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教您打开心锁的钥匙。
【作者】
东振明,盖德强迫症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一直专注于强迫症的研究、咨询与治疗。咨询时间超过3000小时。对强迫症的治愈率达56%,显著缓解率28%,无效和脱落治疗率16%。曾接受过美国心理咨询协会前主席Badley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心理学院院长Lan教授、心理咨询大师Egan教授、中国森田疗法第1人康成俊教授的亲自辅导。曾多次接受上海电视台、汕头广播电台、《劳动报》、《新闻午报》、《上海一周》、《都市丽人》、《健康与营养》、《重庆新女报》、《中新社》等媒体的采访。
【内容】
《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共分为五篇:方法篇、案例篇、生活篇、家属篇和答疑篇;主要理论基础为森田疗法、EX/RP疗法(暴露/行为阻止法)和认知疗法。对于一些强迫症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强迫症的成因、流行病学调查、共病、各种理论模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等都没有涉及。因为这些专业的理论更适合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为掌握专业知识而阅读,对强迫症朋友的自助没有什么大的帮助。我想呈现给大家的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而是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很简单,但简单不等于容易,你需要按照这些方法坚持去行动。这样两三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方法篇主要讲的是对待强迫症的基本态度;如何认识到强迫症虚假空的本质,从而让自己和症状分离;如何运用接纳的态度和系统脱敏的方法来处理焦虑和恐惧情绪。在这一篇里,我把强迫症比喻成为破坏我们生活的犯罪嫌疑人;把鉴别哪些是强迫症状哪些是现实的问题这一个过程比喻成为识别犯罪嫌疑人;把认识强迫症虚假空本质的过程比喻成对犯罪嫌疑人的当庭审判;把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处理焦虑恐惧情绪的过程比喻成罪犯劳动改造。

案例篇为大家提供了几位强迫症朋友的好转经历,希望大家能从中看到强迫症的整个好转过程,对于好转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学习到一些相关的应对办法。

生活篇针对整个生活给出了一些建议,因为在自助的同时对生活的全方位调整也是很重要的。

家属篇主要针对和强迫症朋友一起生活的家人经常遇到的疑惑和问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答疑篇针对强迫症朋友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出简单的答复。

你需要从头开始按章节阅读《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并且按照《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提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行动。书中会要求你每天记录一些东西或者去做一些相关的练习,这些对你的好转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希望你按照要求去做。最后,你要清楚地知道:仅仅靠阅读《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还是无法完全摆脱强迫症的,只有按照《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提供的方法坚持去行动,你才能最终尝到胜利的滋味。

《走出强迫症:找回美丽的日子》亦可作为从事强迫症治疗的专业人士的参考读物。
【目录】
方法篇
案发现场:强迫症的生活
识别犯罪嫌疑人:确认强迫症状
当庭审判
劳动改造
案例篇
我的生活“危机四伏”
手淫的秘密
我的机器人生活
挥不去的“霉女”
冲动!冲动!可怕的冲动!!
没完没了的“为什么”
咽不完的口水,管不住的眼神.上不完的厕所
生活篇
规律的作息时间
端正的仪表
充实丰富的生活
行动中的焦虑
压力的缓解
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家属篇
家有强迫
答疑篇
强迫症常见问题解答
后记
参考书目
【书摘插画】
方法篇

  案发现场:强迫症的生活

  什么才是我们的生活

  自从去年休学之后,我整天待在家里,生活越来越闭塞,基本上不和同学联系,也很少陪父母讲话。生活懒散而且人也很颓废,我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就是上网。而在网上除了打游戏也就是泡在那几个强迫症论坛里,或者和QQ群里的病友们聊天。这几乎成了我清醒时生活的全部。我每天夜里要两三点钟才离开网络,第二天的12点之后再起床,吃点东西之后就又开始上网。半年前,由于苦闷我学会了抽烟,现在边上网边抽烟,尤其是夜里抽得更多。我在网上到处查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法、了解为什么会得强迫症、强迫症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等等。刚开始的时候父母还经常说我,让我早点睡,白天出去运动运动,后来也就渐渐地不再说我了。我想他们也很无奈吧,但我心里更是无奈,我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只是在网上时我的痛苦才会少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那些可恶的强迫就会出来折磨我,使我什么事都做不了。

  很多朋友都过着这样的生活,不断地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即使我们对强迫症已经了解了很多,但情况并不会有多大的好转。看来,我们需要改变这样的生活方式了,至于为什么会得强迫症这类的问题就交给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去研究吧,这是他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生活。不要再分析和追问:为什么我要这么想?为什么别人都不怕?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的?等等。让我们停止这些追问似乎并不容易,但我们必须要明白这种追问对我们的好转丝毫没有帮助。比如,我们正在走路,突然被前面的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这时我们不需要问:这块巨石为什么会在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