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华语乐坛**词人 音乐文学创作达人方文山
“属于方文山的文化观察”
“属于方文山的散文闲笔”
“属于方文山的私房影像”
“属于方文山的乐谱中国风”
首度集结成册——《方道·文山流》
颠覆流行文学与传统文字的第三类视觉思想!
听,视觉文字;看,音乐流转……
跨中国风外剖析素颜方文山
真实解读乐坛过稿率**的“方周”组合
天王周杰伦作序站台力顶
艺文界·音乐圈友人合力推荐!
特别推荐:简谱版“乐谱中国风”
重磅加码:单辟别册,探秘台前幕后方文山
“文字在这片疆域里,自成王道,蔚为流派。”
【作者简介】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方文山熟稔网络世代的思考模式,擅长将文字图像化。其创作的词作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
【目录】
卷壹
低调的方老师-推荐序
方道·文山流-自序
关于方文山的个人档案
关于方文山的创作大事记
属于方文山的文化观察
所谓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
一个只剩标本建物的城市
从门牌谈起的文化识别度
有故事的收藏品
文化多元的意义
我所收藏的是记忆
具体而微的历史断层取样
所谓全球化就是西化
历史建物是一个城市的共同记忆
上海,一个表情丰富的城市
拼贴日记——另类的装置艺术
属于方文山的散文闲笔
善待那些给过你的真心
曾经太过年轻
百般无聊的青春
有些感情保持微笑路过就好
想我铁竹堂的兄弟们
分手后的关系
属于我个人的烟味
犹如漫画情节般的龟山少棒队
我的记忆无价
只要是可爱的有什么不可以
长安城模型
B型偏多的北一女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方道文山流之私部屋
爱情智商退化症
节目恐慌症
一整个消失的年代
属于方文山的影像志
别册
卷贰
听觉化的文字音符化的故事
歌名
上海一九四三
刀马旦
东风破

牡丹江
千年之恋
发如雪
双刀属于东方的骄傲
胡同里有只猫
风沙
菊花台
青花瓷
霍元甲
小小
周大侠
千里之外
爷爷泡的茶 找盘棋来下
黄金甲
兰亭序
醉赤壁
大敦煌
茶汤
鹰之恋
梦红楼
花恋蝶
无双武林世界里的感叹
附录
方文山历年歌词创作总表
中国风歌词创作年表
方文山曾获音乐奖项一览表
【内容简介】
方文山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由台湾卓著出版社与湖南文艺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方道·文山流》由近三十篇文化观察类文章,个人生活方面的休闲式散文,以及二十三首中国风代表作曲谱构成。其中不乏作者从未公开发表过的精品私家收藏,透过这些散文,旧照和乐谱,向世人展现了“接近客观现实的方文山”,揭示了方文山从事文字创作成功背后的秘密。特别要说的是周杰伦为《方道·文山流》写了一篇极富“周氏”风格的序文《低调的方文山》颇为值得留意品读。
【免费在线读】
属于方文山的文化观察
从门牌谈起的文化识别度
我收藏了些老北京拆迁后幸存下来的胡同门牌,那些都是我耗费心力四处辗转搜购而来的个人珍藏品。因为它的材质颜色与文字编排跟巷弄名称,迥异于台湾的门牌编制,对我而言,很具地方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很“老北京”的感觉。老北京给人又是什么感觉呢?除了改革开放后新式的都市建设外,老北京应该要有点皇家气息的、传统的、人文的,甚至是带点斑驳历经风霜的。我所收藏的这些胡同的老门牌,很符合我个人想象中的老北京,很具北京当地的地方特色。什么叫地方特色呢?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地域识别度”,像西藏的唐卡、宏村的徽派建筑、西安的城墙、上海的石库门、回族的羊肉串、四川的麻辣火锅、苏州的拱桥等等,这些不论是地方性建筑、宗教物品,甚至特色小吃,都是一股人对当地直接的刻板印象,也可说很具代表_生,如唐卡等于西藏,石库门代表上海,苏州离不开小桥流水的拱桥,提到西安就联想到厚实的城墙等等,这些就是一种昕谓的地域识别度。借由这种识别与差异度,多元文化的趣味就会展现出来,这也是旅行时的一种趣味。
一般人旅游时,多少都会去购买当地的特产回去赠与亲友,绝不会有人远从四川到北京观光旅游,回程时购买几瓶可口可乐馈赠亲友;也不会有北京人到了广东不是尝尝当地的广式点心,而刻意跑去吃涮羊肉。因为旅游的乐趣,某种程度就是建立在尝鲜窥奇上,因为当地的建筑、饮食、风景,以及讲话的口音,都与你自身的家乡不一样,正因为这种的不一样在自己家乡是无法体验与感受的,所以你会特别用心去感受与刻意去体验那些差异。也因此,观光旅游时,大家的心情都是愉快开心的,除了不需要工作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你很珍惜以及善用在当地停留的时间。
以上所论述的地域识别度主要是对内所产生的刻板印象,对外除了地域识别度外,还有一种叫“文化识别度”。对内的那些地方特色,只是部分的差异,基本上还是同一民族,其文化差异性没有那么大,但不同民族与国家间的差异度就很大,那种文化识别度上的区隔很明显。我们对其他国家与民族一定会有某种文化上的刻板印象,如以饮食来举例的话,像意大利披萨、印度咖哩、法国鹅肝、日本生鱼片、韩式泡菜、泰式奶茶、德国猪脚、俄国的伏特加,以及星马的海南鸡饭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对上述国家理所当然的联想。其他民族对我们华人也是,提到中国,一定会联想起汉字、长城、紫禁城、功夫、瓷器、筷子等,这些是很刻板与浅层的文化符号。更深层的传统文化象征,还有如:道德经、书法艺术、水墨画、中医、古琴,以及儒家学说等,但这些也都还不是全面性文化观察,只是这些是象征汉民族的图腾与符号,也是一种所谓的文化识别度。
不同文化间其实是很难完全横向移植与纵向继承的,也因此,在现今商品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中,保有自身文化特色,其实是一种竞争的优势。善用这些文化识别度所制造出的商品,很容易因为文化上的差异脱颖而出;如用国剧脸谱设计公仔,用书法概念设计服饰等。这其中,将文化识别度商品化,明显与成功的例子就是源自于我们传统武术的功夫电影。我们华人的功夫电影在世界影坛上根本没有竞争对手,因为这是独门生意,其他国家无从仿效,因为无从仿效,也无从竞争起。所以千万不要认为文化识别度此一感觉很庞大的文化议题,是专家学者们的事情,其实不然,换个心境跟看事物的角度,你只要凡事观察入微够细心,对任何议题都能够触类旁通,举_反三(这又是个很具文化识别度,咱们汉字独有的成语),其实任何行业都可以跟文化识别度有关系。
走笔至此,我突然想起国中时所上过的国文课,沈复那篇《浮生六记》里的儿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其实任何微小的事物,只要你能细察其纹理,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并投以文化取向的观察,纵使只是一片寻常不起眼的门牌,你还是可以玩味出一番道理,体会不同的“物外之趣”。生活就是如此,用不同的视野去观察世界,你就会拥有不同于一般视野的见解,为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不那么平淡的乐趣。
……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