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前方: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
【书摘与插画】



【编辑推荐】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采用了文图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简洁的文字来阐释图片,以丰富的图片来注解文字。那一帧帧名人的生活存照,那一张张旧时的珍贵老照片,正蕴藏着用再多文字也难以描述的内涵。

本套书能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加强对现实的深思,以及对当代知识分子,特别是时代知识精英的关照。

相关推荐:

大象名人自述丛书一(精选6册装)

大象名人自述丛书二(精选7册装)

延安四年(1942-1945)/大象人物日记文丛

缘缘堂子女书/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周思聪与友人书/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范泉晚年书简/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蔡其矫书信集/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芸斋书简续编/大象人物书简文丛

大象人物自述文丛:从维熙自述

萧红自述

袁鹰自述/大象人物自述文丛

萧军:自许多情歌慷慨/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萧红:寂寞而飘零四方/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茅盾:行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凌叔华:古韵精魂/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梁漱溟(乱世中特立而独行)/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陈白尘:笑傲坎坷人生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免费在线读】

P3-P8

有评论说,要研究宗璞,是要知道一点儿她的父亲冯友兰的。是为至评。

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就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并形成自己的哲学体系,“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中年已事业有成。教书育人,学问和人品都受到尊重。在冯友兰为西南联合大学撰写的碑文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者和新文化的开拓者,那以国家、民族为一己大任的光荣的使命感、民族的自豪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几经丧权辱国,在国家兴亡之际,他们实践着知识分子的使命,也彰显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尊严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知识分子自身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知识分子被迫走出了精神世界的象牙之塔,在血水、泪水和汗水里,经历一次次的思想改造运动,要打碎旧我,重塑自己的灵魂。“若惊道术多迁变,还向兴亡事里寻。”宗璞说自己的父亲在一次次的思想改造运动中,“自我改造的愿望是真诚的,没有经历过20世纪中叶的变迁和六七十年代的各种政治运动的人,是很难理解这种自我改造的愿望的。首先,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促使了多少有智慧的人迈上走向炼狱的历程”(《三松堂断忆》)。

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中,宗璞说,冯友兰成了受到批判多的人。“就像生活在聚光灯下,想逃也逃不出,想躲也躲不开。”她引用张岱年先生的话说:“在那种环境下,冯先生地位特殊,不仅没有‘言而当’的自由,甚至没有‘默而当’的自由。”

冯友兰一生都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里,在清华园图书馆,冯友兰在办公室,幼年的宗璞和弟弟悄悄地在图书馆里跑上跑下,不敢打扰他的工作:与父亲一同走路,她总是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因为父亲在思想;在“文革”时,父亲安详地坐在一盘食物上,浑然不觉,“因为他在思想”。

正因为如此,宗璞说:“一个哲学头脑的改造似乎更艰难一些,他需要思想的依据。就是说假话,也要在自己思想里能自圆其说,而不是不管不顾地照着说。于是便有了父亲连篇累牍的检讨。他已经给放在烧热的铁板上,只有戴着叮当作响的铁铃跳动。”

作为冯友兰的女儿,宗璞一直生活在三松堂,对冯友兰几十年来的命运遭际,荣辱沉浮,感同身受。她尊重父亲的哲学事业,也为父亲遭受到的种种鸣不平。

梁漱溟曾以“文革”中冯友兰曾谄媚江青为由,致信冯友兰,拒绝了冯友兰九十华诞会的邀请。后来在冯、梁的一次见面中,陪侍在旁的宗璞以她“童言无忌”的心情,对梁漱溟先生明晰地说了她的观点:

梁先生来信中的指责,我作为一个后辈,很难过。因为我以为您不该有这样的误会。父亲和江青的一切联系,都是当时组织上的安排。“组织上”三字的分量,量您当时是清楚的。江青半夜跑到我家地震棚,来时院中一片欢呼“万岁!”江青处处代表,是谁给她的这权力?

我们习惯于责备某个人,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所处的地位,尤其是解放以后的地位!古时一些政治怨愤每托男女之情,近来又有毛附于皮的比喻,根本的是,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中国的知识分子无独立地位,更无独立人格,真是深刻的悲哀!(《对梁漱溟答录中一段记述的订正》)

宗璞时有“历史只能是写的历史“的怅惘。她说,对于历史的研究,“要有明察,要有仁心”,要有客观、公正和认真细致的研究态度:“记述历史首先必须要事实正确,不然一切判断都是虚伪的”,她引用蔡仲德先生的观点来说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冯先生的思想历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缩影。他是从历史的高度、从社会的高度来看”。大历史背景下的人和事,都要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失去了对特定历史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要想研究任何具体的人和事,都是极易产生偏颇的。

1982年9月10日,美国哥伦比砸大学赠予冯友兰名誉博士学位。宗璞侍八十七岁的老父扶杖远涉重洋赴美,并在博士学位的颁发典礼上代父宣读答词。

宗璞说:“这次旅行的实际动机是,据我们的小见识,以为父亲必须出一次国,不然不算解决了政治问题。”

宗璞因为家庭的背景和她自己的工作环境,始终生活在知识分子的氛围里,她的父辈们,特别是她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几十年的风雨坎坷,“文革”中因批孔在“文革”前后的浮沉,呼吸领会,使她对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遭际命运,自有与别人不同的切肤感受

巴金在“文革”之后的“随想录》里说:“虽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还能用我自己的思想思考,我还能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来了。”

回到自己身上束的冯友兰先生,在“文革”之后,以八十岁高龄,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

宗璞很为父亲活过了“文革”而庆幸:“一个九十岁的哲学老人,活到今天,愈来愈看清了自己走过的路,不是更值得庆贺么?”

然而许多人都担心冯友兰不能完成他的书稿。

“1985年12月4日,是父亲的九十寿诞。我们家里本来设有庆寿习惯,母亲操劳一生,从未过一次生日。父亲戴上白饭巾,认真又宽宏地品尝每一道菜肴,一律说好。我高兴又担心,不知道明年能不能有这样的聚会。”宗璞以她平静的语调,表达着女儿对老父的挚爱和担忧。

……



【内容简介】

《宗璞:铁箫声里玉精神》为该套书之一,主要展现了现代女作家宗璞的辉煌一生。

《宗璞:铁箫声里玉精神》是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大象人物聚焦书系》之一。该书以简练的文字、丰富的图片为我们展现了现代女作家宗璞的辉煌一生。除了正文外,还选摘了宗璞自1928年始至今的生平大事记。该书图片说明力求改变通常的模式,从而较为活泼,也更具内涵,使一个人的一生多层次、多侧面而又生动地呈现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