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马丁·路德是一个无限虔诚却又无比失望的修道士、才华横溢的神学家、冲动而又焦虑不安的宗教改革家、深思熟虑而又小心谨慎的政治家。他以其丰功伟绩、多重性格展现了宗教改革的宏伟画卷。本书通过资料分析介绍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及发起人马丁·路德,同时介绍了当时的教会与宗教的现状,德国的宗教改革等等。
  亨利希·海涅以“*伟大”评路德:“路德不仅是我国历***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为德意志式的人物;在他的性格中德国人昕有的一一切优点和缺点完完全全地统一在一起,因而他这个人也就代表了不可思议的德国。” (《论德国》)
卡尔·马克思以“解放”与“锁链”评路德:“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便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卷)
埃因里希·卡勒尔以“新的形式的服从”评路德:“路德的改革,使人们从罗马教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两种新的形式的服从。……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政治领域中服从世俗权威……路德教义将被证叫对整个近代德意志史上的无数暴君是大有用处的。” (《德意志人》)
威廉·夏伊勒以“伟大而古怪”评路德:“这个伟大而古怪的天才人物,这个野蛮的反犹太主义者和痛恨罗马的人。这个暴烈的性格中既有日耳曼人的**秀品质,又有日耳曼人的许多恶劣品质的人……对德国人生活的影响,无论从好的或坏的方面来说,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作者简介】
威尔·杜兰(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麻省北亚当姆人。美国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家、历史学家。他先后在圣彼得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受高等教育,曾担任报社的实习记者、中学教师。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追随毛根和盖尔金专攻生物学,并在伍伯利和杜威的指导下专攻哲
【目录】
章 教会之逐渐堕落(公元1300—1517年)
 节 基督教的盛行
 第二节 教权的横行
 第三节 教皇的胜利
 第四节 改变中的环境
 第五节 教会之腐化
第二章 世俗皇权的增长(公元1300—1450年)
 节 中欧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二节 皇权秩序的组成
 第三节 皇权与教权的冲突
 第四节 宗教改革的种子
 第五节 文艺复兴的冲击
 第六节 印刷术的改进
第三章 日耳曼的宗教改革(公元1517—1524年)
 节 教会售卖赦罪状
 第二节 步入教会
 第三节 与教会分裂
 第四节 向教会宣战
 第五节 教会的迫害
 第六节 流亡生活
 第七节 新教义的传播
 第八节 新神学观念
 第九节 革命的号角
第四章 日耳曼的社会革命(公元1522—1536年)
 节 崛起中的革命力量
 第二节 农民战争
 第三节 激进的新教派
第五章 路德宗教思想的发展(公元1517—1536年)
 节 路德其人
 第二节 坚定的新教徒
 第三节 人文主义者与新教的决裂
 第四节 伊拉斯谟的两难处境
第六章 宗教革命之全面发展(公元1525—1560年)
 节 新教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新教的万流归一
 第三节 后的狮吼
 第四节 新旧两教的武力冲突
第七章 日内瓦的加尔文神权统治(公元1509—1564年)
 节 崭露头角
 第二节 骇世之作——《基督教原础》
 第三节 加尔文初到日内瓦
 第四节 神权统治下的日内瓦
 第五节 加尔文浪潮
 第六节 突出的反叛者——塞尔维持
 第七节 来自容忍者的怒吼
 第八节 日落黄昏
第八章 法国宗教改革(公元1515—1559年)
 节 弗兰西斯一世
 第二节 弗兰西斯王朝
 第三节 国王的姐姐玛格丽特
 第四节 国王对新教态度的多变
 第五节 龙争虎斗
 第六节 战争与和平
 第七节 忘年之爱
第九章 亨利八世与红衣主教沃尔西(公元1509—1529年)
 节 伟大的英王亨利八世
 第二节 托马斯·沃尔西权倾一世
 第三节 沃尔西的宗教态度
 第四节 亨利八世的离婚风波
第十章 亨利八世与莫尔(公元1529—1535年)
 节 夺取教权的斗争
 第二节 莫尔的乌托邦
 第三节 莫尔的悲剧
 第四节 三后小史
第十一章 恐怖的亨利时代(公元1535—1547年)
 节 修道院的劫难
 第二节 爱尔兰的民族斗争
 第三节 亨利独裁统治
 第四节 龙归大海
第十二章 爱德华六世与玛丽·都铎(公元1547—1558年)
 节 萨默塞特的垮台
 第二节 窝立克摄政
 第三节 宽厚的玛丽女王
 第四节 血腥玛丽
第十三章 苏格兰革命(公元1300—1561年)
 节 苏格兰人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 历代统治者
 第三节 改教运动
 第四节 新教的胜利
第十四章 拓展中的宗教改革(公元1517—1560年)
 节 斯堪的纳维亚的实况
 第二节 瑞典之宗教改革
 第三节 丹麦的宗教改革
 第四节 新教在东欧
 第五节 查理五世与尼德兰(荷兰)
 第六节 西班牙人的新教势力
  (一)公社分子之叛乱
  (二)西班牙的新教
  (三)皇帝驾崩
第十五章 教皇权威的衰落(公元1517—1565年)
 节 教皇的困境
 第二节 检查制度与宗教裁判
 第三节 特伦托会议
马丁·路德时代大事年表
【内容简介】
本书源于美国作家杜兰夫妇的《世界文明史》第6卷《宗教改革》,以编年史的方式,介绍了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及发起人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其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本书体裁新颖,说理充分,见解独到,适合历史学家、哲学家及文史学爱好者阅读。
  美国《纽约人》杂志评价此书道:“值得称道的不仅有写成这本书所做的大量研究,还有该书流畅的风格,特别是杜兰先生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杜兰夫妇表现出对这个伟大时代敏锐的鉴赏力,同时,该书在处理对这个有争议的时代的各种争论时,非常恰当地做到了公正无私。”
美国《美利坚》杂志评价此书道:“对那些已忘掉了所学历史的人来说,杜兰方法是理想的解决办法。读者们可以放心,所有的领域都已涵盖。在书页的翻动之中,读者已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这就是杜兰风格独到之处的好见证。”
美国《纽约时报》评价此书道:“体裁新颖,说理充分,雄辩有力,见解独到。”“该书的政治部分读起来津津有味……而此书的真正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出当时人的思想……杜兰夫妇的写作明晓流畅……这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历史学家、哲学家及文史爱好者,“宗教改革”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德国文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威尔.杜兰之研究家或爱好者,马丁·路德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学生……
【免费在线读】
第三节 教皇的胜利(公元1417-1513)
  马丁五世重新组织教廷,使更能执行职务。但他除了模仿当时俗世之政府与卖官鬻爵外,也寻不出支助教廷之法。因为教会可以整世纪不事改革而存在,但却不能一个礼拜没有钱,马丁认为金钱比改革更为迫切需要。在1430年马丁逝世前一年,驻在罗马的一位13耳曼使节在呈给他王侯的一封信中,几乎敲响了宗教改革的警钟:
贪婪在罗马教延里主宰一切,并且天天都有新花样……向日耳曼人诈取金钱……因而引起许多咆哮与愤怒……关于教皇职位将会引起许多问题,不然,管下之信徒后必将悉数与教延断交,以逃避意大利人怒火中烧之压榨。依我看,后一趋势将为许多国家接受。
  马丁的继任者是一位虔诚的圣方济修会的弗朗西斯坎(Francisean)修道士,却拙于管政,他面临着罗马教廷许多堆积的问题。教廷须同时统治列国与教会,故教皇应为老于世故者,他们至少要涉足于尘世,绝少可能成为圣者。尤金尼厄斯四世(EugeniusIV)如不因困扰烦心,便可能成为圣者。在他就任教皇之年,巴塞尔宗教大会(the Council of Basel)又再度宣称大会权力高于教皇。它接二连三地指出了教皇传统之职责:它发行了赎罪券与特赦状,指定圣俸,并要求教士头年之薪俸转交给大会而非教皇。教皇尤金尼厄斯下令解散该会,但后者反而宣布将他废黜,并指定萨伏衣公爵阿马迪厄斯八世(AmadeuSVllI)为反教皇的费利克斯五世(FelixV)(1439年)。教皇之分裂,又再度出现。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