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推荐
【内容】
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实践所需的基础知识。书中内容从基本概念出发,侧重实际工程问题与相关理论,详述了NVH分析方法与应用对象、按照“源-路径-接收者”模型处理NVH问题的TPA分析方法等内容。本书可以帮助从事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的试验人员掌握试验方法,找到试验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深入理解试验背后的原理;也可以帮助仿真人员在了解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理论的同时,深入了解试验原理与方法。本书可以作为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船舶、家电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开展NVH工作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旋转机械NVH和TPA分析的教材。
【目录】
自序
前言
致谢
第1部分 旋转机械NVH分析
第1章 阶次的理论基础
1.1什么是阶次
1.1.1阶次的概念
1.1.2为什么要关心阶次
1.1.3怎么计算阶次
1.1.4阶次的显示方式
1.1.5与“阶”的区别
1.1.6阶次实例
1.2阶次所表征的物理意义
1.2.1阶次的物理意义
1.2.2阶次与频率的关系
1.2.3为什么高阶次不清晰
1.2.4扇叶的通过阶次实例
1.3产生谐波或谐阶次的可能原因
1.3.1谐波的定义
1.3.2谐波成分非傅里叶变换导致
1.3.3包含谐波成分的常见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3.4琴弦实例
1.3.5为什么会产生谐阶次
第2章 瀑布图分析
2.1瀑布图分析过程
2.1.1为什么要做瀑布图分析
2.1.2处理过程
2.1.3显示方式
2.1.4各类切片图
2.1.5瀑布图中的混叠现象
2.2瀑布图的拖尾效应
2.2.1什么是拖尾效应
2.2.2转速变化速率的影响
2.2.3频率分辨率的影响
2.2.4分析实例
2.3什么是阶次切片
2.3.1为什么要做阶次切片
2.3.2怎么进行阶次切片处理
2.3.3转速变化速率的影响
2.4阶次宽度和切片宽度
2.4.1阶次宽度的表征参数
2.4.2如何选择切片宽度
2.5阶次的相位、提取与叠加
2.5.1阶次的相位
2.5.2阶次的提取
2.5.3阶次的叠加
第3章 阶次跟踪
3.1什么是等角度采样(同步采样)
3.1.1为什么需要等角度采样
3.1.2等角度采样定理
3.1.3等角度采样的采样频率
3.1.4基本名词术语
3.2什么是阶次跟踪
3.2.1阶次跟踪的概念
3.2.2阶次跟踪的过程
3.2.3Z高阶次
3.2.4阶次分辨率
3.3阶次跟踪与固定采样的区别
3.3.1采样方式的区别
3.3.2与FFT分析的区别
3.3.3应用场合的区别
3.3.4小结
第4章 扭振分析
4.1什么是扭转振动
4.1.1与常规振动的区别
4.1.2表征的物理参数
4.1.3扭振的表现形式
4.1.4扭振的危害
4.2产生扭振的原因
4.2.1“源-路径-接收者”模型
4.2.2旋转部件自身特点
4.2.3往复式发动机
4.2.4扭振其他源
4.3扭振测量理论
4.3.1瞬时转速计算公式
4.3.2数字转速与模拟转速
4.3.3采样要求
4.3.4每转脉冲数的影响
4.4什么是吉布斯现象
4.4.1背景
4.4.2吉布斯现象
4.4.3吉布斯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控制
4.4.4吉布斯现象实例
4.4.5结论
4.5脉冲数与可测转速的关系
4.6常见的扭振测量传感器
4.6.1磁电式转速传感器
4.6.2光电式转速传感器
4.6.3增量式编码器
4.6.4测量结果对比
4.7码带粘贴的影响
4.8基于Testlab的扭振测量
4.8.1三种测量模式
4.8.2通道设置
4.8.3跟踪设置
4.8.4其他设置
4.9扭振数据处理方法
4.9.1预处理
4.9.2时域处理
4.9.3固定采样处理
4.9.4阶次跟踪处理
第5章 包络分析与倒谱分析
5.1为什么需要包络分析
5.2希尔伯特变换
5.2.1什么是相量
5.2.2解析信号
5.2.3希尔伯特变换的定义
5.2.4希尔伯特变换的计算
5.3包络分析
5.3.1模拟包络分析
5.3.2希尔伯特-包络分析
5.4希尔伯特-包络分析实例
5.4.1希尔伯特-包络分析流程
5.4.2分析实例
5.5倒谱分析
5.5.1倒谱的定义
5.5.2倒谱分析的优点
5.5.3与包络分析的区别
5.5.4Testlab中的分析步骤
第6章 旋转机械NVH分析一般流程
6.1理论计算
6.2数据采集
6.3数据分析
6.4分析流程小结
第7章 轴承
7.1轴承的失效形式
7.1.1常见的失效形式
7.1.2期望的振动特性
7.2滚动轴承的运动学
7.2.1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7.2.2滚动轴承的特征阶次
7.2.3滚动轴承故障频率实例
7.3滚动轴承振动产生的可能原因
7.3.1载荷引起的振动
7.3.2偏心引起的振动
7.3.3滚动体直径变化引起的振动
7.3.4安装不当引起的振动
7.3.5轴承局部缺陷引起轴承固有频率的振动
7.3.6其他因素引起的振动
7.4滚动轴承故障振动处理方法
7.4.1频率范围选择
7.4.2时域方法
7.4.3频域方法
7.4.4包络分析在轴承振动分析中的应用
7.5什么是峭度
7.5.1直方图和峭度
7.5.2峭度与超值峭度
7.5.3峭度作为声音度量指标
第8章 齿轮
8.1浅析齿轮结构NVH问题的产生机理
8.2齿轮的追逐齿设计
8.3齿轮结构的频谱特征
8.3.1啮合频率
8.3.2转频的低次谐波
8.3.3啮合频率的谐波及其边频带
8.3.4追逐齿频率
8.3.5鬼线频率
8.3.6Rattle频率
8.3.7和频与差频
8.4行星齿轮的特征频率
8.5齿轮的特征阶次
8.5.1定轴齿轮的传动比
8.5.2定轴齿轮的特征阶次
8.5.3行星齿轮的传动比
8.5.4行星齿轮的啮合阶次
8.6齿轮的传递误差
8.6.1传递误差的定义
8.6.2传递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
8.6.3传递误差产生的影响
8.6.4传递误差分析
8.7传递误差分析实例
8.7.1试验测量
8.7.2稳态工况分析
8.7.3加速工况分析
8.8齿轮的边频带
8.9齿轮的调制效应
8.9.1幅值调制AM
8.9.2频率调制FM
8.9.3二者的异同
8.9.4混合调制
第9章 电机
9.1电机定子模态的空间特征
9.1.1传统模态阶次表示方式
9.1.2以节点数或反节点数表示模态阶次
9.1.3电机定子模态的空间阶次
9.1.4关心轴向节点为0的低阶模态的原因
9.2PWM
9.2.1PWM的概念
9.2.2PWM技术基本思路
9.2.3PWM控制过程
9.2.4AC转换到DC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