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回顾
 1.3 本书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2.1 生态地理区域分异规律:
 2.2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
 2.3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方法和途径
 2.4 生态地理区域的层次与等级系统
第三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
 3.1 温度指标
 3.2 水分指标
 3.3 地貌(因子)及其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的作用
 3.4 土壤指标的选择及其作用
3.5 作物种植制度与生态地理区域
第四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方案
 4.1 主要生态/自然地域方案的比较
 4.2 区域系统划分的模型工具
 4.3 地域单元与等级体系
 4.4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方案
第五章 关键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比较
 5.1 关键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的研究
 5.2 暖温带/北亚热带间的界线——以秦岭为例
 5.3 南亚热带/边缘热带的界线
 5.4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界线
 5.5 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的划分
第六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单元分论(一)——温带(寒、中、暖温带)
 6.1 带内南北温度差异及划分
 6.2 带内东西水分条件差异及划分
 6.3 以黄河为纽带的地域联系
 6.4 自然条件利用改造的主要问题
 6.5 带内分区及简要说明
第七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单元分论(二)——亚热带(北、中、南亚热带)
 7.1 中国亚热带的划分
 7.2 亚热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7.3 带内的南北差异和划分
 7.4 带内东西之间自然条件的异同
 7.5 以长江为纽带的地域联系
 7.6 带内分区及简要说明
第八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单元分论(三)——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
 8.1 热带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8.2 带内分区及简要说明
第九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单元分论(四)——青藏高原(高原温带、亚寒带)
 9.1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9.2 独特的地生态空间格局
 9.3 高原亚寒带各自然区及简要说明
 9.4 高原温带各自然区及简要说明
第十章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斥
 10.1 气候变化及其在区划中的作用
 10.2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模型研究
 10.3 全球变化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预测
 10.4 土地退化及其整治的地域分异
 10.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以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为传统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具有跨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一直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发展成为区域学派。地表自然办界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变化往往影响其他要素的地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国而,区划是地理学的传统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
【免费在线读】
章 绪论
从地域角度出发,研究地表自然综合体,揭示其生态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探讨不同尺度的生态地理区划,是自然地域系统的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系统研究是地理学的传统工作。根据地表自然界的异同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的地域单位探讨其生态地理特征、发生、发展及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研究内容。在科学认识上,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是发展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之一,在实践上亦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为地表自然过程与全球变化的基础研究以及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协调提供了宏观的区域框架。本章概述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回顾国内外自然地域系统的研究工作,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表自然界是由自然地理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的、有规律结合的统一整体,也称为自然综合体。地表自然界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一性。任何地域的生态地理特征,都是地表自然界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生态地理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表划分为区域,按其从属关系得出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这就是反映历史上形成的对象和现象空间联系的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包括如下研究内容:揭示生态地理地域分异与组合的基本规律及其形成的物质、能量基础;探讨生态地理区域的历史发展演变、空间排序、格局和组合结构;研究并确定、阐明生态地理区域体系划分与合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确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及其指标以及生态地理区域单元的综合研究说明,等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通常从过程、类型及区域三个不同角度与层次来研究自然综合体,它们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从过程角度研究包括自然综合体的历史形成和现代过程。历史形成的研究是用历史方法来揭示生态地理区域的演变、发展和地域分异的过程;而现代过程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人文的各种过程。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