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乌兰,1965年2月出生,内蒙古通辽人。2007年6月获中国海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现为山东工商学院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国内外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2 我国煤炭矿区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2.1 环境与环境问题
2.2 矿区环境问题
2.3 矿区环境管理
2.4 矿区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
2.5 小结
3 我国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
3.1 可持续协调发展
3.2 可持续协调发展观
3.3 协调与协调系统
3.4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分析
3.5 小结
4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
4.1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理论研究
4.2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确定评价指标标准的方法
4.4 小结
5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战略选择
5.1 矿区发展战略
5.2 矿区发展战略规划与战略协调
5.3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战略选择的内容
5.4 矿区实施发展战略协调的保证条件
5.5 小结
6 煤炭矿区环境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6.1 国外矿区环境管理的发展
6.2 国内矿区环境管理的发展
6.3 我国矿区环境管理的创新发展思路
6.4 小结
7 煤炭矿区环境管理技术创新
7.1 矿区环境管理技术手段创新
7.2 现状与问题分析
7.3 构建煤炭矿区环境管理技术创新体系
7.4 数字矿区
7.5 小结
8 煤炭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环境管理
8.1 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与环境管理的主要思路
8.2 实现矿区生态化管理
8.3 完善矿区环境全过程管理
8.4 矿区环境管理制度与管理手段的创新发展
8.5 加强矿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8.6 小结
9 兖州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9.1 兖矿现状调查与分析
9.2 兖矿可持续协调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
9.3 兖矿可持续协调发展战略选择与环境管理创新
9.4 小结
10 总结与讨论
10.1 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10.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0.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区域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煤炭矿区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建立了包括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子系统在内的矿区协调发展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本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矿区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探讨在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系统目标要求下,从宏观整体战略协调和微观环境管理两个层面实现矿区环境管理创新的战略发展模式及其管理创新途径,并以兖州矿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及今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采取环境管理措施的基本思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