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是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三十年的实证研究,既实现了高屋建瓴、融会贯通,把握住了三十年来各学科学术发展宏观脉络;又做到了以点带面、以简驭繁,提炼出了三十年来各学科学术发展进程中具有根本推动力和全局影响力的重大问题或事件;更基于各学科三十年发展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对各学科发展未来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和展望。本书是管理学分卷。
【目录】
提要
Abstract
章 总论
一、1978—1992年:引进与起步阶段
(一)发展背景
(二)引进与起步
二、1992—2001年:学习与成长阶段
(一)引进与学习
(二)研究概况
(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三、2001年至今:融合与创新阶段
(一)发展概况
(二)发展特点
四、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30年发展的总体概况
(二)历史经验
(三)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第二章 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初始研究阶段
(二)全面展开研究阶段
(三)研冤攻坚阶段
二、公司治理理论的重大学术进展
(一)关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体系化认识
(二)关于股东治理结构的研究
(三)关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研究
(四)关于委托代理结构的研究
(五)关于经营者治理结构的研究
(六)关于内部人治理结构的研究
三、公司治理理论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展望
(一)研究成果应用与体制化建设
(二)公司治理与其他体制改革的有效结合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攻坚
第三章 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热点
三、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第四章 公司金融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1:融资决策
(一)股权融资
(二)负债行为
(三)资本结构
三、研究回顾2:投资行为
(一)实际投资
(二)并购行为
(三)多元化
四、研究回顾3:股利政策
(一)股利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

(二)股利公告的市场反应
五、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会计学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述
(二)时间阶段划分
二、30年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
(一)会计基础概念重建时期(1978—1989)
(二)会计准则形成时期(1989—1996)
(三)会计学术理论研究时期(1997—2008)
三、会计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一)对30年回顾的总结
(二)会计研究应更关注基础的问题
(三)会计研究的展望
第六章 营销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发展阶段划分
(二)各个阶段特征
(三)驱动因素分析
二、30年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
(一)学习引进阶段(1978—1990)
(二)消化吸收阶段(1991—2000)
(三)模仿创新阶段(2001—2008)
三、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发展启示
(二)存在问题
(三)未来发展建议
第七章 人力资源、领导力与文化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一)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
(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国际化进展
二、30年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标志性成果和理论创新
(一)人力资源、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重大事件
(二)人力资源、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三)人力资源、领导力和企业文化理论的创新
(四)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三、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历史经验
(二)未来发展展望
第八章 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和阶段划分
二、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普及(1978—1987)
三、技术创新理论的引进与研究(1988—1995)
四、技术创新和创业管理研究(1996—2008)
五、总结与展望
第九章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30年学术发展概况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一)“2000年的中国”——国民经济大系统的研究
(二)三峡工程——系统论证与科学管理造就辉煌
(三)神舟飞船项目中的系统工程管理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创新
(一)20世纪80年代:科学管理思想的引入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全面向国外学习阶段
(三)2000年至今:深入发展阶段
四、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
附录:中国管理学30年发展大事记
【内容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年轻而迅速成长的学科,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几乎是一片空白。从20世纪80年代的引进起步,经过90年代的学习、成长,管理学现已成为成熟的独立学科门类。
由于管理学科覆盖的范围广,为使本书更为精练,本书只涵盖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为使阐述更为准确,本书将这两个学科细分为八个专题:公司治理、企业战略、公司金融、会计、营销、人力资源、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全书由九章和一个附录构成,章为总论,是中国管理学30年发展总览;第二至第九章就上述各专题领域展开阐述。各章内容的基本结构是:30年发展概况,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创新,总结和未来展望。附录是管理学30年大事记。
【免费在线读】
第二章 公司治理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30年中,公司治理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治理理论被介绍和引入到我国以后,大量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公司治理理论,并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进行了创新,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理论体系,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当然,在一些研究领域,学者们依然存在一些争论,而这些探讨和争论同样推动了我国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体制规范,国内学者围绕公司治理的理论体系、股东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经营者治理结构、内部人治理结构等几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企业中主要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并针对我国企业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经过20多年的时问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些学者的共识已经进入了国家的决策和法律法规之中,促进了我国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放眼未来,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这就需要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攻坚与突破。
……
【前言】
总 序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春天。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三十年,更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释放潜力、彰显活力、壮大实力、提升能力的三十
【媒体评论】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   朱振国   2008年11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由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日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