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以我的观察和体会,一个优秀的技术专家如果能成长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对科技企业非常重要,然而,这种转化并不容易。张亚勤先生是一个成功的代表……无论对于莘莘学子还是商界人士,张亚勤先生的故事都值得一读。”摘自柳传志序
  “我手上这本书稿正是关于亚勤的。这是一个杰出人物的足迹,很好看,也值得回味。就像比尔• 克林顿在美国总统任上写给亚勤的信中说的,‘一个灵感的启示’。而它给予我的**启示意义的‘灵感’就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种种做事的机巧当然能够帮助你赢得优势,但是,只有你做人的水平方能决定你究竟能够走多远。”摘自凌志军序
【作者简介】
刘世英,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财经畅销图书出版策划人,财经传记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MBA。曾任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图书总策划、《亚洲资本》杂志副总编,长期致力于财经人物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谁认识马云》、《分众的蓝海》、《汇源内幕》等传记作品。
【目录】
柳传志序 凌志军序 作者序
引子  
章 少年多磨砺
 少年天才  
 严母教子  
 阿Q精神胜利法  
 12 岁的大学生  
 天外有天  
第二章 探索未来世界
 丑的电子线路板  
 “大老板”和“二老板”  
 恋爱—5 分钟决定一生  
 留学美国—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现在就可以博士毕业了”  
 抢项目——与美国专家角力  
 拒绝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  
 次“当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会主席  
 满分论文  
第三章 从科学家到管理者
 “你能不能慢点呢?”  
 从华盛顿到波士顿  
 亚勤的玩具  
 真正的高手  
 遭遇韦尔奇—艰难转型  
 跑市场—形形色色的国际买家  
 桑纳福年轻的多媒体研究院主任  
 IEEE 百年年轻的院士  
 克林顿的贺信  
第四章 回国创业
 盖茨、中国和创业  
 向着祖国的方向  
 “你会被边缘化的”  
 迟到的首席科学家  
 为亚勤而来  
 3米长的大白板  
 “He is from China !”  
 盖茨考评  
 接管研究院  
 五五军规  
 异地会议  
 升级亚洲研究院  
 成立亚洲工程院  
第五章 登顶之舞
 钓鱼台里的游说  
 烫手山芋—征战雷德蒙  
 Magneto 先生  
 回国救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  
 代理首席执行官:坐上“不好坐的交椅”  
第六章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我们的大楼封顶啦!”  
 升级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人才磁场  
 黄金阶段—微软中国“三级跳”  
 植根中国  
 ……
第七章 朋友相知
第八章 性情人生
附录一 《放飞的爱》—张亚勤  
附录二 张亚勤作答普鲁斯特问卷  
【内容简介】
有人说,他是“全世界的财富”。
  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1978年入学的全国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年轻的院士,33岁回国跟李开复一起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在企业家里,他是科学家——他拥有60多项专利,并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被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称做“一个灵感的启示”;
  在科学家里,他是企业家——他将一个不到10人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发展成为拥有3000个聪明头脑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被比尔•盖茨视为“微软的宝贝”;
  他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
  本书试图走近张亚勤快慢相谐、动静相宜的世界,走近他“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心,寻找成长成功的中国路径和智慧。
【免费在线读】
第四章 回国创业
  “He is from China!”
  研究人员招聘到了,研究方向也确定了。当时研究院定有两个大的方向—智能人机界面和下一代多媒体技术,另外,张亚勤还将继续在数据压缩、视频、高清晰度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作研究。研究院的工作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在美国的时候,张亚勤全面负责桑纳福研究院多媒体组的工作,所有决定几乎都由他来做,他是主角。现在,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他变成了一个配角,职责是协助李开复制定并不断修正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健全研究院的组织机构,并在研究小组之间进行协调。
  张亚勤时刻没有忘记他在美国时的老板对他说过的话,“你回去,有可能成功,也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张亚勤当时随口回答了一句:“我还年轻,才30 来岁,可以去试试,不成我再回来。”不过张亚勤从没有打算“做不成了就回去”,那不是他的风格。对于他来说,既然选择了,就没有退路。
  创立之初,对于研究院的人来说,这个新生的机构必须拿出点儿什么东西证明自己在世界科研版图上的存在,才可能谈下一步的事。那时候,张亚勤的家人都还没有回国,他真正成了一个“公司人”:白天面试、定方向、讨论课题,晚上和大家一起吃饭,然后接着关在办公室里搞自己的课题,神经实在绷得紧了就去打保龄球。每天晚上都差不多11 点钟才离开办公室。周末偶尔会稍微休息一下。也就是在那段住香格里拉酒店公寓的时间里,张亚勤系统地复读了很多武侠小说。就这样,一周七天都沉浸在激情里:“完全就像搞一家新公司一样。一心想着一定要做出成绩,让大家看到我们在中国会比在美国更成功。”
  1999 年5 月,盖茨派微软首席技术官克雷格• 蒙迪来北京考察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进展情况。这是克雷格• 蒙迪次来中国。张亚勤跟这位CTO是老相识,两人在竞争美国高清电视标准时就是对手。张亚勤评价这位曾经的对手“相当厉害”。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现在成了同事,聊得更投机了。
  克雷格• 蒙迪此行是为考察而来,给这些新员工打打气。当然他想看到这个新团队在这几个月里做出了什么新成果。在研究院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后,克雷格• 蒙迪大开眼界,回到总部,他这样向比尔• 盖茨汇报:“中国研究院的那些人真是厉害,没想到在中国的这个平台,居然吸引了这么一批优秀的人才。”
  总部的肯定让研究员们信心大增。但张亚勤他们很清楚,真正立足的资本不是鼓励,而是战果。研究院上下全力以赴,几个月之后就有了成效。1999 年11 月5 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庆祝成立一周年。在短短一年中,不仅研究机构初具规模,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研究人员由初的两人发展到60 人,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28 篇,并出版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本论文集。
  2000 年,张亚勤回国刚好一年的时候,IEEE视频杂志论文奖获得者揭晓,张亚勤再次折桂。这个专业大奖每年只有一位获奖者,这项殊荣对于当时的研究院意义重大。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介绍获奖者张亚勤时说,“He is from China!(他来自中国!)”台下听众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而站在领奖台上的张亚勤也不像以往领奖时那样一脸淡定,此时的他正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喜悦。他双手接过奖杯,然后高高举起,向台下的嘉宾致意,此时,泪水在张亚勤眼里打着转。
  张亚勤并不是次得到这样的奖项,他也不是个容易激动的人,但当他听到那句“from China”的时候,心中一下子就涌起一股暖流,鼻子发酸。他的心中意识到:“这句‘来自中国’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次真正代表着中国;再就是证明了我并没有被边缘化,我打破了其他人对回国做科研、对我的悲观论调。”
  张亚勤有资本自豪。这一年多来,研究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土研究员和实习生成长迅速。仅他领导的多媒体小组就在全球秀的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80 多篇论文,在网络协议领域申请注册了40 项专利,做出了60 项新发明,并已有8 项成熟技术转让给微软公司的相关产品部门。
  ……
【媒体评论】
亚勤是我的好朋友,也是青少年成长好的榜样。他是少年班的神童,科学界的英才,商界的领袖。阅读他的自传是好的成长伴侣,相信读者会得到很多启发。                      创新工场创始人 李开复   聪明人可以把简单的东西演绎得很复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