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目录】
做新时期奋发有为的国家建设者
在艰苦奋斗和科技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我的奥运故事
青春因创新而精彩
爱心责任行动
让青春在火热军营中闪光
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
在讲台上,我永远年轻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在京举行首场报告会
个人价值在国家发展中升华——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侧记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大连巡讲受欢迎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在鲁举办报告会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会在厦门引起热烈反响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感染长沙高校学子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感动云南高校学子
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巡回报告引起社会积极反响
【内容简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感人事迹,展示他们热爱祖国、投身改革、锐意进取,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中宣部、*、团中央联合组织了“先进模范人物爱国奉献事迹报告团”,深入高校进行巡回宣讲。自6月下旬至7月初,报告团先后在北京、大连、济南、厦门、长沙、昆明等地高校共举办报告会11场,百所高校近1.4万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活动在高校和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成为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鲜明亮点。
  报告团成员由8位先进模范组成,他们分别是: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部经理许振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当代青年的榜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秦文贵;“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孙慧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胡铃心;“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蒙祖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新一代模范士兵”,沈阳军区某高炮团修理连士官向南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法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文虎。
  各位报告团成员都在各自岗位上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国奉献的感人乐章。一路走来,各位报告团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每一场报告,生动讲述了各自的感人事迹和人生感悟。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胸怀国家、心系民族的炽热情感,看到了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昂扬风貌,看到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追求。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对创新创业的激情,都让广大青年学生备受感动鼓舞。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先进模范的风采,接受先进模范的熏陶,我们把报告团的材料汇编成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广大青年接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召唤广大青年激扬热血青春。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自觉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始终牢记党的嘱托,自觉地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材,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免费在线读】
  做新时期奋发有为的国家建设者
  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部经理许振超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青岛港码头工人许振超,干了30多年的港口装卸。这30年,码头设备更新了好几代,我和工友们从来就没在新技术面前低过头、服过输,还创造了世界的装卸效率,为企业争了气、为国家争了光。
  在港口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深信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不能没有知识。不学习、不掌握现代化的劳动技能,想干好工作,那是不可能的。
  我初中刚毕业就参加了工作。那个年代,码头的机械少,工人们手抬肩扛,出大力、流大汗,很苦很累。
  那时我想,如果能有一种机械替人干活,该有多好。1984年,青岛港成立集装箱公司,我有幸成为批桥吊司机。桥吊这种设备,不但个头大,结构和技术还特别复杂,逼得我必须学习。我买来大学的机电教材刻苦自学,很快成了公司的生产骨干。可是不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一台桥吊出了故障,我们修不了,就请来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我清楚地记得,外方专家要价很高,修一天就拿走我一年的工资,而且一修就是12天。我真是心疼啊!这也太黑了吧!收了钱,他应该传点真经吧,可他还搞技术封锁,根本不搭理我们。当时我非常生气,发誓要学会、学通这门技术,再也不受这份气了。
  桥吊上神秘的就是电气控制系统,这也是外国厂家保密的核心技术。为了摸清桥吊的全身电路神经,我真是下足了工夫,每天一下班,就盯着电路板的上千个焊点、几百个电子元件,一笔一画,绘制草图。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从冰箱里取出事先准备的毛巾,捂上清凉一会儿。每个元件怎么连接,我都要耐心地用万用表试了再试,直到彻底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就这样,我整整钻研了四年,绘制、标注了厚厚的两本图纸,绘制了一套完整的桥吊技术手册。靠着这些基础数据,我们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
  有一次,桥吊的运算放大器出现故障,本来我想用原装进口件,可外国厂家张口就要400马克(合人民币2000多元),还说只有用原装的,系统才稳定。其实,原理我早就琢磨透了,用国产的集成块替代,完全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于是,我到商店买了一大把,挑了一个换上去,桥吊马上恢复了正常运行,你们猜花了多少钱?才8块钱,而且还是人民币!
  现在有的人说,当工人没前途,我说不对。国家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离不开科学家,也离不开工人。既然当了工人,就得干绝活,当个能工巧匠,同样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
  集装箱装卸,在外人眼里,就是把集装箱吊起来、再放下去的简单过程。看着简单,其实可是个精细活儿。十几吨的吊具从40多米的高空落下,把4个爪准确插进集装箱香皂大小的吊装孔,稍有差池,就会“哐哐”作响,既影响安全,又损伤机械。声音大了,车下干活的工人就笑话桥吊司机:“哎呀,‘铁匠’上岗了,开始‘打铁’啦!”我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能不能做到操作“无声响”呢?我一边想,一边在作业中不断摸索,无数次地演练,终于总结出了以“两点一线”为操作原理,以“稳准轻快”为操作要领的“无声响操作法”,并在全队进行了推广。
  一次,港口接卸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那一天,码头、铁路专用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他们身着防化服,全线戒严。船一靠岸,在我的指挥下,司机们精心操作起来。一个半小时后,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被装上了火车,在场的人员由担心变为惊讶,由惊讶变为佩服。其中一个船东感慨地说:“你们的无声响操作真是‘行云流水’啊!”这件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要胆大心细,再加上科学的态度,就没有我们中国工人攻不下的难关!
  20多年前,我们的港口曾经因为装卸效率不高,船公司很有意见。有船长这样对我说:“你们干活也太慢了,这辈子是赶不上外国的码头了!”当时我听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要干成世界!”
  进入新世纪,青岛港拥有了一流的码头、一流的设备。硬件上去了,我们想干出世界一流业绩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2003年1月的一天,集团总裁在码头对我说:“听说,你们想要破世界纪录,这个想法太好了!
  我看这样吧,只要破了纪录,我就用你振超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港口品牌。”这一下,工友们和我来劲了,把每一次作业都当成创纪录的实战演习,一环一环地抓衔接,一秒一秒地抠时间,司机们人人争当“技术尖子”。
  这一年4月27日,“地中海法米娅"轮靠泊青岛港。当天晚上,我们在这条船上发起了冲击世界纪录的攻坚战,用6小时15分钟,完成了全船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一举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由此诞生,由此走向世界。当时,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们用事实证明了:中国的码头工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我们照样能干!
  截至目前,“振超效率"已经8次刷新世界纪录,相比其他先进港口,我们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众多的国外著名港口“拍在了沙滩上”。
  回顾3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深深感到:一个工人,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就是干。要通过肯干、实干、巧干,干出成绩,干出名堂,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一个人,无论起点多低、岗位多平凡,只要勤学习、肯进取、敢开创,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在艰苦奋斗和科技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T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秦文贵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秦文贵,在中国石油工作了27年。其中,连续20年工作在我国海拔的油田——青海油田。在昆仑山下的茫茫戈壁,我由一名大学生逐步锻炼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贡献了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学生还是很少的,不存在分配难的问题。说实话,分配到青海油田,我曾经犹豫过,因为那里是石油行业人人皆知的、艰苦的油田。但我也了解,那里油气开采的前景好,年轻人到那里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到油田报到后,我发现那里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个晚上,我就不慎踩到了人家的房顶上,因为当时那里的大部分人还住在地窝子里。高原反应使我头昏脑胀,不住地流鼻血,一夜一夜地睡不着。初到钻井队上班,我干的是基础、细小的事情,扫钻台、擦机器、摆钻杆……我想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穿着油污的工衣,整天干些琐碎的事情,心中有点失落。一次施工作业中发生井喷,油水泥浆劈头盖脸,浇透了我的全身。为了洗掉凝结在身上的石油,我要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蜇得浑身火辣辣地疼,不久就开始蜕皮。说句真心话,当时我甚至产生了离开那里的念头。
  促使我留下来并扎根柴达木的,是我周围那些“常以青春换成功,常把黄昏当早晨”的石油工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埋头苦干,他们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
  我在6055钻井队亲身经历的一次井喷抢险,强烈地触动了我的灵魂。那天,正在钻探的狮20井发生了强烈的井喷。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下,地下数千米深处的盐水泥浆狂龙般喷涌而出,吼声如雷,暴虐地扑向每个靠近它的人。看着钻工师傅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毫不犹豫地扑向井场,跳进齐腰深的泥浆中,我震惊了。到晚上11点多钟,井口压力已经上升到200多个大气压,而放喷管线又被结晶盐堵死,若不立即处理,将会造成井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谁都明白,这么大的压力,流体的穿透能力,是肉体根本无法抵挡的。但此刻,大家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我和队友提着管钳,冲向井口去拆卸被堵的管线。当卸到还剩几扣时,粗壮的管线丝扣突然被巨大的压力顶脱,腾空而起。这时,队上的老徐师傅猛力地将我推向一边。100多米长的钢管带着管钳,从我原来站着的地方呼啸而过,飞出老远……井喷被制服以后,我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想着那猛力的一推,不断思索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老钻工,为什么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我,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是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撑着他们舍身拼搏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明白了,这就是我们的“柴达木石油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柴达木石油人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使油田不断发展。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在危急时刻对一个大学生表现出真诚无私的爱。我在内心反省,与这些淳朴的石油人相比,我的差距在哪里?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消沉,受到一点委屈就抱怨,自己的天地只会越来越窄、越来越封闭,自己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也将变成一句空话。在高高的钻塔下,在茫茫的戈壁中,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那就是: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价值;只有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人,他的人生才会闪耀出灿烂的光辉。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
  在油砂山一口井的施工中,为了防止把井打斜,我与同事决定采用新技术。结果不仅保证了井身质量,而且使钻井速度提高了20%,节约成本20多万元。这一成功使我意识到,油田的发展需要艰苦奋斗,更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艰苦奋斗相结合,就能创造出更大的生产力。
油田钻井需要大量的技术套管,这些套管成本很高。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做些简化,少用些套管呢?如果成功,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领导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决定由我牵头,立即组织研究。
  我查阅了200多口油井资料,反复论证和设计方案,时常通宵达旦。那段时间,方便面成了我每天的主食。在大家的帮助下,这项课题获得成功,使单井节约技术套管2500多米,4口实验井共节约成本近700万元。为此,局党委、管理局专门发来贺电,称“这是青海油田开发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个里程碑!”
  这项课题结束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推开家门,女儿盯着我躲到了妈妈的身后,妻子望着我呆住了。没想到啊,几个月不见,我一头黑发,竟白了一大半,妻子失声痛哭。从此,为了不让她伤心,我一直染着头发……
  毕业10年时,组织上选派我到加拿大学习。临行前,我来到了冷湖烈士公墓,因为那里安葬着我尊敬的师傅。走进公墓,那灰压压的一片坟茔,使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为了建设青海油田,许多人把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我在他们的墓碑前默默地站了许久。后,我抓了把沙土用一块白方巾裹好,并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我说不清当时心中那种复杂的感情,只想让这把带着油香的沙土,陪着我去远行。
  在加拿大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石油工业的先进技术。就在学习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个选择摆在我面前。一家国外石油公司,以高出我在国内10倍的薪水,邀请我去工作,并承诺办理爱人和孩子定居海外的手续。面对着这个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回国的选择。柴达木烈士墓前带来的那一把沙土,在时刻提醒我,柴达木需要新一代奋斗者,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这已经成为我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
  回国后的几年里,我主持和参与了20多项技术改造、科研课题,组织研究和应用了数十项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生产技术难题。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体会到了柴达木对科学技术的渴求,体会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价值。
  现在,我在中国石油总部机关工作。回想走过的历程,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果和进步,都凝聚着几代石油人的智慧和心血。一代代石油人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要一如既往,继续拼搏,奉献我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谢谢大家!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