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一书是叶祖贵同志的博士论文。信阳市地处河南省南部,毗邻鄂皖两省,下辖狮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光山县、新县、潢川县、固始县、商城县、息县、淮滨县2区8县,总人口约780万。文章选择该市老城区、狮河区谭家河镇、平桥区城阳城、罗山县楠杆镇、光山县北向店乡、光山县白雀园镇、新县沙窝镇、新县卡房乡、潢川县白店乡、固始县郭陆滩镇、商城县城关、商城县吴河乡、息县孙庙乡、息县小茴店镇、淮滨县张庄乡15个方言点进行了调查,描写出了15个方言点的声韵调,讨论了各点声韵调的特点及演变规律,同时考察了信阳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移民史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信阳方言的成因及归属等问题。
【作者】
暂时没有内容
【内容】
  叶祖贵编写的《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以信阳两区八县的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注重结合政区沿革、移民历史以及地理地缘等外部因素,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研究了信阳地区方言的语音特点及演变规律,深入讨论了信阳地区方言的内部差异及方言归属。本书首次提出了信阳地区方言应分为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和中原官话三个方言片的观点,全面揭示出政区沿革、移民历史、地理地缘等外部因素对信阳地区方言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书一方面为学界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本地区方言提供了鲜活的语料素材,另一方面也为河南方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帮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信阳地区的地理概况 第二节 信阳地区的政区沿革及历史移民概况 一 信阳地区的政区沿革 二 信阳地区的历史移民概况 第三节 信阳地区方言语音概况 一 信阳地区方言语音内部的一致性 二 信阳地区方言语音内部的差异性 第四节 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研究概述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目标、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目标、意义 二 研究方法 第六节 本书的选点标准及材料来源 一 选点标准 二 材料来源第二章 信阳地区方言代表点的语音系统 一 信阳市老城区 二 狮河区谭家河镇 三 平桥区城阳城 四 罗山县楠杆镇 五 光山县北向店乡: 六 光山县白雀园镇 七 新县沙窝镇 八 新县卡房乡 九 潢川县白店乡 十 固始县郭陆滩镇 十一 商城县城关 十二 商城县吴河乡 十三 息县孙庙乡 十四 息县小茴店镇 十五 淮滨县张庄乡第三章 信阳地区方言的声母 第一节 晓、非组 一 晓、非组的今读情形 二 晓、非组的演变类型 三 晓、非组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泥、来母 第三节 精、知、庄、章组 一 精、知、庄、章组的分合情形 二 精、知、庄、章组的历史演变 第四节 影、疑母 一 影、疑母的今读情形 二 影、疑母的历史演变 第五节 影、喻母的“日化”第四章 信阳地区方言的韵母 第一节 果摄 第二节 深、臻摄与曾、梗摄 一 深、臻摄与曾、梗摄的今读情形 二 深、臻摄与曾、梗摄在历史文献中的混读情形 三 深、臻摄与曾、梗摄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宕、江摄知系阳声韵 一 宕、江摄知系阳声韵字的今读类型 二 宕、江摄知系阳声韵的演变过程 第四节 德、陌、麦韵 一 德、陌、麦韵的今读情形 二 德、陌、麦韵的发展演变 三 德、陌、麦韵开口字的细音现象 四 德、陌、麦韵的i韵尾 第五节 □类韵母 一 □类韵母的今读情形 二 □类韵母的来源及其他 第六节 古合口韵 一 古合口韵的今读情形 二 古合口韵的发展演变 第七节 其他第五章 信阳地区方言的声调 第一节 信阳地区方言声调概况 第二节 固始和商城城关的阴、阳平两读 第三节 信阳地区古人声的发展演变第六章 信阳地区方言的归属 第一节 前人的观点 第二节 本书的看法 第三节 信阳地区方言内部差异的形成原因第七章 外部因素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 第一节 政区沿革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 第二节 历史移民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教育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 第四节 周边方言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 一 中原官话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 二 西南官话对信阳地区方言的影响参考文献附录一 信阳地区12个方言代表点的字音对照附录二 遇、蟹、止、山、臻、通六摄合口部分字读音对照表附录三 信阳地区方言语音特征地图后记
【书摘插画】
暂时没有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