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1、“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白手起家的工作真谛!

  2、永不停息地磨砺自己,从容应对工作挑战!

  3、马云、稻盛和夫、任正非、王石联袂荐誉!

相关推荐:

《人生心得帖:怎样突破生命中的困境(松下幸之助系列)》:"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安身立命的人间哲学!

《经营心得帖:在不确定的世界坚实发展(松下幸之助系列)》:"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战无不胜的奋斗纲领!
【作者】
松下幸之助(1894—1989)   世界500强企业松下电器创始人   世界公认的“经营之神”   日本“经营四圣”之首   日本电气时代的开创者   日本商业精神的奠基人   日本“事业部制”“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首创者   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理大师   美国《时代》《生活》杂志封面人物   10年日本首富,40年日本富豪前一百名   松下幸之助幼年失学、家庭苦寒。   15岁预见到刚刚开始的电气时代的巨大潜力,转行进入大阪电灯株式会社。   22岁辞职,独立创业,开始打造松下电器。   他注重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知人善用,采用创新的营销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举世瞩目。   松下幸之助推崇遵循自然规律,怀以诚恳和热忱的素直之心,坚持“人性论”,倡导经营理念与使命感,提出商业是实现社会共同繁荣的手段,企业是社会公器,重视佛教的“利他”精神,并先后创办PHP、松下政经塾,身体力行,影响力无远弗届。  
【内容】
《工作心得帖》是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多年从事企业工作的实践,内容简短精干,内涵深刻,富于哲理,通俗易懂,对创办企业、生产经营、使用人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能够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商业的本质和工作原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把上司当客户
  一有机会,我就会再三强调这样一个理念:作为企业的员工,不能仅仅把自己当成靠工资吃饭的工薪阶层。要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和认识自己的职业,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经营的个体户,经营的业务范围就是目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换而言之,每个员工都是经营“企业员工”这项业务的个体经营者。例如,财务人员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提供财会服务的个体户,自己既当老板,又当伙计。
  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理念呢?试想,自己经营一份事业,自然就会想方设法使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当然,这种回报未必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不能把工资看成单纯的收入,它还是对你所付出努力的肯定和回报。本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可以更加近距离地审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工作的喜悦,并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如果说员工是独立经营的个体户,那么周围的同事和上司都是前来惠顾生意的客户。没有客户的支持,事业便难以为继。只有竭诚为客户服务,业务才能蒸蒸日上。在百货商店购物时,店员们会热情地接待顾客,感谢顾客的光临,请顾客对商品提出宝贵意见,还会热情地给客人引座和端茶倒水。与同事和上司相处,同样需要热情相待,以诚相待。
  向同事或上司提出建议和意见,就如同向客户推荐某件产品,要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好在哪里,有什么用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恳的态度一定能够打动同事、科长、部长甚至社长,所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就会得到积极采纳。于是,工作上一路凯歌,也能获得更多成就感。
  尤其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工作热情会感染和带动其他员工,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也让更多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乐趣。
  热爱企业
  人在职场,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而又适合自己的工作。在现实当中,大多数人只能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公司分配工作,有时是因为某人适合这项工作,有时则出于其他考虑。不管是哪种情形,如何看待工作任务,以怎样的心态去完成它,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出于无奈,被动地完成别人交代的任务,既没有兴趣,也没有乐趣。也有的人觉得工作不合适,拈轻怕重,挑三拣四。我认为,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积极性,只会疲于应付。不仅工作上难有起色,自身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长此以往,令人觉得十分可悲和惋惜。
  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虽说兴趣爱好和业余生活也十分重要,但是离开了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其他快乐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要想办法努力让自己快乐地工作。例如,你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想换一个工作岗位。这时,上司会劝你:“这项工作对你将来的发展有好处,希望你至少能坚持干上一年!”你要理解和体谅公司的良苦用心,诚恳地接受上司的建议,认认真真地再坚持一年。
  另外,还要学会发现工作的乐趣。我们并不排除,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喜欢眼前的工作。不过,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和尝试,一定会对工作渐渐产生兴趣。
  我想,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当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当我们无法热爱自己的工作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否为寻找工作的乐趣而努力过?于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你便会发现,其实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它。
  拒绝做知识的奴隶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越优秀的工程师,就越喜欢说‘做不到’。”这句话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原来,福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也是一名发明家。汽车生产流水线就是他的创新之举。当他准备将一项技术革新投入应用时,都会向工程师请教。然而,工程师给他的回答经常是:“老板,这件事理论上是不成立的,恐怕行不通。”尤其让福特感到困惑的是,越优秀的工程师,就越喜欢说“不可能”。
  我认为,福特的话揭示了一个真理。
  在日本,经常能听到“书呆子”这个词,我们自己也常常将它挂在嘴边。不过,细想起来,“书呆子”这个称呼当中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按照常理,读书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有知识的人怎么会是“呆子”呢?而且,在实际生活当中,有些事情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做好。人们为什么说读书人是“书呆子”呢?
  我想,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喜欢死抠书本的读书人而言。
  刚刚接触一项工作任务,也许对它了解不深,缺乏相关知识。不过,只要认真对待,敢于尝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本上都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得以完成。
  相反,掌握的知识太多,还没开始动手做,就顾虑重重,产生畏难情绪,原本可以做成的事情也实现不了。这样一来,知识反而成了绊脚石,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倒变成了“书呆子”。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上过大学或高中,算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如今,企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年轻人拥有高学历是一件好事,企业也十分需要这样的人才。关键是,人不能成为知识的奴隶。任何事情不能光想不做,要大胆动手实践,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知识就会让你如虎添翼。
  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特别容易犯“纸上谈兵”的毛病。所以,别忘了提醒自己——不要让知识束缚自己的手脚,而要让知识为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
  赢得信任的第一步
  假设我托公司的某位员工替我打个电话,请他告诉对方:原本约好的下午见面,因为临时有急事,不得不改到第二天下午。应该说,不管哪个员工,在得到指示之后,都一定会认真负责地帮我给对方打电话。不同的是,有的人会在打完电话之后及时向我汇报结果:“刚才您交代的电话已经打过了,对方表示同意。”而有的人则忘了向我汇报。你属于哪一类呢?这件事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事后是否向我报告,结果会大不一样。因为,托你办事的人,心里会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想要尽早知道事情的结果。可是,因为公务繁杂,无暇亲自确认,心里总感觉不踏实。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他“电话打过了,对方说没问题”,就会让人感到很放心。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有客户托你转告公司同事某件事。应该说,你只需把事情准确地转达给同事,就算完成任务了。除此之外,如果你能够在事后回复一下客户,告知他已将某事转告某人,即使对方没有指望你这么做,也会感到高兴和放心。
  我认为,这些小小的细节会让周围的人对你感到放心,为你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我们评价某人“能干”“靠谱”,一方面是因为他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细节。
  有些人号称“大事难不倒,小事办不好”,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受欢迎。寻常小事反而更为重要,认认真真地把小事做好,才是正道。这样做,能为自己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机会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其实,这并非只针对年轻员工。根据我的经验,部长级的企业领导也同样需要注意。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情况,在完成我交代的事情以后,的确可以不必向我一一汇报。不过,那些深得我信任的人,总是不会忘记及时向我报告,哪怕我已经将部门运营权完全交给了他们。这是因为,他们都是与我心意相通的好伙伴,特别能体谅我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忘记及时向我报告。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习惯。
  认真对待每件不起眼的小事,会让你赢得别人的信任,让你成为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功夫在平时
  大家都明白,工作细致周到很重要。在实际工作当中,行云流水般地把工作做好,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以前,我偶然打电话到某家公司。
  接电话的员工告诉我:“社长出远门了,两三天以后才能回来。”
  正当我无奈地准备挂断电话时,对方又急忙说道:“请稍等,如果您有急事,我们可以帮您联系社长。”
  “能联系上吗?”
  “是的,可以联系。”
  “那么,请你转告他,麻烦他今晚给我打个电话。”
  当天晚上,果然就接到了长途电话,事情提前解决了。试想,如果不是对方在我放下电话前说了一句“我帮您联系社长”,事情也许就不会如此顺利。
  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只有平常训练有素的员工,才能在关键时刻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看来,这家公司的老板平时对员工接电话的礼仪要求一定十分严格。所以,值守电话的员工才能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情况,让人觉得十分贴心周到。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短短一天的时间差可能会给公司业务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把工作中的细节做得更加完美,看起来是件小事,实际却关乎大体。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些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做到。只有平时多加训练,多加注意,才能渐渐化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动,取得实际效果。大家在实际工作当中,是否有意识地进行了这些方面的训练呢?
  自我提高的义务
  公司于1965年开始实行每周五天的工作制。半年之后,我对公司的员工说了这样一番话:
  “公司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两天休息日的呢?你们的周末是如何度过的呢?大家是否把这两天休息日有效利用起来了?我希望大家把周末的两天时间,一天用于休息,一天用于学习,利用周末充实精神世界,提高身体素质,不要浪费了周末的大好时光。另外,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努力学习充电和锻炼身体时,是否意识到‘我所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身体素质,更是一名企业员工的义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呢?”
  当时,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深切地感到,让每个员工认识到有自我提高的义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主动学习新知识,丰富知识体系,提高业务能力,无疑是有利于员工自身发展的。除此之外,这也是企业员工肩负的社会责任。因为,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向前迈出一小步,整个社会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但是,如果别人努力向前迈出了三步,而你只迈出了一步,就会拖累社会进步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因为不够努力,你拖了全社会前进的后腿。因此,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不仅能为自己开创幸福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这也是你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这种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连带感。
  那些不思进取、没有远大目标的人,严格来说,算不上合格的社会成员。
  兴趣爱好与本职工作
  在每天忙于工作的同时,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谈论到个人的兴趣爱好,有人会说:工作是生活的手段,兴趣才是生活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如果对工作不感兴趣,不能享受专心工作的乐趣,那就难以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有人说:“虽然我在公司上班,但是满脑子想的全是如何作诗。一边工作,脑海里一边不断有诗句跳出来,真是太有趣了,工作时间也没有白白浪费。”对于这样的人,我想奉劝他——不如去做职业诗人好了。
  在古代,诗人常常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但是,那些真正热爱诗歌的人,哪怕吃不饱肚子,也立志一辈子以创作为生。所幸,今天的职业诗人大都不会为生计发愁了。所以,特别喜爱诗歌的人,不妨做好安贫乐道的心理准备,下决心将诗歌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诗歌中感受人生价值。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将所有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在业余时间里享受作诗的乐趣。这样做既有利于工作,也有利于自身人格的发展。我想,兴趣爱好的作用是为生活增加色彩,让生活更丰富,而不是替代我们的本职工作。
  在处理工作和兴趣关系的时候,必须快刀斩乱麻,及早做出决定。

  04岗位就是你的平台
  推销的技巧
  无论多么好的商品,要说服顾客购买,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许有个别顾客会很爽快地掏钱购买,但这只是例外。简单说一句,“这件商品很好,请你买下吧”,一般很难引起客户的兴趣。擅长做生意的人,总是在不停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顾客购买自己的商品。
  我认为,普通员工也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这种推销技巧。你的意见和建议能否被公司或部门采纳,一方面取决于意见本身是否合理可行,另一方面与你的推销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而言之,想要打动总经理或部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使其不惜放弃已有的老方法,转而采用你的建议,是需要沟通技巧和态度的。这也是公司员工的重要能力。
  如果对公司的技术毫无兴趣,也不去琢磨如何与人沟通,只是怨天尤人,恐怕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对公司不利。
  推销商品时,商品的性能当然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缺少恰当的推销技巧,无论多么卓越的商品,也很难获得好的销路。人也同样如此。员工们首先要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实力和素养,其次还要诚恳地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推销技巧也是企业员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挨骂使人进步
  不管是谁,被别人责骂或批评都会感到不开心。受到上司批评,即使心服口服,心里也还是闷闷不乐,一整天都高兴不起来。不想挨批评和训斥,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训斥别人的人也同样不会开心。相信每一个公司高管,都曾经历过大发雷霆之后那种无可言状的后悔心情。人情归人情,不能因为别人不爱听或碍于情面,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到该严肃批评的事情,马马虎虎听之任之,只要轻易放过一次,后面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甚至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比如,员工们不认真工作,态度散漫,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各种人性的弱点纷纷暴露无遗。这样的集体风气涣散,工作也难有起色,企业甚至还将因此面临倒闭的境地。
  现代社会倡导尊重个人的自主性,让每个人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地投入工作。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并不能因此而疏于管理。相反,严肃的批评和及时的警醒,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回想我当年在第一线工作时,因为年轻气盛,常常训斥自己的员工。而且,从来不会顾及员工的面子,不是叫到一边心平气和地提醒几句便罢,而是当着大家的面,拍着桌子大声地怒斥。
  不过,那些被我劈头盖脸痛骂的员工是否从此就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了呢?事实恰恰相反,似乎大家还颇愿意挨我的批评,甚至把它当成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随着企业发展,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我已经无暇对每个员工逐一耳提面命,只有少数重要的员工才有机会直接被我批评。于是公司上下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挨了长官(在公司创业之初,员工们都这么称呼我)训,才能走官运。”所以,挨了骂的人会为此感到开心,同事们也替他感到高兴:“太好了,终于挨过长官的训话了,看来马上要被提拔了!”就这样,挨骂的本人与同事们一起分享“挨骂”的喜悦,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于是,挨老板训话似乎成了推动员工进步和公司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动力。
  一个人边工作边摸索,也能做到熟能生巧,借助经验的积累而有所进步。但是,人是有惰性的,往往得过且过,不求长进。时间一长,个人没有进步,企业和社会也难以取得大的发展。因此,要欢迎别人提出批评指正,自己虚心接受,有错就改,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增长才干。对此,年轻人和资深员工都应该铭记在心。特别是年轻人,更应该鼓起勇气,谦虚主动地请别人给自己多提宝贵意见。
  献身工作
  如今,有多少工薪族会为了自己的工作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呢?或许有人会说,为了工作而献出生命,太不值得了。不过,在我看来,没有献身精神,就无法体会到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喜悦;没有献身精神,就无法真正到达成功的*。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正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乘坐宇宙飞船进入了浩瀚的太空。虽然说,飞行之前无数次缜密的计算已经证明宇航员能够安全生还,毕竟,实际飞行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加林毅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踏上了太空之旅,完成了苏联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试想,如果加加林因为畏惧危险而退缩,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最近,美国人成功登月,宇航员们也同样无所畏惧地接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太空飞行伴随着极大的风险,无法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相提并论。不过,对待自己的工作,某种程度上也同样需要献身精神,否则,成功的希望将会十分渺茫。作为公司员工,特别是意气风发的年轻员工,要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中获得成就感,还能为周围同事树立学习的榜样,为公司的繁荣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忘我工作的人常常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和嘲讽——“那个家伙就是爱表现自己!”我觉得,嫉妒心是残余的封建思想的表现,背离了社会所应当倡导的风气。一个好的社会应该乐见有才华、有干劲的人多做贡献,并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要承认每个人都有特长,倡导人们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所以,年轻人不要害怕别人嫉妒的眼光和冷言冷语,拿出勇气,为工作献身。
  为工作献身其实是一种认真投入的工作态度,真正为工作献出生命的人是极少的。相反,很多全身心埋头工作的人,更加富有活力,能比别人更多地体验到工作中蕴含的乐趣和人生价值。
  铭记当初的感动
  青少年时期,我就来到大阪做童工。等长到十五六岁,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向往着有一天能够进入电灯公司,从事电器方面的工作。当时,大阪有一家“大阪电灯株式会社”,我托熟人帮忙向公司递交了应聘申请。好事多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我的申请如同石沉大海,音信全无。虽然担心自己的希望化成泡影,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于是,我一边在一家水泥公司打零工(相当于现在的钟点工),一边继续等待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四个月时接到了参加招工考试的通知。我欢天喜地地去参加考试,并幸运地通过了。
  当时那激动和欣喜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电灯公司的录用通知,我感受到了人生中难得的喜悦和激动。
  正是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才会倍加珍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入公司以后,自己工作起来真的十分卖力。苦苦等待三个月才等来的机会,我憋足了劲埋头苦干。也许正是我的认真劲日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公司的同事都很喜欢我这个年轻人。当时,从实习工到转正,一般需要两三年时间,而我仅仅用了四个月。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为什么要跟大家分享这些陈年往事呢?因为,我觉得,每个人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时,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与我相似的心路历程。时常回忆一下就职之初的那份激动和欣喜之情,一定会让我们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获得更多的力量。
  在工作中自我磨炼
  在我担任公司总经理时,常常问公司员工,特别是资深员工一个问题:
  美国一些大企业在建立新工厂和设立子公司时,被任命为这些新企业最高领导的往往是一些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你们与他们年纪相仿。假如,公司有意让你马上出任技术部长、厂长或者一家较大规模的公司的总经理,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你能否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能够不辜负公司的信任,带领工厂生产出更加卓越的产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员工”,或者说“请大家放心地把公司交给我吧!”?作为一个有着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员工,你是否时常激励自己:如果有一天自己被委以重任,一定要做到不辱使命,让自己的企业比任何一家日本企业或者外国企业都要出色?大家如果有这种自信的话,请举手。
  结果,敢于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于是,我又接着说:
  我相信,很多人是因为谦虚才没有举手。我真的非常希望大家在听到我的问题之后,至少能够在心里立即自信地举起手来。各位的前辈当中,有很多人走上重要岗位以后,不仅受到了公司内部的好评,在全行业和全社会也得到了普遍的赞扬和肯定,做出了骄人的业绩。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公司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这些前辈从年轻时开始,就把工作岗位当成提高自身实力和磨炼自己的平台,练就了一身真本领。于是,他们一走上领导岗位,就能取得令人钦佩的成果。我希望大家以前辈们为楷模,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努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艺术界,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说,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平时勤学苦练的艺人,才能取得世间公认的成就。他们追求完美,再小的缺憾都会让他们寝食难安。企业员工也同样如此,没有日复一日踏实认真的锻炼和努力,就不会有日后胜任领导职务的实力和自信。
  言易行难,每天的坚持并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有时,我们需要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之后,再次鼓起勇气踏上征程。
  不拘一格降人才
  无论哪家企业,总会有一两个有远见、有才干、业绩突出的人才。对这样的优秀人才委以重任,将会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熟悉的某企业,也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起初,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温不火,乏善可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一举录用了十名新员工。其中,有两名表现十分突出的新员工,公司总经理果断地将他们提拔到重要岗位上。这家中等规模的企业并不缺乏经验丰富的员工,缺乏的是具有新理念的人才。这两名新员工有新的理念,但是资历尚浅。尽管如此,公司总经理还是给了他们特别的优待。
  破格提拔新人,在一般的公司里往往会引起一些质疑——“凭什么对他们两人另眼相看?”不过,也许是因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威信很高,或者是因为事先与公司其他员工沟通得当,令人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两位新员工受到重用后,用三年时间使这家公司彻底摆脱了原先的困境,经营状况有了很大起色。
  其他公司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这常常令人禁不住感叹,在一个集体当中,少数精英分子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们会给企业带来多么大的进步啊!
  破格提拔特别优秀的人才,目前已基本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并非都对这种做法持欢迎的态度,也不一定都愿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创造条件。大部分日本人并不赞成优先提拔某人,哪怕他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不少人出于嫉妒,觉得这样做对大家不公平,心里不服气。这样的心态会妨碍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人才也因此无法获得大展身手的舞台。
  目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企业里,也普遍存在于全体日本人当中。
  在工作场合,不仅自己要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还要成全优秀的同事凭借自身实力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有机会从事与其实力相当的工作,而不是从中作梗,暗中阻挠。这样,优先得到提拔的人会帮助支持过自己的同事共同成长进步。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一个企业、对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它能够为集体中的每个人带来进步和发展的机会。
  体谅上司
  下面是我与一位年轻员工之间的一段对话。
  “你会按摩吗?”
  “这个,还不太会呢。”
  “那,你给自己的父母揉过肩捶过背吗?”
  “这个,好像也没有过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想要成功,可不太容易啊!”
  这位年轻人露出一脸茫然的表情,他可能实在想不通按摩和成功之间有什么联系。我笑着告诉他:
  “比方说,你和课长一起加班到很晚。你因为年轻,自然不会感到很累。你的课长毕竟年纪大了,应该会感觉有些疲劳。这时,你会主动提出来为课长按摩按摩肩膀吗?”
  也许有人会说,单位是工作场所,没有必要对课长说这样的话啊。这话听起来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你是否想过,这短短一句贴心的话,对课长来说是多么大的精神安慰呢?事实上,大多数课长这时候都会婉拒部下的好意,不会真的让部下给自己按摩肩膀。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听了你体贴入微的话,课长心里一定比真正享受按摩还要舒坦吧。于是,他也会关心地对你说:“让你加班到这么晚,实在抱歉呀。耽误你约会了吧?”就这样,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
  在我看来,上下级之间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正是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的动力所在。所以,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对上司和同事都怀有一颗体谅、体贴的心。这将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要知道,这样做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凑近乎。尊重自己的上司,慰劳辛苦工作一天的同事,是很正常的事情。用这样的心态与人交往,是人之常情。
  当然,如果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名利,有所图谋,你的私心会被对方察觉,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不要小看别人的洞察力。如果这些行动是出于诚意和真心,自然会受到别人尊重,也会打动别人。诚意、真诚,这些词听起或许有些老套,不过,我认为,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别人,正是现代社会的公司员工的基本素质之一。

  05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要推卸责任
  公司某个部门业绩平平,总是难有起色。我向部长问起其中的原因,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我已经尽力了,部门业绩不佳,主要是因为有几个课长总是不听指挥,实在抱歉。
  我知道,事实也正如这位部长所说。但是,能否就因此而认可他的看法呢?
  在企业里,每个部门都有其承担的重要职责,部长本人正是带领部门全体人员履行这一重要职责的最高责任人。如果说,有人不听指挥,影响大家共同完成肩负的使命,影响了整个部门的业绩,那么部长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甚至不惜撤换相关人员,也不能让少数人拖了整个部门的后腿。这是部长的职责所在。
  遇到不听指挥的部下,部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他应该向总经理或公司领导层说明原委,提出建议——某人不适合在我的部门工作,其他部门或许有更适合的岗位,能够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建议调整一下他的工作岗位,这样做既有利于他本人,也有利于公司。
  部下不听话,别人往往以为是部长领导无方造成的。所以,部长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不愿意直接向公司领导提出换人的要求。因为怕丢面子,把该说的话憋在心里,就算不上称职的部长,因为他把面子看得比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还要重。
  同样,当部长本人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工作,也应该坦率地与总经理或公司领导沟通:自己担任部长已经一年多了,工作进展不大,主要还是因为自己不适合这个岗位,请给我换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吧!
  当然,无论对部下还是对自己,判断其是否适合某个工作岗位,都不能出于私心或徇私情。如果确实不适合,就立即调整。事实上,很多人被调换到适合的新岗位以后,都能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
  总而言之,作为部长,必须时常警醒自己:使命重大,不可将责任推脱给部下。部门能否顺利运行,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前途和命运,部长应该对本部门的运行情况负全责。
  勇于承担责任
  谈到企业领导干部的职责,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点。
  企业内部决策一般采取所谓的“民主方式”,大家召开会议,经过反复协商,再最终做出决定。不过,即使是集体做出的决议,也应该由部长,也就是部门最高责任人来决定是否予以采纳。
  所谓“部门最高责任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从自己做出决定的那一刻起,就必须独自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无论当初有多少人参与了决策的过程,该决议一经采纳,所有责任便毫无疑问地落在了自己身上。部长的使命就是毫不含糊地告诉大家:我来负责。
  事实上,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会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决定了……”,以此来回避自己应负的责任。
  相反,哪怕是集体做出的决议,如果部门负责人坚决反对,认为自己无法为大家的决议负责任时,就应该明确予以否决。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惜挂冠辞职。总之,部门负责人一定要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如果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地说什么“我本人并不赞成,但是少数服从多数,所以……”,这样做,只能说明这个负责人缺乏领导应有的责任感。
  不仅部门一级的领导人需要有勇于负责的态度和精神,在关系到企业前途的关键时刻,总经理也要勇于担当。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赢得部下和公司的信任,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提高职业素养
  员工进入公司,经过十年或二十年的锻炼,都将走上重要岗位。这时,有多少人能够自信地说“我就是这一行的专家,工作上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是我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自信”呢?
  也许平常自认为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了,但是真的追问一句:“你可以毫不惭愧地说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吗?”恐怕很少有人能坚定地回答:“我就是专家,如果用围棋或象棋选手的标准来看,已经达到职业三段的水平了。”
  走上部长一级的领导岗位,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关键时刻可以当仁不让地成为众人的表率。
  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刚刚入门的书法爱好者,拿起毛笔,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像样的毛笔字来。如果换作书法家,提笔落字,挥洒自如,实在令人钦佩。二者的表现大相径庭,是实力悬殊造成的。
  当我们在进行产品的策划、生产和销售时,也同样如此。普通员工往往花上一二十天的时间才能拿出好的方案,这不足为奇。而那些通晓业务的高手,仅用极短的时间,就能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产品。水平高低,一目了然。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发现战斗机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造,从设计到改造完成大概需要数月或一年时间。而美国军队一旦在战斗中发现飞机的缺陷,几名工程师只需在一周之内就能对其进行彻底改造,改进后的飞机在下次战斗中即可投入使用。速度之快,远胜日本。我并未考证过事情本身的真伪,不过我相信,那些精通机械制造和产品设计的技术高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令人应接不暇,这是当今产业界的真实情况。身处其中的企业领导应该有足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水平,从而拥有足够的自信。同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变革的时代,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否则,今天的职业高手也许明天就会被时代淘汰。
  为此,企业的部门领导应该时常对自己的实力做出客观的评价,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坚持不懈的努力会激发出无限的潜能,从而拓展思维、提升实力。
  培养人才的要义
  人们常说:“企业的竞争即人的竞争。”人才培养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人才的不断涌现,是支撑部门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培养人才,是部长们一刻不可放松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人才的培养,涉及各种重要因素,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让每一个成员了解本部门的发展发针。部长要让本部门的每位员工明确知晓:自己的部门在整个公司里承担着哪些方面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本部门的任务,今后将以哪些内容为指导方针,重点开展哪些工作。同时,部长要反复要求大家真正理解本部门的工作方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此外,部长还要让大家知道,自己愿意在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随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当然,一个部门的目标和方针必须与公司的目标和方针相统一。
  在整个公司运营的层面,总经理应该要求全体员工理解和贯彻公司的经营方针,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员工找到努力的方向。如果公司缺少经营方针,或者公司领导没有反复向员工们灌输,员工们就没有努力的目标和动力,终日只满足于完成任务,优秀人才也难以涌现。
  国家也应当如此。国家应该确立本国的发展方针,并围绕该方针对全体国民开展教育,号召全体国民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因此,作为一部之长,不要责怪部门员工不够努力,而要反省自己是否努力让员工理解了部门的发展方针。
  不打扰部下工作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工作的机会,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整日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度日,也许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感到无聊烦闷。我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总结出一个让员工卖力工作的诀窍。那就是,当部下集中精力工作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原本工作热情很高的人,突然被人泼了冷水,肯定会感到不愉快,饱满的工作情绪也会因此低落下来。
  所以,当部下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我都尽量不去打扰他们。当然,这并不代表完全放任不管。作为一部之长,及时提醒员工是应有的责任,只是要注意方法和态度,避免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
  我的员工常常说,跟着我工作十分愉快,表扬我能够体谅别人的心情。这大概是因为我很少打扰他们工作的缘故吧。现实当中,有很多领导心里希望员工努力工作,行动上却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不影响、不干涉别人的工作,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他们信任。但是,大家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几乎没有人的工作能够百分之百让人放心。即使百分之六十让人放心了,剩下的百分之四十也还是不免让人放心不下。不过,如果对部下的信任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不妨放心地交由员工自己去做。在工作过程中,当发现了需要适当提醒的事项,可以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直言不讳地加以指正。这时,大部分员工都不会辜负上司的期待,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日常工作中,越是希望部下好好工作的领导,越容易打乱部下的工作节奏。作为部门负责人,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如何防止矛盾产生
  谁都不愿看到部门内部矛盾丛生,摩擦不断,部长与员工之间、上司与部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大家都是普通人,出现矛盾和摩擦在所难免。作为部门领导,一方面要允许矛盾和分歧的存在,另一方面更要在人事方面精心安排,尽量避免和减少矛盾。
  例如,某部门有三位科长。如果三个人性格相同,水平相当,就容易出现分歧和意见不合。人事安排上,应当尽量安排性格相异的三个人相互配合,其中一人善于决策,另有一人善于沟通协调。恰当的人事安排,可以减少分歧,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部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相比之下,部门领导层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处理起来则更为棘手,因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当其他干部之间发生意见不合和矛盾时,作为部长免不了要从中协调,结果却身不由己地被卷入矛盾的旋涡当中,于是分歧越来越深。这时,最明智的办法还是让部门领导各自分担不同的职责。
  例如,一个团队中有三名干部。三名干部职务上完全平起平坐,不利于工作。这时,应该确定其中一人作为团队的总负责人,遇到问题,必须与他商量才能做出决定;或者由部长本人担任团队的最高领导,在尽量听取另外两名干部意见的基础上,由部长本人决定如何取舍。
  说起这个话题,我想起自己曾经对一个非常优秀的总经理说过这么一句话:邀请朋友来你的公司做领导,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位总经理请他的一位朋友来自己公司做常务董事。听闻此事,我十分担心。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话必须事先要跟朋友讲清楚:你来到我的公司工作,我们就不再是单纯的朋友关系了。你必须知道,在我的公司,你是我的部下。如果你能做到,那么欢迎你加入我的公司。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作为朋友来帮忙的,那还是不要来公司为好,请你继续留在公司外部给予我支持。如果事先不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含糊其词,那么朋友做了公司常务董事,会仍然以总经理的朋友自居,没有意识到双方是上下级关系。当意见出现分歧时,朋友忘记自己是总经理的部下,认为朋友之间就应该畅所欲言,不服从总经理的决定,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对立和矛盾。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不良的预感,我向朋友提出了上面的忠告。企业领导如何巧妙地将自己以及特点各异的员工团结在一起,让大家愉快地工作,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
  失败的价值
  任何人都会不小心犯错或做错事。谁都不愿意犯错,谁也不希望把事情弄砸。犯了错误,都会感到后悔和愧疚。
  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犯错并不可怕,所以不用害怕它。重要的是,犯了错误以后不要回避,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待失败和错误的态度,将决定一个人今后的路能走多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失败和错误呢?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坦率地承认,知错就改。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失败之后,无法从头再来,又碍于面子,只好硬着头皮蛮干下去,于是导致更大的错误和失败,带来更大的危险。知错不改,比犯错误本身还要可怕。
  大家都不是神仙,在漫长的一生当中,谁能够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呢?关键是,犯了错误,要虚心改正。在企业里面,地位越高的人,越容易碍于身份和面子,明知错了,却竭力掩饰。结果,错过了及时改正错误的时机,自己心里别扭,还会给企业和周围同事带来麻烦。
  希望大家相互提醒,引以为戒。对于犯了错误的同事和部下,也应该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焉知非福
  有时候,总体来看,企业各项业务进展得均十分顺利。可是,员工在实际工作当中,仍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一个家庭,人的一生,也同样如此。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每隔五年、十年,总会碰到一些令人烦恼的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困难和问题都不足为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遇到困难都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必胜的信心,坦然面对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在困难面前害怕、退缩,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我自己也曾经经受过许多困难局面的考验。幸运的是,每次遇到困难,最终都有好的结果。例如,公司新开发的产品无人问津,所有努力付之东流。这本来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不过,我们从中寻找产品滞销的原因,得到新的发现和启发,然后运用到其他新产品上,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又比如,经常有员工被客户痛骂一顿之后,回来向我报告,客户说再也不跟松下公司做生意了。但我知道,其实这对我们公司来说可是大好机遇。俗话说:“不打不成交。”挨了客户的骂,其实正是与对方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前兆啊。
  这时,我会要求员工再去向客户重新说明一次我们松下公司的经营方针。我对员工说:请你告诉客户,你已经向总经理报告了事情的经过,总经理要求你再向他们解释一次,“客户的利益就是本公司的一切出发点”,也许现在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站在客户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松下公司的经营方针。否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如果你说明情况之后,对方还是不答应,那你就不必再多言,立马转身走人。不用有什么顾虑,只管再去一次,把我刚才这一番话转告给他们。
  于是,我的员工重新找客户转达了我的意思。听了他的转述之后,对方说:“我明白贵公司总经理的想法了。既然如此,就收回之前的决定,继续扩大与你们的合作吧。”这样的事情我曾经碰到过好几次,一个过失反而成了与客户加强合作关系的契机。从那以后,对方往往都会成为松下公司的忠实客户。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没有用长远眼光来考虑问题,就不会有勇气为自己辩护,挨了别人的骂,也只能束手无策。在我看来,我们努力工作,提高经营水平,都绝非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为了让客户满意。正是因为我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这样提醒自己,要求自己,所以才会如此自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就这个道理吧。
  无论是与客户打交道,还是做好日常工作,都需要坚定的信念。把能做的事做到06把能做的事做到最好
  正确评估自身实力
  经常听人说起:“作为普通员工,他工作出色,能力很强。可是,当上组长以后,不但自己的工作乏善可陈,而且也没能带好手下一班人。”或者:“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课长,但是绝不是一个称职的部长。”
  日本企业一向有论资排辈的传统。虽说近几年来这种风气有所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传统仍然普遍存在。企业提拔任用干部,往往并不是单纯从个人能力出发,有时还有其他因素的考虑。
  升职当部长或者课长,本人感到满意,周围同事也替他高兴,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因实力不济而无法胜任新的岗位,恐怕不但他本人会很痛苦,公司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当公司准备提拔某人当部长时,如果此人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就应该主动提出“我做好课长的工作游刃有余,但做部长就力不从心了”,谢绝公司的好意。这样,他将继续做一个成功的课长,而不是一个失败的部长。
  当然,也有与之相反的情况。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高低,尽量从事与自己能力相当、在能力范围内的工作。
  一个只有50分力气的人去做70分的工作,是注定要失败的。相反,有100分力气的人做70分的工作固然是绰绰有余,但大材小用,十分可惜。有100分力气的人,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起码应该去承担95分的工作。否则,对本人,对公司而言都是一种损失。
  对于公司管理人员来说,应该经常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尽量从事与自己能力和特长相当的工作,从而减少工作压力,愉快地工作。
  一个人,一个企业员工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从事的工作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他能够努力把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事做到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并非一成不变。人的能力时时刻刻都在进步,只要不懈努力,个人才干就会得到不断增长和锻炼。
  所以,既要正确评估自己当前的实力,尽量从事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注意努力提升自我实力,让自己具备向更加艰巨的任务发起挑战的实力和信心。
  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不仅本人可以品尝到努力工作所带来的喜悦和成果,也能为社会和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逢大事,必能成
  以前,曾经听前辈说过:公司人手不少,能成大事的却很少。的确,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大多数人能胜任一般性的工作,但是到了紧要关头,能够委以重任的就为数不多了。
  当然,做好日常工作,这本身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大多数人都能在关键时刻担当重任是不切实际的。不过,一个企业必须有那么一部分人,能够在重要关头为公司挺身而出,打破僵局。
  什么样的人才能堪当此重任呢?精通业务固然十分重要,但它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仅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在关键时刻不惜身家性命、不达目标永不罢休的气概。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以前,曾经在书上读到过这样一段故事。众所周知,明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明治政府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大臣都相继辞职了。这时,明治天皇对朝臣们说道:“遇到困难,大家都可以辞职。可是我呢,我能辞职吗?”
  我想,明治天皇定是下了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也要推动变革的决心,才能说出如此掷地有声的话。明治天皇在位的四十五年间,日本从一个既无电车又无电话的落后工业国和文化弱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正是有了像明治天皇这样有着远见卓识和敢于担当的领袖,日本才打下了近代国家的坚实基础,进入划时代的强盛时期。
  也许,我们没有像明治天皇那样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但是作为企业领导,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自己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企业承担起重任。
  苦中作乐
  作为一部之长或公司领导,肯定会在工作中不断地碰到各种问题。有些部门在外人看来一切正常,工作进展顺利,其实部门负责人心里也有一肚子苦水。前面的事情还没解决,后面急着要办的事情又接踵而至。各种烦恼交织在一起,让人寝食难安。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快刀斩乱麻,把眼前的事情办妥之后,再腾出手来,有条不紊地处理接下来的工作。
  不过,想要在工作上完全做到游刃有余,不太现实。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避免沉溺于烦恼当中,要果断地采取行动,尽*努力让自己相对轻松地工作。
  回顾我作为一名企业家的历程,坦率地说,我的每一天都是在战斗和竞争中度过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充满危机感,难得有喘息的时间,生怕稍有闪失就会导致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反过来想,不正是因为自己每一天都如此繁忙而纷乱,生活才如此充实吗?不正是因为付出了许多心血,克服了很多麻烦,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和成功吗?
  领导一个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国之领袖,时刻要警惕关系国家安危的各种潜在威胁,维护本国的稳定和发展。而每个国家所处的环境以及国际地位也是时刻变化着的。例如,二战以来,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公认的超级大国,它自己也以世界超级大国自居,但是最近美国在国际上的威信已有所降低。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代表该国的优秀人物,他们带领着自己的国家一心谋求发展。在你追我赶中,各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各种变化。
  国家实力的变化一般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相比之下,企业、部门和每个人所面临的各种变数则要大得多。因此,不能指望每天都能不紧不慢、轻而易举地完成工作。有苦恼,有困难,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常态。
  工作中遇到烦恼必然是痛苦的,令人煎熬的。而且,苦恼的程度将随着职务的升高而增加。作为企业领导人,遇到烦恼和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愿承担这些烦恼,可以辞职一走了之。不过,只有经历过各种困难的人,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烦恼是一种刺激,也是一剂良药,它常常能够催生出新的创意和产品,最终帮助你克服困难,摆脱烦恼。在这一过程中,你将收获到只有领导干部才能体会到的快乐和成就感。
  坚强的意志和信心
  现代企业管理在生产、技术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了许多创新,变革和创新的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今天的这些进步都是与过去相比较而言的。再过一百年,让将来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没准会笑着说:“那时候的人真笨啊!”世界就是这样飞快地变化着。
  今天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一百年以后大多会成为现实。一百年后的人们还将面对他们认为不可能的各种问题。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就会去挖掘和发现一个个未知的新方法。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要意识到:身为企业领导,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正是去发现那些未知的新方法。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顺利圆满地完成工作。在别人眼里,你依然是那么举重若轻,其实他们并不了解你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
  遇到困难,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地相信办法比困难多,无论什么困难,一定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要让员工们懂得事在人为,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任何一件事,如果一个团队或者部门的领导首先放弃了,原本能够办成的事情也很难成功。相反,如果领导认为一定能把事情办成,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就要召集所有的部下,坚定地告诉他们:“现在,我准备做这件事,请大家和我一起努力。这件事一定能成功,请大家全力以赴。我自己会倾尽全力,同时也希望大家鼎力支持。”当一个集体斗志昂扬地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团结进取时,成功自然就指日可待了。当然,有一个前提,即,大家努力的目标必须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之常情的。只要目标合乎情理,哪怕过程艰辛,道路曲折,最终总能一步一步地向成功迈进。一直以来,我就是这么做的。当部门和团队领导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并将自己的决心明确地告知部门员工,所有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创造出更好、更新的生产制造工艺、销售手段和企业管理方法。
  所以说,领导者*不能流露消极悲观的情绪,而要坚定地告诉自己和部下:一定要有必胜的信念,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汲取经验,迈向成功。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正是领导者的条件之一。
  热爱工作
  在工作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既是大家的素养,同时也是实践其他各项心得的基础。
  那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普通的。也许大家听了以后,会失望地说:“这样的小事也值得一提吗?”
  把工作当成公司指派的任务或者谋生的手段,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好工作的。能否做好工作,关键还是要看能否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有些时候,我们埋头苦干,一心惦记着工作,连觉也睡不好,外人看来觉得很辛苦,担心我们累坏了身体,而我们自己却乐在其中,根本不觉得累。
  在企业工作,特别是部门或公司领导要带领好一个团队,总会碰到几个捣蛋鬼,有的人习惯编造各种理由,有的人总是误解别人的心意,有的人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无论谁碰到这些情况,都会觉得棘手麻烦。这时,要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整心态,尽量争取打消误会,发挥各人的特长,赢得大家的支持。否则,工作就难以取得成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否调整心态和思路,关键就看你对工作的热爱程度。
  克服各种困难时的快乐和喜悦,又会让我们心中产生新的勇气。但是,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就少了克服困难的动力。越是讨厌工作,烦恼就会越多,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一心想逃避工作。这样一来,自然无法把工作做好。
  不仅企业的工作如此,从事其他职业也同样如此。例如,艺术家。想要成为真正的画家,必须热爱绘画。如果不喜爱绘画,无论如何刻苦,都无法成为真正的画家。要知道,即使是真心喜爱绘画的人,也只有一部分人能脱颖而出,那些不喜爱绘画的人,又怎么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呢?
  此外,在企业工作,要学会找到工作和经营的诀窍。抓不住要点和窍门,往往只能事倍功半。而这些诀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靠自己领悟。上司和同事的经验和教导可能会给自己很多启发,不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从工作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领悟。在此过程当中,也许会被前辈不留情面地训斥,也许会被别人使唤跑腿,也许还会被别人不怀好意地欺负。然而,就是在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当中,一个人会慢慢成长,领悟到只属于自己的心得。
  当然,能否悟出工作的窍门,主要还是取决于是否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作负担,满腹牢骚怪话,是不可能花费心思去琢磨工作的。我想,工作和生活,道理应该是相通的吧。
  当对工作缺少动力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是否喜欢目前的工作,或者自己是否正在努力让自己喜欢上本职工作。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够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对自己这样说:原本一直觉得工作是件辛苦的事,可是现在发现原来工作还有如此有趣的一面。其实,只要注意工作方法,就可以激发出同事和部下的工作热情和无尽的潜力,让工作变得更加富有乐趣。
  这么说的目的,并不是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放弃所有个人娱乐,而是从娱乐中挤出一点时间,比如,把三项娱乐活动缩减为两项,慢慢体会工作的乐趣所在。我想,只要有这种心态,工作起来一定会更加得心应手,心情愉悦,成功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