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小木屋的故事”是美国作家罗拉·英格斯·怀德的毕生心血之作,也是她一生的缩影。罗拉凭此书获得了美国白宫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殊荣。

★“小木屋的故事”自1932年出版**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拉的遗稿出版,历时四十年。

★“小木屋的故事”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入选美国评选100本孩子喜欢的童书、美国国家图书馆中小学生图书。

★获奖情况:

1938年,《梅溪边》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1940年,《银湖岸边》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1941年,《漫长的冬季》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1942年,《草原小镇》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1944年,《快乐的金色年代》获得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1940—1954年,《草原上的小木屋》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童书奖”,1976年又获得“波士顿号角儿童经典图书奖”。

★“小木屋的故事”是经久不衰的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全书涉及到自然、探险、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关注的兴趣点,是对青少年的求知和成长大有益处的高价值图书。

★我们出版“小木屋的故事”,正是希望读者通过罗拉的成长过程,重新认识自己与亲人、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更希望读者能从这段艰辛的拓荒历程中得到启发,在这个浮躁、物欲膨胀、人际关系疏远的现代社会中,找回简朴、勇敢、坚韧和爱!

主要特色

完整译本,原汁原味——“小木屋的故事”是美国西部拓荒故事丛书,作者罗拉以细腻、诚恳的笔法,把自己童年时的拓荒经历讲给现在的孩子听,让他们懂得勇敢、自强、自立、真诚、助人为乐……本书充分尊重作者罗拉的英文原作,是作者本色思想和真挚情感的真实呈现和精心译作。

原创插图,精美再现——*初绘者加斯·威廉姆斯的原创插图,每一幅图的笔触细节均可看出绘者的匠心独运……我们对原创插图进行了倾心研究和精心绘制,力图还原作者原创插图的绘制风格。

大字设计,赏心悦目——充分考虑到孩子阅读的习惯与特点,特采用大字排版,大开本设计,版式清新活泼,每一处细节都为孩子着想,便于阅读。
【作者】
罗拉英格斯怀德(1867-1957),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幼年时跟随父母四处迁徙,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15岁时在拓荒者们开办的小学执教。罗拉的一生漂泊不定,但又卓有成就。罗拉65岁时在女儿的启发下开始文学创作,到90岁去世25年间,她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9本“小木屋”系列小说,以极其细腻、诚恳的笔法,记录了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的历史,刻画了拓荒人们勤劳、质朴、善良的品性和勇敢的精神。 “小木屋”系列小说从出版到至今成为畅销不衰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销售近600万册,并先后五次摘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入选美国评选100本孩子喜欢的童书、美国国家图书馆中小学生书目。罗拉也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5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罗拉英格斯怀德奖”;1993年,她跻身密苏里名人堂,密苏里州国会圆形大厅永久陈列她的半身青铜塑像;2006年,她的名字载入密苏里星光大道;她还被选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白宫“梦之队”的成员。
【内容】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罗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罗拉也就是真实罗拉的化身。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家,罗拉一生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小木屋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坚毅的拓荒精神。罗拉以她细腻、诚恳的笔法,将—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艾美里间含蓄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以及对大自然的谦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男孩艾美里住在一个很大很美的农场里。无论春夏秋冬,餐桌上都会摆满各种美味,许多牛、马、羊在农场里蹦跳着撒欢,仓库里收满了粮食和水果。艾美里的理想是和爸一样做个农夫。爸说农夫是独立自由的,不受任何人限制。他的梦想是得到一匹小马驹,在经过爸重重的考验之后,艾美里终于如愿以偿……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四野无声,万籁寂静,灰色的天空仿佛冻了一层寒冰,树枝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四下摇摆,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雪地被太阳的余光反射出灰色的光芒,树林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团雾。当艾美里他们一路跋涉跨过最后一个长坡回到家的时候,天已近黄昏了。

  艾美里像跟屁虫儿一样紧跟着罗耶的脚步,而罗耶却寸步不离地跟着科思先生。艾丽斯在另一条雪橇道上,紧紧追赶着伊莱扎·琼,他们谁都不说话,这样可以抵御寒气进入体内。

  眼前出现了一座刷满红漆的大房子,冰雪堆积在了房顶四周,每个屋檐下都坠着一排排长冰柱。房子的正面在夜色下略显晦暗,房门口有一条雪橇道朝着几个大牲口棚,通向侧门的小路被铲出了一条通道。一片明亮的烛光从厨房里透出来。

  艾美里并没直接回屋子。他在把午餐桶给了艾丽斯之后,就和罗耶去了牲口棚。

  他的家里总共有三座巨大的牲口棚,建在院子的北面、西面和南面。这些牲口棚在他们当地算是顶好的了。

  艾美里径直走到最北边的马棚里。这个马棚正挨着他家的屋子,大约有一百英尺长。马棚的中间被一排马厩隔开;一头是牛栏,过了牛栏是一排干净的鸡舍;马棚的另一头是马车房。马车房非常大,足够装下两辆四轮马车和一只大雪橇,并且还有给马儿解下套具的地方。宽敞的空间让马儿能一下就进入马厩,不用走到寒冷的室外了。

  马棚的西面有个大牲口棚,它把院子的西面占满了。大牲口棚中间空出了一个地方,大门就顺势在那打开,推开门就能看到外面的牧场,这样的设计能让装满干草料的马车顺利驶入。大牲口棚旁边还开辟了放干草料的地方,大约长五十英尺、宽二十英尺,干草料能一直堆到屋顶上去。

走过了那片空场就能看见十四间牛栏,这里面饲养着母牛和公牛。走过牛栏便是机器房了,机器房后面便是农具房。只要从这儿转个弯就能看到南牲口棚了。

  南牲口棚配有饲料房,接着是猪圈,还有牛栏,再往后就是南牲口棚的大空地。那里是打谷场,面积比大牲口棚的空地还要大得多,里面还有一个打谷机。

  穿过南牲口棚的空地就能看见养小牛的牛栏了,当然还有羊圈。这就是整个南牲口棚的情况。

  牲口棚空地的东面有一片紧密结实的板围墙,它们用木板做成,大概十二英尺高。这三座牲口棚和围墙一起将空场包裹得密不透风。就算外面狂风怒吼、暴雪侵袭,也拿它没有办法。到了冬天,无论雪下的有多大,有围墙的遮挡,大雪也不会在空地上堆积,甚至从来没有超过两英尺。

  每当艾美里试图进入三座大牲口棚的时候,他都要经过马棚的小门。他太喜欢马了。它们潇洒地站立在舒适的分隔马厩里,全身都很干净,发出亮闪闪的棕色光芒,油亮的黑色鬃毛和尾巴给它们增添了魅力。机灵温驯的耕马正在静静地品尝着干草。淘气的小马驹们争相将鼻子伸出围栏,它们聚在一起就像在说悄悄话一样。小马驹们轻轻地用鼻孔摩擦对方的脖子发出低沉的嘶叫声;突然有一匹小马驹假装要撕咬对方,它们就互相打闹起来,一会儿大叫,一会儿又旋转身体,一会儿又用脚来踹对方。这时候老马转过头,用一种慈祥的老奶奶看小孙子的宠溺眼神来看着它们。小马驹依然高兴地四处奔跑,它们的小瘦腿儿又细又长,眼睛瞪得像铜铃,闪烁着敏锐的光芒。

  这些小家伙和艾美里很熟。它们一看到他就立马竖起小耳朵,小眼睛里流露出柔和的光芒。小马驹只有三岁,它们看到艾美里立马跑了过来把头探到外面,用小鼻子温柔地磨蹭着他。这些小家伙的鼻子比天鹅绒还要柔软,鼻尖耸立着几根硬毛。额头上的毛发又细又短,比丝绸还要光滑。最漂亮的顶数它们的脖子了,高耸地挺立着,略微弯成弧形,饱满又紧致,脖子上垂下的黑色的鬃毛就像流苏一样飘散在脖子上。它们喜欢你把手伸到它暖和的鬃毛里,温柔地抚摸它们紧致的弧形脖子。

  可是艾美里却不太敢这样做,因为爸不允许他亲近这些可爱的小马驹,更不允许他进入它们的马厩,就连打扫都不被批准。爸不仅不允许他与小马驹玩耍,还不信任他,也难怪小马驹都没有经过训练,一不小心就被带坏了。

  因为不谙世事的小男孩有可能吓到小马,还可能打它们,这样下去小马就学坏了。它们也会学会如何咬人、踢人、憎恶人,如果成了这样,它们就永远不能成为一匹好马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