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地位获得研究,基本内容是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地位获得过程中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包括在教育、就业和收入等一系列关键点上,由于家庭出身、性别和城乡出生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差异,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不平等现象。本书希望从纵贯视角,借助2003年实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的数据,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个人地位获得中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地位获得中不平等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机制提供一种理论解释,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个人地位获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的程度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估,进而为制定有关缩小社会不平等的社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是以林南和边燕杰1991年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提出的地位获得模型为基准模型,将林-边路径分析中相应的内生变量作为地位获得的因变量,进而分析家庭出身、性别和城乡出生环境等社会因素,在个人教育、就业和收入等关键点上产生的不平等效应。本书认为,采用地位获得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地位获得过程,不仅为评估和测算社会不平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引入了有效的测算方法,而且还能为社会公正研究提供可靠的经验基础,为政策研究和决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编辑推荐】
《流动的不平等:中国城市居民地位获得研究(1949-2003)》:社会学文库。
【作者简介】
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5年、2001年先后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和经济社会学。
【目录】
第一章 地位获得研究发展概述
 一、地位获得模型的提出
 二、地位获得的衍生模型
 三、地位获得模型的完善
 四、地位获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
 一、社会分层的制度原因
 二、改革前的社会分层
 三、市场转型中社会分层的变化
第三章 再生产与教育获得
 一、教育及其选择功能
 二、教育分层的研究视角
 三、最大限度地维持不平等(MMI)假设
 四、从MMI视角看中国教育
 五、教育获得的经验评估
 六、结论
第四章 结构分割与工作获得
 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地位
 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获得
 三、计划经济中的地位获得
 四、市场转型与就业模式转变
 五、工作获得的经验评估
 六、结论
第五章 国家垄断与收入获得
 一、收入与经济地位
 二、改革前居民收入状况
 三、市场转型的理论之争
 四、区域差异与国家垄断
 五、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
 六、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