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章 养父
第二章 维塔里斯先生的杂耍班
第三章 我的首场演出
第四章 学习
第五章 在船上
第六章 我的个朋友
第七章 心里美和狗
第八章 卢辛街的戏班主
第九章 花农家的丽丝
第二部
章 向前进
第二章 王子的奶牛
第三章 巴伯兰妈妈
第四章 巴伯兰
第五章 德里斯考尔一家
第六章 漂亮襁褓的疑团
第七章 圣诞之夜后的英国之行
第八章 天鹅号的行踪
第九章 大团圆
【内容简介】
使我们感到庆幸和欣慰的是,雷米在艰辛曲折的流浪生涯中,并不是孤独的。他有始终爱他如亲子的巴伯兰妈妈;有教会他做人、识字、弹唱的维塔里斯老人;有与他息息相关的“心里美”和小狗;有无私收留他的花农老爹;有倾心爱他的丽丝姑娘,有与他同甘共苦的可爱的马西亚,还有偶然收留过他的米利根夫人……这些人所具备的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衬托出加罗福里和米利根先生这类社会渣滓的丑陋。
【免费在线读】
笛一部
章 养父
我是一个捡来的孩子。
可是一直到八岁,我都以为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有个母亲。因为每当我哭鼻子的时候,总有一个女人温柔地把我搂在怀里,摇晃着,直到我不再流泪为止。无论从她对我说话的方式,她看我时的眼神,还是她的抚爱。她责备我时的亲切口吻,都使我相信,她就是我的母亲。
可是我怎么知道她只是哺养我长大的养母呢?
我的家乡,说得更确切些,指我在那儿长大的村子.也就是我在那儿度过童年的村子叫夏瓦侬,它是法国中部贫穷的村庄之一。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家乡,没有出生地,也没有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在平地一个绿荫蔽日的地方,在通向卢瓦尔河支流的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溪边,有一所房子,我就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
直到八岁。我还没有在这个家里见到过男人。可我的母亲并不是寡妇,她有丈夫,是个石匠,像当地许多工人一样。他在巴黎工作。在我会观察和理解发生在周 围的事情之前,他一次都没有回来过。有时候,他仅仅托同他一起干活儿的师傅回村时捎个信儿。
十一月的一天傍晚,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在我们家的篱笆门前停了下来,那时我正忙着在门口劈砍树枝。他没有推门,只是抬头望望我,问我巴伯兰大妈是不是住在这里。
我请他进屋。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污秽(hui)的人。他从头到脚沾满泥巴,有的已经干了,有的还湿漉漉的,一看就知道,他在泥泞(ning)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时间。
巴伯兰大妈闻声走了出来,当这个男人跨进门槛时,他们打了个照面。
“我从巴黎带消息来了。”他说。
还是那么简单的几个字,我的耳朵都听腻了。但是,他这次说话的口气与他过去说“你丈夫身体挺好,工作挺顺利”的口气完全不同。“啊,我的天哪!”巴伯兰大妈双手合十,惊叫起来,“热罗姆一定出事了!”巴伯兰大妈请那个男人留下来吃饭,她说路很难走,常听说有狼在林子里出没,还是第二天走好。
客人坐在壁炉边,一边吃饭一边向我们讲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巴伯兰的半个身子被压在倒塌的脚手架下面。因为有人作证,说他本不该站在出事地点,所以包工头拒绝支付抚恤金。
巴伯兰大妈很想去巴黎看看,可是花那么多钱,做这样一个长途旅行,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一周周地过去了,巴伯兰不断有信来,都是要求寄钱的。后一封信的口气十分急迫,声称如果没钱可寄了,就该卖掉奶牛筹钱。在农民的眼里,奶牛是无价之宝,不管一个农民有多穷,家里有多少人口,只要牛棚里有一头奶牛,全家就不会挨饿受冻。奶牛不仅是我们的奶妈,而且是我们的伙伴和朋友。不要以为奶牛只是一种愚蠢的牲畜,它可是十分聪明充满灵性的动物。你越是驯(xun)养它,它这方面的素质提高得越快。我们常常抚摩它,跟它说话。它听得懂我们的话,睁着圆圆的、温顺的眼睛,完全知道怎么让我们明白它的想法和感觉。总之,我们喜欢奶牛,它也喜欢我们,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是我们不得不分手了,因为只有卖掉奶牛才能满足巴伯兰的要求。一个牛贩子来到家里,上下左右打量着奶牛露塞特,反反复复地表示不满意,只是出于良心,想帮好心人巴伯兰大妈的忙,才同意买下这头牛。
可怜的露塞特,好像懂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哞哞地惨叫着,死活不肯走出牛棚。
牛贩子取下挂在它脖子上的鞭子,递给我。
“这可不行!”巴伯兰妈妈说。
她牵着牛,温柔地对它说:
“走,我的乖乖,走呀,走吧。”
露塞特不再抗争,上路以后,牛贩子把它拴在马车后面。这样,它只好跟着马奔跑。
我们回到家里,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还听到露塞特低沉的呜咽(ye)声。
卖掉奶牛没几天,狂欢节到了。往年一到过节,巴伯兰妈妈就给我做上很多好吃的,有油煎鸡蛋薄饼,还有炸糕。那时候我们用露塞特提供的牛奶来和面,用它提供的奶油来起锅。露塞特被卖掉了,再也没有牛奶和奶油,想到这儿,我伤心极了。
可是,巴伯兰妈妈却让我喜出望外,尽管她没有借东西的习惯,她还是向东家要了一杯牛奶,向西家讨了一块奶油。当我中午回家的时候,看见她正在往一个大瓷瓦罐里倒面粉。
巴伯兰妈妈从墙上取下煎锅放到火上。
“把黄油拿来!”巴伯兰妈妈说。
她用刀尖挑下小核桃仁大小的一块奶油,放在平底锅里,奶油立即熔化并发出“嗞嗞”的声响。
这是一首欢快的乐曲,是由奶油发出的嗞嗞啼声和噼啪声组成的。然而,正当我聚精会神地欣赏这美妙乐曲时,似乎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
谁会在这时候打扰我们呀?很可能是隔壁邻居来向我们借火的。
木棍“咚咚”撞击着门槛,紧接着门突然开了。
“谁呀?”巴伯兰妈妈问道,可是没有应答声。
一个男人走了进来,火光映照在他身上,我看出他穿着白色罩衫,手上拄着一根粗粗的棒头。
“这里在过节吗?真不好意思。”他粗声粗气地说。
“啊,我的天!”巴伯兰妈妈叫了起来,把锅子放到地上,“是你呀,热罗姆。”说完,她一把抓住我的胳臂,把我推到那个站在门边的男人跟前说:
“这是你的父亲。”
我走过去,想亲他,但是他却用木棒挡住我,问道:
“他是谁?”
“是雷米。”
“你对我说过……”
“是的,可是……那不是真话……因为……”
“啊!不是真话,不是真话。”
他举着木棒朝我走来,我不由自主地往后退着。我一步也不敢离开木棒把我赶到的那个地方,靠在那里望着他。
这是一个五十上下的男人,表情严峻,神态冷酷。由于受伤,脑袋耷拉在右肩上,这个畸(ji)形模样令人不安。
我从来没有明确地问过自己,做父亲的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是我本能地、隐隐约约地觉得,他应该像母亲一样慈祥,不过声音粗一点儿罢了。可是看到这个从天而降的家伙,我不禁感到一阵惊慌和痛苦。
巴伯兰离开壁炉,坐到桌子边上,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只是偶尔瞟瞟我时,才停下来。
我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简直吃不下去。我也在瞧他,可是只敢偷偷地瞥(pie)两眼。当我们对视、目光相遇时,我连忙垂下眼皮。
“他平时就吃那么少?”他突然说道,把他的勺子伸过来,指指我的盘子。
“唔,不不,他的胃口不错。”巴伯兰妈妈回答。
“活该,他不吃才好呢!”他说。
“那么你是不饿了?”他问我。
“不饿。”我回答。
“那好,快去上床睡觉,马上睡觉,要不然,我要发火啦。”他又说。
巴伯兰妈妈朝我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我顺从,不要顶撞,其实这个叮嘱完全没有必要,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反抗。
我赶紧脱衣睡觉,睡不睡得着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靠下命令是睡不着的,只有在困倦和安宁的状态下才能人睡。可是我现在既不困也不安宁。相反,我情绪烦乱,十分伤心。
过了一段时间,也说不清到底有多久,我听到有人走到我的床边。从那缓慢而沉重的脚步声中,我立即辨认出那不是巴伯兰妈妈。
一股热气从我的头顶掠过。
“睡着了吗?”有人压低嗓音问。
我没敢应声。那句可怕的话“我要发火啦”还在我的耳边回荡。
“他睡着了,”巴伯兰妈妈说,“这孩子一躺下就睡着,这是他的习惯。你尽管说好了,他不会听到你说什么的。”
“你的官司打得怎么样了?”巴伯兰妈妈问。
“官司打输了,人残废了,成了个穷光蛋。都这副样子了,还没完,回到家里,还有这么个小家伙。给我说说,为什么不照我说的去做?”
“因为我不能这么做。”
“你不能把他送到孤儿院去吗?”
“我不能这样就把这个孩子扔了,他是吃我的奶长大的啊,我那么爱他。”
“他不是你的孩子。他眼下几岁了?”
“八岁。”
“八岁了,那就让他去他该去的地方吧,他不会不喜欢,也会习惯的。”
“啊,热罗姆,你不能这么做。”
“我不能这么做!,谁阻止得了我这么做?你以为我们能养活他一辈子?”
“如果他的父母来要人呢,你对他们说什么?”
“他的父母!他还有父母吗?如果他的父母还在,早该来找他了;八年过去了,也该找到他了。我做了一件大蠢事,以为他有父母,有一天,他们会把他要回去,把我们承担的抚养费付给我们。我真是个傻瓜,笨蛋一个!他当时被裹在一个镶花边的漂亮襁褓里面,这并不说明他父母一定会来找他。说不定他父母已经见上帝去了呢!”
“假如他们还在呢?如果有一天他们回来问我们要人呢?我总觉得他们会回来的。”
“女人们真是死脑筋!”
“说呀,他们要是回来了怎么办?”
“那好办,我们打发他们到孤儿院去,少说废话。烦死人了,明天我就领他去见村长。今晚我到弗朗索瓦那儿打个招呼,一个钟头以后回来。”
门打开,又重新关上了。
我立刻坐了起来,叫巴伯兰妈妈。
“啊!妈妈呀!”
她来到我的床前。
……
【前言】
译本前言 苦儿雷米是本书奉献给读者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一出场,就鲜活生动,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一个柔弱的孩子,在那样一个无助的社会里如何生存,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题。书本一打开,便令人爱不释手。 使我们感到庆幸和欣慰的是,雷米在艰辛曲折的流浪生涯中,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