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一、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
(一)肝(附:胆)
(二)心(附:心包络)
(三)脾
(四)肺
(五)肾(附:膀胱、三焦)
(六)胃(附:小肠、大肠)
二、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一)相生规律在临床的运用
(二)相克规律在临床的运用
三、气血湿痰治法述要
(一)气病治法
(二)血病治法
(三)湿病治法
(四)痰病治法
四、种种退热治法
(一)发汗退热法
(二)调和营卫退热法
(三)清气退热法
(四)通便退热法
(五)催吐退热法
(六)和解退热法
(七)表里双解退热法
(八)清化退热法
(九)清营解毒退热法
(十)舒郁退热法
(十一)祛瘀退热法
(十二)消导退热法
(十三)截疟退热法
(十四)滋补退热法
五、温病一得
(一)温病的四个时期
(二)温病的十二个治法
(三)温病上存在的几个问题
六、论肝病
(一)关于肝病名词的含义
(二)关于肝病主证和主要诊法的认识
(三)关于肝病治法的分析
(四)关于肝病常用方剂的运用
(五)关于肝病常用药的分类
七、感冒论治
八、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
九、腹泻的临床研究
十、痛证的治疗
(一)头痛
(二)胸胁痛
(三)胃脘痛
(四)腹痛
(五)腰痛
(六)脊背痛
(七)四肢痛
十一、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
(一)溃疡病
(二)神经衰弱
(三)慢性型传染性肝炎
(四)心绞痛
(五)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六)脊髓痨
(七)一氧化碳中毒
十二、漫谈处方用药
(一)处方用药必须根据理法
(二)掌握基本治法有助于处方用药
(三)关于成方的灵活运用
(四)重视药物的配伍
(五)用药的数量和重量问题
(六)处方的形式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名家秦伯未撰于1964年。全书选录笔者中医学术方面讲稿12篇,包括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气血湿痰治法述要、种种退热治法、温病一得、论肝病、感冒论治、水肿病的基本治法及其运用、腹泻的临床研究、痛证的治疗、运用中医理法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漫谈处方用药等专题。每篇讲述均结合笔者读书心得和临证体会,阐发中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经验知识,并附治疗实例。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生或中医院校师生参考。
【免费在线读】
一、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
大家要我谈谈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我认为很需要。中医的理论以脏腑为核心,临床上辨证施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不过这题目的范围太广泛,只能谈些概况作为提要,细节方面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了。
要了解脏腑发病及其用药法则,首先要了解它的重要性。中医对于疾病,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对于病因,主要分为内、外和不内外因;对于辨证,主要分为八纲、六经、三焦以及卫气营血。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脏腑。这里不再多引文献来说明,只举一个浅近的具体例子。比如说,感受风寒引起咳嗽,因肺主皮毛,职司清肃,常用麻黄、紫苏疏散,杏仁、象贝化痰止咳;即使邪在鼻腔、喉头,出现鼻塞流涕。喉痒音嗄,治疗上也从“肺开窍于鼻”和“喉为肺系”来考虑,用辛夷、苍耳子通窍和蝉衣、胖大海等润喉。这些药物都是走肺经的,也就是都通过肺脏来治疗。再说,感受风寒后出现腹痛泄泻,饮食呆减,则因胃肠主受纳、消化、排泄,故常用紫苏、木香、乌药、生姜等温中散寒的胃肠药。其中紫苏人肺脾两经,故既用于表、又用于里,象麻黄就不用了。再比如说,咳嗽痰多,不因于风寒而因于湿浊,便从脾恶湿,用半夏、陈皮、茯苓等治疗;或者腹痛泄泻,不因于风寒而由于虚弱,便从脾主中气,用党参、白术、扁豆、砂仁,补中健运了。这是经常遇见的病证。可以看到无论是外感和内伤,外因和内因。都是通过脏腑后发生变化,药物的功效也是通过脏腑后才起作用。倘然只知道感受风寒用发散,或者只知道某些药用于发散,而不从脏腑考虑,显然是不够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