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作者】
王爱国,现任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后。目前致力于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的碳会计、智能会计和碳审计、生态文明审计等问题研究。兼任*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计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理事,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含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任委员和山东省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很好教师、中国电子企业协会智能财务专家、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会计学重点学科(首批)首席专家、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创意产业智库专家、山东智库联盟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财会专家库入选专家等。 已出版《会计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1995年版)、《成本会计理论研究》(1999年版)、《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会计研究》(2011年版)和《碳交易市场、碳会计核算及碳社会责任问题研究》(2017年版)等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5篇、《新华文摘》摘登2篇);主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审计问题研究》《“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审计监督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绿色治理研究》等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中委托重大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很好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内容】
开展生态文明审计理论的系统研究,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落地实施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引。本书在全面回顾生态文明审计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理和明确界定生态文明审计相关概念基础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系统、制度体系、项目资金、行为作业和业绩成效等过程内容,全面深入系统地回答了“为何审”“谁来审”“谁被审”“审什么”“据何审”“怎么审”和“为谁审”等生态文明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初步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框架及方法
第2章 概念阐释及理论探源
2.1 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几个概念阐释
2.2 生态文明审计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探讨
2.3 生态文明审计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3章 生态文明审计作用机理研究
3.1 生态文明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依据
3.2 生态文明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
3.3 生态文明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3.4 生态文明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出路
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审计研究
4.1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借鉴模式
4.2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的现状、困境和出路
4.3 生态文明建设管理系统审计的理论探讨
第5章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审计研究
5.1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基本内涵
5.2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审计诉求
5.3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审计创新路径及内容
5.4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审计步骤与方法
第6章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研究
6.1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的SWOT分析
6.2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6.3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的范式、程序和方法
6.4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审计的准则、标准或根据
6.5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审计中的全过程审计
6.6 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绩效的审计评价
第7章 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审计研究
7.1 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审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义
7.2 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审计的矩阵体系及主要内容
7.3 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审计的业务分类和工作流程
7.4 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作业审计的制度供给、方式方法和人才聚集
第8章 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审计研究
8.1 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审计所涉及的若干理论问题
8.2 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8.3 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定依据和内容体系
8.4 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业绩成效审计评价案例分析
第9章 生态文明审计案例介绍与分析
9.1 案例选择依据及其概况
9.2 胶州市开展生态文明审计的基本做法
9.3 胶州市按照审计项目类型开展的生态文明审计工作
9.4 胶州市生态文明审计的困难、应对和经验
第10章 主要结论和未来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