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1. 突破信息茧房,看清世界真相!畅销书《枢纽》作者、得到“中国史纲”等热门课程主理人施展全新力作,呈现一位思想者视野中的当下与未来
2. 学界、商界专家联袂推荐:经济学家吴敬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刘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前总参谋长曾鸣、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授高全喜 诚挚推荐!
3. 解读“黑天鹅”之下的种种乱象,剖析当下世界格局的深层机理,寻找字节跳动们的破局之路……既是保留对2020这特殊的一年的观察与记忆,更是怀抱责任感、激情与想象力展望中国与世界的未来


【内容简介】
2020年以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方式打开,新冠疫情、蝗灾、贸易战、油价暴跌与股市异动、TikTok与华为困局……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眼下的现实与世界的走向顿显扑朔迷离。
本书是学者施展在波谲云诡的当下所做的跨界思考。基于其在国际政治、历史、中国制造业、信息产业等领域多年深耕的心得与创见,施展一方面对现实做出敏锐的诊断与回应,另一方面展开对未来全球新秩序的畅想。在变动不居的大洗牌时代,我们必须突破信息茧房对视野和格局的限制,才能理解真实的世界,进而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作者简介】
施展,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枢纽:3000年的中国》《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以及《迈斯特政治哲学研究:鲜血、大地与主权》。
在知识平台得到APP开设的3门课程“中国史纲50讲”“国际政治学40讲”及“中国制造报告20讲”,目前累计超过35万人次学习。
【媒体评论】
近年来“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怎样应对变局成为社会普遍困惑和焦虑的问题……施展教授《破茧》一书打破陈旧观念的遮蔽……运用丰富的事实材料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对当代世界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阅读和讨论这本书可以成为我们追索信源、检验论据、建立新的社会共识的一个契机,所以很值得向有心的读者推荐。
——吴敬琏

施展是年轻一代学人中的佼佼者,他的格局比视野要宽,视野又比知识更广;比他敏锐的往往不及他深刻,比他深邃的往往又不及他敏感。作为一个全能型的观察者,他既有专业的目光,又有跨界的通透。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是一部融责任感、勇气、激情和想象力之作。作品直面当下各种“大问题”,并从历史经验、学理和现实展开三个维度予以剖析和论证,提出解释框架,试图给出答案,逻辑相当强大,具有说服力。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施展在《破茧》一书中以大开大阖的视野调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当下的各种困境做了多向度的分析,*后落脚于对“全球数字治理联盟”的构想……这样的理论努力为当下打开了极富想象力的思考方向。
——高全喜,上海交通大学法学教授

这是一位思想者对剧变时代的应答,带着关切、责任与勇气……直面当下的困境,针对未来的风险与难题,在新颖的视野中提出别开生面的构想,带给我们一部富有挑战性的思想探索力作。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

施展教授不像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型专家,哪怕是高度理论性的写作也有着高度的现实关注;也不像密切关注时事的策论型作者,他总能从现实关注上升到令人赞叹的理论高度……想要理解当今世界和构想未来秩序的人,不应错过此书。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施展的学术思考始终紧扣时代问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感。从《枢纽》到《溢出》再到《破茧》,他不断推进“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的思考,一方面进入更微观的实证观察,一方面进入更宏观的理论架构。这样的写作对这个时代是极有价值的。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目录】
前言 记忆与未来

第一部分 问题:风险社会中的观念茧房
第一章 信息茧房时代
第二章 观念对现实的遮蔽

第二部分 现实:国际与国内的一体两面
第三章 隔离与信任
第四章 中国经济成长的逻辑
第五章 开放与封闭的对抗
第六章 海洋秩序的逻辑与中国的新机会
第七章 普通法与成文法
第八章 美国力量的源头

第三部分 未来:信息技术时代的人类秩序
第九章 信息技术时代的工业革命
第十章 字节跳动们的路标
第十一章 “全球数字治理联盟”与商人秩序
第十二章 信息技术时代的全球分配正义

后记
注释
【前言】
庚子年,大瘟疫。
伴随瘟疫而来的,是不断腾空而起的“黑天鹅”。瘟疫、灾难,从来都是与人类的历史共存的,尽管最近三四十年来的承平可能让人忘记了这一点。人类必须面对临于头上的灾难,但是如何才不至于不断重蹈覆辙?条件之一便是,我们会如何记忆它们。
瘟疫初起之际,北京大学历史系罗新教授在微博中写道:“一生所学,只为此刻。”我读到这八个字,马上就联想起好友、华东师大的邱立波教授多年前讲的熊十力的故事。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有人问他此时最重要的是什么,熊十力回答得简单铿锵:“读经!”
抗战最艰难之际,国运已到谷底,若想能重新站起来,除非这个民族有足够强韧的精神内核。熊十力意识到,精神内核已崩,倘不能重建,此族必亡。如何重建?从我辈重新读经、再造精神内核开始!读经,看似是柔弱无用之事,岂不知,在一个族群危急存亡之际,这恰是最为刚健之事。老子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对中国人这样的本就高度世俗化的人群来说,又是在一个已经高度祛魅的时代,“经”在哪里?它就在我们关于历史的记忆里。关于历史的记忆,实际上就是一个族群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最深刻回答,是我们表达自己对尊严与价值的理解的具体载体。
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肥宅山姆,这个懦弱又善良的人,在北境长城的雪原中经历了各种生死之变,在绝望之际到学城来领受自己的召唤。他从荒蛮残暴的丛林世界中挣扎着来到学城,进入学城的图书馆时,突然看到无数排高耸的书架,瞬间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威严。这里储存着世界的记忆,外面那些荒蛮残暴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这里的存在,但这里正是挣扎在血污当中的人们,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最终有机会获得作为人的尊严的希望所在。学城的大学士对山姆说:“在学城,我们活着有不同的目的。我们是这个世界的记忆,山姆威尔?塔利。没有我们,人类只会比狗强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高耸入云的书架,能够带给人类真正的尊严。历史学家不仅要把“此刻”记录下来,还要在历史中找到那些构成记忆节点的“此刻”,为它们赋予统一连贯的意义,让它们构成我们的“历史”,构成“我们”;在灾难之时,为这个民族埋下他日能够精神涅槃的种子。对历史学家来说,每一个被经历的时刻都是“此刻”,转瞬即逝的“此刻”却又在记忆中绵延不绝。历史学家如何记忆,这个民族就会如何记忆。
历史学家的记忆,并不是对一个整齐划一的完美世界的描摹,而是要记录下真实世界的各种多愁善感,各种自生自发,各种无可奈何,各种不尽完美。生活的意义就在那种不完美、不整齐当中,倘若一切都是完美的,那就像一场永远都不可能输的游戏,意义也就干涸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