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1.两位作者,一位是研究德育问题的专家,一位是多年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师,二者合著的本书既有对具体德育问题的分析,又有对德育原理、技巧的介绍。

  2.秉持“办法总比问题多”的理念,对于同一德育问题,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对策。

  3.既有多位一线教师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又有对德育问题多角度的分析,读来引人深思。

  4.涉及中学德育中的常规管理问题、青春期情感教育问题、学习行为问题、心理行为问题、责任缺失问题、理想迷失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给出了系统的预防策略及问题出现后的应对策略。
【作者】
李 季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教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品牌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全国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执行主席。   已出版《中国教育病》《智慧:内在财富》《创意学与教》《童心解读》《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德育新思维》《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等20多部著作。   贾高见 广东省佛山市名班主任,广东省优秀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11年“全国优秀青年班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德育》品牌工作室讲师团成员,《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封面人物,“小活动·大德育”德育品牌研发者。与李季教授合著《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在《人民教育》上发表《学生成就了我的教育事业》等文章。
【内容】
一个中心

办法总比问题多。

两位作者

一位是长期研究德育问题与对策的专家学者;

一位是多年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一线教师。

三大维度

“案例情景”真实呈现多位一线教师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有做法,有反思;

“问题分析”从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分析导致德育问题的原因,为制定德育对策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对策措施”既有针对德育问题预防的系统规划,又有针对德育个案问题解决的应对策略,指明了解决德育问题的具体路径。
【目录】
前 言 中学德育问题“杠杆解”
第一章 常规德育问题与对策
“学生吸烟现象”、“迟到现象”、“被老师冤枉现象”、“班规卡壳现象”……学
校班级常规管理庞杂而琐碎,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烦琐。然而,这些正是班主任工作的主业。繁杂处显情怀,细微处显身手,平凡处见真情。用心、用情、用智,爱心、诚心、耐心,优秀的班主任善于把常规做到精致,将琐碎做得精细,把平凡做到精彩。
第二章 青春期情感教育问题与对策
“早恋”,是鲜艳的玫瑰还是诱人的罂粟,抑或是那个传说中的伊甸园故事?青苹果的困惑和门神般的棒喝,花季少年的情怀和无处不在的“性文化”,困惑的何止是少男少女?不妨来一个假设,假如我们今天处于青葱岁月,我们如何面对“早恋”?“当事人”的迷惘,需要“过来人”的教育智慧,更需要“关怀者”的人文情怀。
第三章 学习行为问题与对策
具有教育自觉和专业思维的教师、班主任,善于从学习不良问题溯源品行问题,善于从学习动力方面寻根动机性学习障碍,善于从学习意志方面洞察学习成效。找出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找到事物或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找到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和“柳暗花明”的新出路。
第四章 心理行为问题与对策
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的许多行为问题都是“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一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病还须心药医”,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学会从健康成长和心理教育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意识、能力,更有利于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更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五章 师生关系问题与对策
教师可以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者,也可以是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引发者。“价值认同”、“心理相容”、“EQ沟通”、“平等对话”、“激励成长”等心理技术,尤其是“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学生”策略,都是改善或修复师生关系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更是教师的教育理念。
第六章 家校关系问题与对策
从学校和班级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而善用资源是优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最高管理智慧。对于教师而言,增强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的意识,教育资源整合意识,以及家校有效合作的指导能力,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专业素养;对于家长来说,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事务,热情支持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与学校及教师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相互合作、共同成长,是合力教育好孩子的需要,也是现代父母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七章 责任缺失问题与对策
智者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们留给孩子怎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留给世界怎样的孩子。”德育无须冠冕堂皇的大话、空话,却不能忽视脚踏实地的真话实话。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永远不能长大成人;没有责任教育的学校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责任感教育的实质是唤醒学生自觉的责任意识和需要。
第八章 理想迷失问题与对策
改变一个学生,先改变他的自我期望;改变一个教师,先改变他的价值取向;改变一所学校,先改变它的精神追求。一切改变的基础是自我改变,自我改变的根本是内驱力,而对于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对理想、抱负、志向的追求是的内驱力。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心灵鼓手,是学生理想的激励者和成就者。唤醒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的积极追求和热情向往,帮助和引导学生将理想目标转化为成长动力、生涯规划、学习计划和日常行为,是教育的使命,是教师的职责。
第九章 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
任何一种社会行为现象,可以形成,自然也可以被消除,关键在于找到它形成的规律和消除它的原理、途径与方法。建立全社会合力联动的共同防控机制、网上问题网下解决、虚拟世界问题现实世界找出路、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帮助学生寻找自我价值、通过亲情陪伴修复学生的情感缺失,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书摘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