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董氏奇穴是一种疗效高、应用广泛的针灸之学.作者利用董氏奇穴治疗疾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撰写了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很有影响。本书为作者多年临床总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内容】
董氏奇穴因其显著的疗效,在针灸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尤其因其取穴少、疗效显著的优势被广大患者所青睐。本书对近200种疾病介绍了董氏奇穴特效精简治疗方案,所用处方均达到了精穴疏针的目的。力求治法简明、实效、易学、易用、易于复制推广,是针灸临床医师、董氏奇穴研究者和爱好者、医学院校学生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头面肢体病症
第一节 头面部病症
一、头痛
(一)前头痛
(二)偏头痛
(三)后头痛
(四)巅顶头痛
二、面痛(三叉神经痛)
三、面瘫
四、面肌痉挛
五、口噤不开(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第二节 颈肩部病症
一、落枕
二、颈椎病
三、痉挛性斜颈
四、肩周炎
五、颈肩痛
六、肩胛痛
第三节 上下肢部病症
一、上肢部病症
(一)手指痛
(二)手指麻
(三)腱鞘炎
(四)手腕痛
(五)前臂痛(下臂痛)
(六)肘劳(网球肘)
(七)上臂痛(大臂痛或肩臂痛)
二、下肢部病症
(一)足趾痛
(二)足趾麻
(三)足跟痛
(四)脚痛
(五)踝关节扭伤
(六)腿抽筋
(七)小腿痛(包括酸痛、胀痛及无力)
(八)膝痛
(九)大腿痛
(十)腿麻
(十一)坐骨神经痛
第四节 躯干部病症
一、胁肋痛
二、背痛(包含肩背痛、腰背痛)
三、胸椎小关节紊乱
四、急性腰扭伤
五、腰痛
六、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七、腰肌劳损
八、骶尾痛
第五节 其他杂症
一、胸腹侧痛
二、胸膜炎(肋膜炎)
三、胸连背痛
四、脊椎骨脱臼
五、髂后上棘两侧痛
六、脊椎中央痛
七、肩峰痛
八、肩胛骨痛
九、手抽筋
十、小腿胀痛
十一、下肢无力
十二、腿冷痛
第二章 内科病症
第一节 外感病症
一、感冒
二、发热
三、中暑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一、咳嗽
二、支气管哮喘
三、肺炎
第三节 心系病症
一、高血压
二、低血压
三、心悸
四、心律失常
五、心绞痛
六、冠心病
七、心肌炎
第四节 脾胃系病症
一、呃逆
二、胃痛
三、呕吐
四、腹痛
五、便秘
六、急性腹泻(急性肠炎)
七、泄泻(慢性腹泻)
第五节 肝系病症
一、眩晕
二、痫病
三、胁痛
四、黄疸
第六节 肾系病症
一、水肿
二、癃闭
三、淋证
四、泌尿系结石
五、遗精及早泄
六、阳痿
第七节 其他病症
一、消渴
二、瘿病
(一)单纯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二)突眼性甲亢
(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三、失眠
四、癫狂
五、中风
(一)中脏腑
(二)中经络
第三章 妇产科病症
第一节 月经病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崩漏
第二节 妇科杂病
一、带下病
二、不孕症
三、妊娠恶阻
四、难产
五、乳腺增生
六、子宫肌瘤
七、流产
八、阴冷
九、阴痒
十、阴道炎
十一、子宫炎
十二、子宫不正
第三节 杂症
一、输卵管发炎、输卵管不通
二、绝经前后诸症(围绝经期综合征)
三、经间期出血
四、回乳
五、胎位不正
六、阴肿
第四章 外科病症
第一节 痔疮
第二节 疝气
第三节 肠痈
第四节 丹毒
第五节 脂肪瘤
第五章 皮肤科病症
第一节 痤疮
第二节 黧黑斑
第三节 皮肤瘙痒症
第四节 荨麻疹
第五节 湿疹
第六节 银屑病
第七节 杂症
一、鹅掌风
二、颈项皮肤病
三、灰指甲
四、神经性皮炎(苔藓样病变)
第六章 五官科病症
第一节 牙痛
第二节 耳鸣、耳聋
第三节 聘耳
第四节 过敏性鼻炎
第五节 鼻窦炎
第六节 鼻衄
第七节 喉痹
第八节 喉喑
第九节 目赤肿痛
第十节 麦粒肿
第十一节 眼睑(日闰)动
第十二节 眼睑下垂
第十三节 斜视
第十四节 干眼病
第十五节 老年性白内障
第十六节 青光眼
第十七节 生理性飞蚊症
第十八节 杂症
一、唇痛、白塞氏综合征
二、发音无力
三、鱼刺鲠喉
四、咽喉炎
五、眼角痛
六、眼角发红
七、眼散光
八、口干
第七章 儿科病症
第一节 小儿高热
第二节 小儿哮喘
第三节 积滞
第四节 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第五节 夜啼
第六节 流涎
第七节 小儿麻痹症
第八章 其他杂症
一、肌肉萎缩
二、发汗、多汗
三、全身疲劳
四、出血
五、狐臭
六、醉酒
七、白细胞过少、过多症
八、贫血
九、小便出血
十、胃反流
十一、食欲不振
十二、消化不良
十三、小腹胀满
十四、脑瘤
十五、脑积水
十六、脑外伤后遗症
十七、头上怕风
十八、面麻
十九、瘰疬
……
后记
董氏奇穴各部位总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