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背景

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整体风貌

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器具发生发展的源动力

渔猎、游牧向农耕模式转化中的饮食器具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共生的饮食器具

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设计特征及地位
【作者】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
饮食器具是民众生活用器,包含食器、酒器等,具有极强的群组性和依附性。群组性的概念主要出于饮食活动中的“饮”与“食”两大系列用具;依附性主要体现在与生活习俗、经济贸易、工艺美术等社会因素的密不可分上。辽宋金元时期社会背景具有政权对峙并立的特点,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文化的频繁交互时期,是中国古代饮食器具集大成的时期。《有容乃大: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以该时期饮食器具发生发展的流变过程为线索,研究饮食器具不同时期所根植的生活区域文化对饮食器具产生的影响,分析各个民族群体在移动生活区域之间的传播现象,并从饮食器具发生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着重论述该时期饮食器具的兴盛、蜕变、融合之路。饮食器具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缩影,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民俗与饮食文化的面貌。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发展,建立在前期社会长期孕育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典型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的器具群体。在对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的探讨中,《有容乃大: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以实证的方式,主要考订了饮食器具生产制作的社会实况,认为存在逐步成熟的环境条件。饮食器具整体风貌是对饮食器具形状、特征客观而全面地阐述,主要是梳理功能分工之下的器具的类别,目的是寻求存在于器具形式背后或隐或显的使用者的生活需要、心理需求等影响动因。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变迁,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为加速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民族群体脱离原本相对固定的生活地域,产生变迁与交融的社会格局,这对饮食器具的再创造和大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容乃大: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研究》立足于坐姿变化及饮食方式的关注,坐姿形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思想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家具的形式影响促进了坐姿变化的速度,合餐制、家具的变化、垂足坐姿成为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所存在场地及形制变化的诱因。同时,随着制瓷工艺的成熟,在元代,最终完成了饮食器具整合转化统一的过程,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转变时期。
【目录】
第一章 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背景
第一节 饮食器具历史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 饮食器具生产与制作的社会条件
一、对峙政权并立
二、北馔南食合流
第三节 饮食器具制作条件的逐步成熟
一、工匠的流动与技艺的交流
二、生产技术的推进
三、手工业商品生产性质的强化
第二章 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整体风貌
第一节 饮食器具的分类
一、盛装饮品的器具--饮具
二、摆放食物的器具--盛食器
三、实现舀食、夹食行为的器具--进食器
四、以储藏为主要功能的器具--储食器
五、端取放置食物的器具--端食器
第二节 饮食器具的纹饰
一、纹饰的主要题材
二、纹饰的象征语言
第三节 饮食器具的质地肌理
一、选用的材质
二、表现的手法
第三章 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器具发生发展的源动力
第一节 马逐水革、人仰湩酪的游牧民族生活习俗与饮食器具
一、游牧生活方式下饮食器具的基本特征
二、技术条件和生活习俗的变化与饮食器具形制的关系
第二节 仿制的传承与创新
一、仿制的文化源流所在
二、西风渐来中的借鉴与创造
第四章 渔猎、游牧向农耕模式转化中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游牧民族文化的衰减
一、部分游牧民族特色饮食器具的沿用
二、主流工艺美术风格影响游牧民族饮食器具范式
第二节 生活需求新动向发挥的作用
一、就餐形式与饮食器具形式的确定
二、饮食器具形制上的民族特色趋于相似
第五章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共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农牧业兼容、民族聚居的社会环境
一、大规模人口迁移与商业往来引发的文化传播
二、生活习俗转化过程引发的新变化
第二节 饮食器具形制产生的熔铸汇聚
一、批量化与商品化特征的突出
二、饮食器具审美观念的盛行
第六章 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的设计特征及地位
一、集大成饮食器具格局的形成
二、承托唐宋、后启明清的历史意义
附表
附表1 辽宋金元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出土饮食器具简表(辽)
附表2 辽宋金元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出土饮食器具简表(宋)
附表3 辽宋金元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出土饮食器具简表(金)
附表4 辽宋金元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出土饮食器具简表(元)
附表5 辽宋金元时期壁画及其他类型遗存资料中所见托盘简表
附表6 辽宋金元时期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资料中所见金银饮食器具简表
附表7 辽宋金元时期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资料中所见匙、勺、筷、匕简表
附表8 辽宋金元时期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资料中所见鸡腿坛简表
附表9 辽宋金元时期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资料中宴饮、备宴、侍宴壁画简表
附表10 辽宋墓葬及其他类型遗存资料中所见盏、托盏简表
后记
【书摘插画】
二、承托唐宋、后启明清的历史意义
饮食文化的发达程度基于民族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及文明发展的水准。游牧民族在饮食器具的形制上选择式接收汉族传统的造型装饰,原本存在的区域性界限逐渐被打破。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农牧两大文化系统有机结合的典范,正是在元朝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共处和生活模式的稳定化过程。由于不断的大规模西征,也受到了中亚各民族的深刻影响,为文化的整体多元性提供了后期发展的空间。首先是家具的稳定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生活空间的稳定促使汉至隋唐城市中民居里坊的扩大、商业的繁荣显著,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新的城市布局与建筑功能萌生。唐宋以来,居室内部房间高度增加,空间增大。家具的相互关系及使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家具之间存在一个整体互相配合的过程,汉魏时期席地而坐的姿态模式,需要的家具组合模式及人体尺寸范围与所处时代的传统礼俗密切相关,传统家具中低矮的屏风与榻的结合占了较大比重,传统的榻由矮变高的趋向是通过屏风高度的增加而实现的,因为屏风与高坐具形成的组合可以划分空间、形成隔断来遮蔽活动的人,而被增大了的空间面积需要与高坐具相配合。床榻与屏风的组合模式更适用于席地而居的活动模式,新的空间关系是由家具的功能实现的。首先是家具种类增加的必要性,其次是家具出现高度相异的新问题。隋唐五代时期,垂足坐家具发展迅速,更加具备生活化的特征。实用性突出,并且形式多样。因为桌、椅、凳、床、榻之间的组合而形成的室内格局,将居室中纵向、横向活动的范围扩大延伸,合餐时使用的饮食器具与生活家具种类的相对固定,都为为明代的家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次,南方农业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及巩固。朝廷的迁移对社会文化影响巨大,元代承接了宋以来工艺美术商品化的前奏,将商品化推进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从而使商品化的饮食器具成为中国明清时期的主流方向。明代的南方商品化更加兴旺,数量和品种超过了宋元时期。南方商业中心的地位功不可没,这是从简单的合作模式发展至商品生产发展之路。自然人文环境的优势及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南方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巩固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这一态势在明代呈现扩大。总体来看,明清饮食器具的范式一方面更加讲究规模,另一方面也不失精雅高调,对于宋元高档饮食器具的神韵传承可谓是应古趋新。
环境决定论认为文化形成的外观及进化进程中,主要是由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L2’。在互动论中提到文化与环境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文化和环境的重要程度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有时文化显得比较重要,有时环境显得比较重要,许多互动观点的概念界于环境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两个*之间。草原生态环境的游牧文化特征是在逐步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任何一种文化模式中,有一部分文化特征会因为受到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大于另外一些特征所受的影响,而这些观点同样可以论述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总之,集大成饮食器具格局的形成与承托唐宋、后启明清的历史意义是辽宋金元时期饮食器具发展流变之结局,这些内涵的价值存在是工艺美术风格的活力所在、源泉所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