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前言】
《道路与梦想》《让灵魂跟上脚步》《徘徊的灵魂》……在市面上王石自己的书都已经“泛滥成灾”的情况下,从开始准备写王石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写王石?” 前些天看到这则消息,11月5日正式启动的“2009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媒体推
【编辑推荐】
现任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不仅被媒体厚爱有加,而且在普通大众中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为什么王石会有如此的魅力?难道仅仅因为王石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阅读本书,我们将从王石的创业经历中看到一个真实的他。从他的创业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奋斗拼搏精神,可以看到他的为人处事,还可以学到他的经营管理经验。
【目录】
作者序
章 寻找王石的印迹
 一、一石“垒”起万科“地”国
 二、轻松玩转“7+2”探险计划
 三、开创企业家代言的“明星”
 四、置荣誉于千里之外
第二章 从广西柳州启程
 一、站:柳州
 二、第二站:郑州
 三、第三站:新疆
 四、第四站:兰州
 五、第五站:广州
 六、第六站:深圳
第三章 深圳这一站,远不是终点
 一、桶金:从饲料中介商淘起
 二、遭遇危机:“顶风作案,赌一把!”
 三、转型期的“安逸”生活
 四、那一天,“万科”横空出世
 五、一波三折:入股万佳
 六、结缘地产:一日千里
 七、并非坦途:风雨兼程
 八、荣誉与危机并行
第四章 王石的经营管理之路
 一、管理心经:“规范”制胜
 二、用人之道:“尊重”为先
 三、品牌路线:创造“”
 四、企业公民:就此出发
第五章 震撼王石的那些地方
 一、西藏:那一刻改写了人生
 二、博格达峰:与死神擦肩而过
 三、西点军校:寻找军魂
 四、珠穆朗玛峰:一览众山小
 五、北极:冻伤算什么!
 六、南极:感受极地孤独
 七、玄奘之路:心灵的又一起点
第六章 回归本色,还在路上
 一、凡人凡心:喜怒形于色
 二、真性真情:我就是我!
 三、家人:情深似海
 四、业余:有钱又有闲
 五、新起点:王石的天涯梦……
附录一:王石大事年表
附录二:王石语录
【内容简介】
他,眼界深远,在地产界叱咤风云,开企业家代言之先河;他,一直在行走,远望于七大洲之巅,滑翔于五大洋之畔;跟着他的脚步,用眼界改变世界,以行走改变命运。
【免费在线读】
3.“我要回郑州!”
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王石也可以在部队顺利地待下去,一路坦途地进修、提军官,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但是他却没有在部队坚持待下去,在能离开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他在期待着新的可以施展自己抱负的天地。
而离开这个念头的出现,初是源自一件事。
那一年,部队请来一个山东的农村妇女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报告的内容大体是:母亲批判自己的思想没有女儿革命,自己有利己的思想,而女儿则是完全的革命的利他主义。比如,母女俩一起去买菜、挑豆子的时候,母亲就尽量挑好的豆子;女儿呢?看见母亲这样做,很生气,把母亲挑的好豆子全部倒回去,然后往自己的筐里全部装差不多烂掉的豆子。
然后母亲总结说:自己的思想不如女儿,觉得很惭愧,女儿心里想的都是别人,希望别人都得到好豆子,而自己只想到自己家。
王石在下面听着,纳闷儿无比:如果大家都像那位女儿一样的话,菜农岂不是都不用种好豆子了?因为反正差的大家都在抢嘛!结果只有一个:越来越差。难道大家都喜欢差吗?进步是不是已经不用考虑了?王石越听越苦闷,觉得完全不能理解,更不能理解的是这样的报告是领导们极为推崇的,强调大家一定要仔细听!
而讽刺意味的是,当报告结束后,领导们带着做报告的妇女去食堂的单间吃饭了,师傅杀鸡宰羊地招待领导和做报告的人。当他们尽兴地吃喝谈笑的同时,王石和一班战友则在外间食堂大厅里吃着粗菜糙米。
这件事情激起了王石心底压抑了很久的愤慨的种子。他从心里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真的是不能再适应这样的集体生活了,他觉得自己忍无可忍了。他向往的是个人奋斗,他需要那种个人力量带来的成就感。他想自己是离开的时候了。
就这样,在部队待了5年后,王石对父母说了这样一句斩钉截铁的话:“我要回郑州。”
4.重返郑州:选择锅炉大修工
回郑州,又能怎么样呢?
其实离开部队回到郑州,无非就是做工人,这是父母所不希望的。尤其是王石的母亲,这个坚定执著的母亲,当她听到儿子的这个想法后,很快从郑州出发,赶到新疆,希望亲自劝说王石不要复员回去。
然而,当母亲见到王石的时候,却被他所表现出的固执怔住了。好在母亲也是明理人,她只好默许了。这是王石次违背母亲的意愿所做的选择,但是他没有任何后怕,虽然他也不知道离开部队后将要面对怎么样的生活,但是,离开部队的那一刻,他是完完全全、义无反顾地离开的。
那是1973年,王石毅然决然地复员回到郑州后,面对着两个工作选择:一个是到市政府开车,当时政府需要司机;另一个选择就是到郑州铁路局的水电段做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人。
根据一般人的想法,王石应该选择去做司机。毕竟王石在部队上是运输兵,练就了一身很熟练的开车技术;另一方面,在那个年代,能够在市政府做司机,也是个比较舒服的职业,司机手握方向盘,那就是掌握了运输的主动权。而且,司机在那个时候,都是见多识广的,也是生活得滋润的一类人。
但是,王石却没有这样选择,他放弃了开车的职业,选择了去铁路局的水电段做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人。
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人就是专门维护供应热水的锅炉的工人,王石为什么会做这个选择呢?
原来王石是有自己的理由的,因为去这里做工人会有机会选送上大学。一般每年的大学招生,都会到车间去选工人学员。这对王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他不想自己一辈子都只是做一个司机,他想有更大的发展。
水电段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作是很辛苦的。这点王石也不是不知道,因为父亲就是铁路系统的人,他对这里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熟悉的。
锅炉有很多钢板,有的重达12吨,大修车间的工人有一项工作就是要卸这些钢板。一块钢板压到人身上,回到家经常是一道一道的血印子,可以想见那种苦。
就连在部队上受惯了苦的王石,甚至也觉得自己当兵5年都没有那么辛苦过。王石曾对记者这样比喻过:“当兵的粮食配给是每个月49斤,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了,但锅炉大修工是51斤!你可以想像是因为有多辛苦才给这么多的粮食。”
在部队的时候,王石也有过躺下就不想起来的经历,那是到农村去割麦子,几小时弯着腰不起来,回到营房里躺下去,他觉得自己能躺好几天。而钢板压身的感觉,让他觉得当时割麦子简直就是享受型的劳动。
但是即使这样的苦,王石也没有畏惧。他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每天的工作。在当时复员转业到水电段的30多个军人中,他被公认为是能吃苦的人。
苍天不负有心人。这样工作了一年后,当段里要推荐一个上大学的工人时,大家一致推荐了王石。当这个消息被确定了的时候,无疑,王石是兴奋的,经过了那么多辛苦和煎熬,这个机会来得太不容易了。
而这个期待已久的大学机会,却是在另一个西北城市——兰州,迎接王石的,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番天地呢?
……
P28-30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