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推荐语】
暂时没有内容
【作者】
宋红兵,1975年7月生,四川犍为人。历史学博士。主攻中国思想史,尤其侧重法家及韩非子思想的研究及当代诠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
【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德养成离不开外在规则的引导与约束,仅仅靠内在的道德自觉,无法真正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规则体系是否完善以及是否落实到位;如果一个社会盛行例外规则,那么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必然很低,个人德性的养成无补于整体社会道德水平的低落;确立并最终落实正当且合理的社会规则体系,必须从政治领域入手,而政治领域的规则体系的真正落实,又必须从反对政治腐败及潜规则入手,这取决于执政者贯彻正当且合理社会规则体系的决心与意志。
【目录】
暂时没有内容
【书摘插画】
从柏拉图开始,西方政治哲学始终关注“正义”话题,大量政治理想的期待与憧憬书之方策,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罗素却对此颇有微词,他说:“我认为大部分流行的对政治和政治理论的讨论,都未能充分考虑到心理学。”他所指的心理学特质又包括占有欲、虚荣心、竞争心和权力欲。并且,他对政治哲学领域盛行的道德理想主义更是泼了一瓢冷水:“从金字塔的建造直至今日的历史研究,一直都没能给任何仁慈者以鼓励。在各个时代里,总有能看清什么是善的人们,但他们并不能成功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应该说,罗素对西方政治理想主义的反思,恰好是对中国先秦时期韩非子“必然之治”观念超越时空的思想呼应。韩非子之“自为心”,实则可以囊括罗素观念中的心理学内涵。
  拉斯基曾说:“任何社会理论上的假设,事实上都是立论的那个思想家个人经验所产生出来的价值判断。”先秦儒家与韩非子在如何看待“最普遍的客观事实”这一问题上的冲突,实为二者之间的价值冲突。现实生活复杂多样,各种缤纷多彩的事实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世界。无论先秦儒家,还是韩非子,其有关“最普遍的客观事实”的主张,都可以在日常经验生活世界找到相应依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