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词典英汉部分共收录词目65,000条,汉英部分收录词目80,000余条,覆盖面广,查得率高。此外,本词典力争与时俱进,收录了数千条*涌现的科技、人文社科等领域的新词,同时还提供大量典型例证,其中英汉部分的例证及语法结构近80,000条,汉英部分的例证70,000余条。


【编辑推荐】

规模优势:收录单词、短语及翻译670,000条,是规模**的英汉汉英词典。
首创义项指示语,确保精准选词:本词典借助指示语区分不同义项或同一义项下的不同对应词,帮助读者消除理解或表达选词时无所适从的困惑,更杜绝因选词错误而造成的尴尬。
兼顾中外读者的双重需求:市场上,英汉汉英类词典虽成书者众,但在内容及编排上顾及差异需求者少。而本词典方方面面都着意兼顾,悉心之处比比皆是,能真正满足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理解和表达的双重需求。
突出词语搭配:本词典英汉部分提供近70,000搭配词,包括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形容词与副词的搭配等等,以搭配扩充实例,既丰富了表达又帮助读者深入掌握单词的用法。
专栏丰富实用:精选重要语用主题,辑成90条语用信息框,分类例解相关表达。特设330个文化知识框,深入讲解中国及英美文化。附录包含中英信函范例、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指南等17项。


【目录】

《英汉词典》的词条结构
《汉英词典》的词条结构
英语音标及其读音
汉语拼音及其发音方法
英语、汉语语用信息框一览表
《英汉词典》正文
英语不规则动词表
信函范例
打电话
短信息中的缩略语
电子邮件和互联网
英国历史年代简表
美国历史年代简表
英国各郡名称
美国各州名称
英美节日及假期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中国历史文化事件年表
中国各民族
中国节日及假期
中国百家姓
亲属称谓
汉语量词
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汉英词典》正文


【媒体评论】

我觉得这本词典最有创意的是常用形容词+名词修饰搭配浓缩表示法,如abuse之后即用括号标出等等。这对于用英语写作的人帮助尤大。对于如何以最小篇幅容纳*信息量的词典编写者也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陆谷孙(原复旦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英汉大词典》主编)

  词典的用途在于查字索义。但有些词典还提供额外服务,比如这一部《牛津?外研社英汉汉英词典》。把词语框植入词典正文,用以明辨用法,阐解文化,就是一种额外的服务。上下两部之间的附录,也是亮点之一,不但内容独到,时代感也颇强;又能兼顾中西读者的需要,有双语尺牍范文,有普通话量词简表。至于条目的诠释、义项的设置等等,则以精简取胜,是牛津系列双向词典(如《英法法英词典》)的一贯做法。
  ——姚小平(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汉英词典》(第三版)主编)
  不少汉英词典每一个词条——确切地说是每个义项——往往会给几个释义或译文,有时反而让读者或使用人无所适从。本词典采取一个义项只提供一个释义,即提供意思上最贴切或最接近的一个英译的做法,再通过例句提供一些不同的译法。因而给人的感觉是简明扼要,干净利索。汉语中大量的习语和成语都含有比喻意义。一般汉英词典多先注明字面意思,然后又再说明其含义或语用意义。可是对绝大多数使用汉英词典的读者而言,中文成语的字面意思往往不难理解,翻译和写作时一般却也用不着。因此本词典只提供这些成语的语用意义。有人会问,这样做会不会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造成不便?本词典自有补救的办法,即先给每个义项—包括用作不同词类时的义项——一个简单扼要的中文解释,并注明语域和语体色彩,再给出例子,解决“查以致用”的问题。这也是本词典不同于其他汉英词典的一个特点。
  ——陈德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资深教授)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