识也稍作提示。本书采用郑振铎先生所藏稗畦草堂原刻本为底本,并对徐朔方1956年《长生殿》校注本和竹则行、康保成1999年《长生殿笺注》本有关成果多有借鉴和参考。

中华经典名剧:长生殿

风流遗事长生殿,名擅词坛逾千古

作者:[清] 洪昇 著;翁敏华,陈劲松 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2107

版次: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名剧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7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我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宋元话本、元杂剧、明传奇等流变,以它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样式,绽放了奇异的光彩,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八百多年的传播中,经岁月沉淀,时间历练,《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赢得了“中国四大名剧”的美誉。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入选图书书目”《长生殿》,在徐朔方先生整理本的基础上又参考新的研究成果,在注释上进一步详细解释典故名物以加强读者阅读的背景知识,评析部分既有对故事情节的串联,也有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同时又充分发挥作者的研究优势,从古今中外戏剧视野上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浅出,视角独特,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长生殿》,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通过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同时又表达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者的同情,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天资聪颖,工于诗词,善写戏曲。与孔尚任齐名,时称“南洪北孔”。戏曲作品今仅存传奇《长生殿》与杂剧《四婵娟》两种。诗词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诗骚韵注》《啸月楼词》《昉思词》《四婵娟室填词》等。

【评注者简介】

翁敏华,上海师范大学博导,曾任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上海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大女子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出版学术著作《中国戏曲》《关汉卿戏曲选评》《中国戏剧与民俗》《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古剧民俗论》《昆曲雅酌》等多部。

陈劲松,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论文《“热闹”及其背后的“冷清”——《长生殿》研究》

翁敏华、陈劲松合著的《四大名剧精读》曾经入选“上海市中小学生”。

精彩书摘

第二十二出《密誓》

(旦)既蒙陛下如此情浓,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生)朕和你焚香设誓去。(携旦行介)

【琥珀猫儿坠】(合)香肩斜靠,携手下阶行。一片明河当殿横,(旦)罗衣陡觉夜凉生。(生)惟应和你悄语低言,海誓山盟。

(生上香揖同旦福介)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旦合)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生又揖介)在天愿为比翼鸟,(旦拜介)在地愿为连理枝。(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旦拜谢生介)深感陛下情重,今夕之盟,妾死生守之矣。(生携旦介)

【尾声】长生殿里盟私订。(旦)问今夜有谁折证?(生指介)是这银汉桥边,双双牛、女星。(同下)

【越调过曲?山桃红】(小生扮牵牛,云巾、仙衣,同贴引仙女上)只见他誓盟密矢,拜祷孜孜,两下情无二,口同一辞。(小生)天孙,你看唐天子与杨玉环,好不恩爱也!悄相偎,倚着香肩,没些缝儿。我与你既缔天上良缘,当作情场管领。况他又向我等设盟,须索与他保护。见了他恋比翼,慕并枝,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长作人间风月司。(贴)只是他两人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若果后来不背今盟,决当为之绾合。(小生)天孙言之有理。你看夜色将阑,且回斗牛宫去。(携贴行介)(合)天上留佳会,年年在斯,却笑他人世情缘顷刻时!

何用人间岁月催,罗 邺 星桥横过鹊飞回。李商隐

莫言天上稀相见,李 郢 没得心情送巧来。罗 隐

点评:《密誓》是《长生殿》剧表现李杨爱情的重头戏,无论是案头是场上,不管是论文是赏析,都不会忽视它。这是因为:剧的爱情主题与七夕的节日主题一致,相辅相成,非常吻合。天上牛女团圆,人间李、杨宣誓,天上人间,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民族每个成员都非常希望看到的景象,都是在心底里非常认同的文化现象,这里有民族的认同感和民俗的“我们感”在起作用。

《密誓》情节的来历,主要是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洪昇以此谱入剧中,在李、杨密誓时并引用原诗句,只改其中一字:“此誓绵绵无绝期。”改得好!白居易是事后评论,洪昇笔下的却是当事人的当时表达,是他们誓词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做如此改动。《密誓》另一个来源是陈鸿的《长恨歌传》:“昔天宝十载,侍辇避暑于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是夜张锦绣,陈饮食,树瓜华,焚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殆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言毕,执手各呜咽。此独君王知之耳。”这段史料虽不无传说的成分,但从中可以获知:节日民俗全无宫廷民间的界线,民间“尚之”,宫掖间“尤尚之”。

康保成先生经考证结论:杨贵妃乞巧的根本目的在于“乞子”。曲词里面唱到的“化生金盆”、“蜘蛛”、“金盘种豆”,都是民间乞子的意象,或含有乞子的意味,很有道理。子嗣是爱的结晶。杨贵妃讨李三郎誓言,是为乞爱,同时向牛女双星乞子,祈求爱的结晶。子嗣是爱的重要保证,杨贵妃很明白这一点。

……

需要我们特别指出的是:《长生殿》里的牛郎织女,已全然成为以爱神的面貌出现的神祗。这一出里,织女在鹊桥上看到杨贵妃在宫中乞巧的场景,就打算同牛郎一起去看个究竟。李、杨两人“密誓”完了,牛郎织女再度出场,为李、杨的恩爱感动,表示“须索与他保护”,他们要保护的,自然是李杨之间的浓情蜜爱。牛女两口子还私语道:“我与你既缔结天上良缘,当作情场管领”,一个“保护”,一个“管领”,把他们作为爱神的身份表露无疑。后两句正衬分明的唱词是:“见了他恋比翼,慕并枝,愿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长作人间风月司。”最后一句令人注目。风月司,即司管风月恋爱的人,“合令他”云显然不是牛女自指,而是指李、杨二人。牛女一心要令李、杨二人来充当人间管风月情事者,而且还要“长”期的“作”,永远地作下去。牛女“管领”了李、杨的“情场”,而人间的情场却委任、李杨二人去管,这就是民间百姓每每向、李杨祈求爱情、祈求婚姻,把他们神圣化,升格为与爱相关的“对偶神”的一个来历。在民间,李隆基除了梨园戏神之外还是媒神,并由此衍伸出第三重身份——生育神。民俗文化真是环环相扣!

此出的牛郎、织女见证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盟约,还约略交待了下面的情节走向:日后二人再续钗盒情缘,还得靠这对天上仙侣牵线搭桥。

《长生殿》演至李、杨二人“密誓”,按吴舒凫原评的说法是:“下半部全从此盟演出,宜其郑重。”这出戏是全剧的转折点。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则如是说:“上半部之末出,暂摄情形,略收锣鼓,名为‘小收煞’,宜紧忌宽,宜热忌冷,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闲情偶寄?小收煞》)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留一个悬念。

中华经典名剧:桃花扇

把他桃花扇拥,又想起来青楼旧梦。

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

纷飞猛,杳杳万山隔鸾凤,美满良缘半月同。

定价:28

作者:[清] 孔尚任 著;谢雍君,朱方遒 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1582

版次: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名剧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7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1.版本精良,校注审慎。

《桃花扇》今存的诸多刻本中,兰雪堂本刊刻精良,是兰雪堂主人以孔尚任自刻原刊为底本,据“市肆诸足本参考互订”而重刊。本评注本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清光绪乙未(1895)兰雪堂重校刊本为底本,参校《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清康熙间介安堂本、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所收本和梁启超批注本,部分评语采用暖红室刻《汇刻传剧》所收本里的眉批。校点、注释时,还参考了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合注本。

2.评析全面独特。

本书的“评析”不仅赏析曲词、分析人物,还介绍本出戏的历史背景,引述古今人对本出戏的评论,同时也讲解剧作中体现的戏剧理论,注重解说剧本里所内涵的舞台演出、舞台表演术语,帮助读者领略文本的曲词之美、内涵之美、表演之美,全方位解读中国古典戏剧独特魅力。每出的注释评析,不单在梳理文辞,也阐释剧本涉及的舞台演出术语、专有名词,以便读者对清代戏曲舞台表演体制与演剧习俗的了解,进一步贴近清末历史的真实风貌。

内容简介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如孔尚任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中原才子侯方域,巧遇秦淮佳人李香君,题诗定情宫扇上,却难抵历史的风云变幻——李自成陷落京师,八旗军摧垮南朝。侯李情缘在烽火板荡的晚明变局中,如柳絮浮萍,相遇相散,儿女情与家国情交织着,吟唱出一首婉曲、浩荡长歌。此剧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水平。

剧本结构亦别具一格。与之前的明清传奇剧本不同,在四十出之外,又设置了“试一岀”、“闰二十出”、“加廿一出”、“续四十出”,一改传奇创作中副末开场、生旦家门等传统模式,别开生面。每出末尾,留有云亭山人(孔尚任自号)的评点。此剧定稿上演后,马上引起轰动。连康熙帝都不仅阅读剧本,还观看演出,看到《设朝》《选优》出时,就会皱眉顿足,感慨:“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以此自警。此后《桃花扇》一直盛演不衰,还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以不同的形式在舞台、荧屏上上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又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称“南洪北孔”,在戏剧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极高成就。孔尚任工诗文,考订乐律,精通金石字画,著述甚富,有《岸堂文集》《湖海诗集》《会心录》《石门山集》《宫词百首》《长留集》等,编纂了《平阳府志》《莱州府志》等。曾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存),《大忽雷》杂剧(存),但真正令他名播文坛、长载史册的,是《桃花扇》。

【评注者简介】

谢雍君,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京剧研究中心副主任,《戏曲研究》副主编,《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论、戏曲文献整理和研究,对传统戏剧有着全面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戏剧艺术》《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昆曲与文人趣味》等论文,出版《傅惜华古典戏曲提要笺证》《〈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昆曲与文人文化》等专著。参与完成《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昆曲艺术大典》《中国近代戏曲论著集成》等国家重大课题。

朱方遒,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方向为戏曲演出与创作研究,导师为谢雍君研究员。是一位很有才华、严谨认真的年轻学者,曾发表有关戏曲的论文多篇。

本书所录原文以《凌濛初鉴定西厢记》暖红室刻本为底本,以明弘治间(1488-1505)《新刊大字魁全本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北京岳氏刻本、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刘龙田刻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等明刊本及《毛西河论定西厢记》等清刊本参校。本书注释据张燕瑾师校注本《西厢记》而有所有删改,其征引的出处,除上述诸本外又有《徐士范重刻元本西厢记释义字音》、《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明万历间(1573-1620)王世贞、李卓吾合评《元本出相北西厢记》起凤馆刻本、陈继儒《陈眉公批评西厢记释义字音》、《闵遇五六幻西厢记五剧笺疑》、凌濛初(1580-1644)《西厢记五本解证》、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及王季思(1906-1996)校注本《西厢记》等。

中华经典名剧:西厢记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定价:23

作者:王实甫著 王春晓 注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2091

版次: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名剧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在文学艺术的百花园里,我国的戏曲艺术,经历了宋元话本、元杂剧、明传奇等流变,以它自身的特点和艺术样式,绽放了奇异的光彩,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八百多年的传播中,经岁月沉淀,时间历练,《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赢得了“中国四大名剧”的美誉。

本次整理以专业版本为底本,详细注释,注释上进一步详细解释典故名物以加强读者阅读的背景知识,评析部分既有对故事情节的串联,也有对其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可使读者深入理解和领会元杂剧的艺术魅力。这种既有详尽注释,又有深入分析的普及读物写作体例,在目前《西厢记》戏剧文本整理本中独树一帜。

内容简介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楔子。《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不详),名德信(一说名信德),实甫是其字。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河北定兴人),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王实甫为明代前期作家,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

【评注者简介】

王春晓,北京外交学院副教授,是张燕瑾先生(《西厢记》(张燕瑾校注)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入选图书书目”)的高足,长期从事古代戏剧研究并在高校讲授《西厢记》专题研究。代表作《乾隆时期戏曲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

精彩书摘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点评:莺莺与张生分别之际,恰逢暮秋时节,恨别与悲秋两相遇合,更增几分断肠情绪。【端正好】描摹自普救寺往长亭途中莺莺心下眼中的一片凄楚。“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不言“黄叶”而写“黄花”,或为与其后【叨叨令】中“下西风黄叶纷飞”有别。“晓来”二句意谓是离人眼中血泪,将枫林染成一片殷红。唐诗中旧有“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之句,李后主《乌夜啼》中亦有“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语。作者化用前人名句却能独出机杼,摹景抒情,大笔濡染出小姐心中苦楚。无一句写莺莺,却无一处不是莺莺;无一语言情,又无一处不是借景抒情。【滚绣球】写莺莺对张生的依恋及其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怨怼。金风玉露甫一相逢,却又不得不两下分开,“相见得迟”、“归去得疾”令莺莺心头幽愤难平。柳丝长却系不住玉骢,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她更恨不得疏林挂住斜晖,使分别的时刻晚些到来。 “马是张骑,故欲其迟;车是崔坐,故欲其快”(闵遇五等评文),“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句,藉由对马、车之慢、快的企望,道尽莺娘对书生的眷恋之情。“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言方才脱却相思,今又增别离之恨也”(汤显祖等评文)。母亲一句“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打散鸳鸯两下里,已令莺莺寝食难安,形销骨立;十里长亭已可遥见,分别之时如在目前,是尤可恨也。“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用极夸张之语摹写心碎憔悴,“惊心动魄之句,使读者亦自失色”(金圣叹评文)。随后的【叨叨令】一支,纯是日常口语,明白如话却匠心独运。“见安排著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著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句句都有双音叠字儿化词,各句间又彼此连珠对仗排比,仿佛莺莺不忍分离时的泣不成声,双文的悲怆因之得以淋漓挥洒。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