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进入 21 世纪,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样貌。在这样一个现代都市里,人们每天用着电子设备,通讯和家务都变得更便捷。但有时,仍然离不开手工制品,作为 20 世纪留存下来的日常手作记忆,在上海这个现代都市里,显得尤为珍贵。
【作者】
周祺为“上海风景工作室”成员,平面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撰稿人,著有《上海杂货铺》(2013 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周祺自 2011 年起,倾力关注上海地区手工业制作的主题创作,并以全职的工作状态,记录、访问依然在以手工制作日常生活物品的上海师傅 40 余位。近 5 年来,此主题已在上海群众艺术馆、徐汇艺术馆、无印良品展厅(上海及杭州)进行相关的展览,并在外滩美术馆、虹口图书馆、长宁图书馆、大隐书局、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地进行 20 余场讲座,并为《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海杂货铺”专栏撰稿多年。2013 年至今,多次为《解放日报》、《新民周刊》、《东方早报》、东方电视台星尚、艺术人文频道,及台湾等媒体报道。2015 年 3 月,作为中国设计师代团成员携《上海杂货铺》参加德国莱比锡书展展示。2016 年 11 月,《上海杂货铺》作为“2016 中国时代”、“上海——汉堡友好城市 40 周年庆典”活动的嘉宾礼物之一,赠送给汉堡市政府、汉堡文化中心,以及来访的嘉宾。2017 年 10 月,应孔子 学院总部邀请,将赴法兰克福书展作《上海杂货铺》及“上 海师傅”的主题演讲。"
【内容】
竹编、木作、打铁、修补、叫卖,60位上海师傅最后的手作记忆竹篮、木桶、藤椅、金鱼灯、蚌壳棉鞋,100个物件速写上海日常风景。


全书主要呈现上海师傅的工作、生活图文,还包含了几位开设店铺的师傅,对一些渐渐退出人们生活的日常器具所表达的不舍之恋。
【目录】
上海师傅印象 周祺
马根发:路上有人开着轿车也会停下来买我东西呢
001 常州篮
002 绒线针
吴德华:竹编这个活儿,只要能想得出来都可以做出来
003 笪
许文明:退休后就自己做,打发打发时间,就当是玩
004 升箩
俞文归一大团铁艺人
005 铁门
凌旭明:以前我们夏天种地,冬天做篮子
006 竹筐
007 竹凳
李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画得出图纸我就能做出来
008 金鱼灯
薛文华:再过十年这种竹编的东西真的没有人做了
009 筅帚
010 蒸架
011 百脚架
蔡英龙——在庄行镇上卖杂货
012 篮
杨慎喜:不管什么鞋子,我只要一看就会做
013 蚌壳棉鞋
014 圆口鞋
015 搭襻鞋
庄金生:现在蒲鞋只能看看了
016 蒲鞋
017 草鞋
王宏春——老师傅和小兔子灯
018 小兔子灯
张乐华: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假领子市场
019 节约领
徐冬林:我带过二十七个徒弟
020 蒸糕桶
魏鹏飞——最年长的竹编师傅
021 笼格
顾玲娣:以前这里有篾竹街,所有的店都是卖竹器的
022 提篮
……
参考读物
花絮
【媒体评论】
上海在20世纪7,80年代的时候,仅仅是在一个钟表零件厂里,每个职工都会洗手表、加油各种技能。这种工作的场景到2000年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就已经不太能看到了,尤其是现在的00后10后小朋友就更是接触的少了。虽然这些手作劳动逐步的在减少,但这些师傅们和他们的手艺仍承载着一定的生活智慧和值得学习的匠人精神,现在看来,如果能有一本关于这个题材的书,可以作为未来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资料是非常珍贵的。——金宇澄 手工师傅是中国匠心的承载者,上海的手工师傅更是当年上海货辉煌时代 海派制造业精神的传承者,通过对于上海师傅的认知,将会对当代社会工匠精神的弘扬起到积极推进作用。通过这本书,可以向更多的人推广上海,推广上海师傅,推广本土文化特色,特予推荐。 相信这样书,这样的内容,也势必可以展现出上海这座城市丰厚的底蕴。 ——田兆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