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媒体评论】
??
【目录】



????
【前言】
??
【免费在线读】

*部分 积极情绪的神奇作用
  第2章 积极情绪是结果还是原因
在很多国家,享受和休闲被视为罪过,人们认为只有通过艰苦地工作,才能证明自己的真正价值。拥有这种世界观的个体回避所有可能产生愉悦感的活动,比如运动或跳舞,而倾向于漫长的工作和勤俭的生活。它所产生的文化颂扬强度、竞争和坚持不懈。人们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些未能享有成功事业和丰实账户的人,必定是腐朽的、懒惰的、低人一等的。
尽管我将研究积极情绪作为终身职业,但我也不能免俗。小学时,我没多久就学会通过专心学习来取悦老师。为了拿到好成绩,在大学里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甚至整天泡在实验室里输入和分析数据。成为博士后以后,我的一位密友(也是研究情绪的科学家)打量着我说:“你研究积极情绪是因为你缺乏它们。”尽管被这么诊断了,但是我继续透支着我的时间来写研究论文。虽然对于成就的这般沉溺,有时确实会有回报,但它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如此埋头苦干,以至于根本看不到世间的美好,看不见打开我们的心灵、并帮助我们成长的奇迹就深藏于我们内心。
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幸福,但我们中的许多人却被哄骗,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着幸福。我们在更高的工资、更多的财富或更大的成就中寻找幸福,我们盯住未来,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将成为现实,并让我们幸福。我们对于自身积极情绪来源的判断错得如此离谱,以至于我们更加重视以额外的工作时间来取悦老板,而忽略了与孩子增进情感联系。我们用马天尼酒而不是用沉思冥想来放松;我们追随节食减肥法,而不是按时按量地吃精心准备、营养搭配的美味食物;我们把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或者上网,而不是阅读一本书或倾听音乐;我们写电子邮件而不是诗歌。我的研究表明,这些追求是误导性的,追求幸福的方式应该是:每天都追求积极情绪。无论身在何处。每时每刻,把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情绪累积起来,由此建构起我们所追求的生活。
我需要做出的转变——可能也是你需要做出的——就是把积极情绪看成对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世界做出的一笔明智而健康的投资。积极情绪是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目的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目的地本身。
老一套的说法是,任何让人感觉良好的事物都只会让人分心,它们是琐碎的、微不足道的,也因此是不必要的。而具备科学支持的新说法则是,这些通过自然和普通的手段培养出来的良好感觉,即积极情绪,是一种通向欣欣向荣的活跃因素。老一套的说法使人们在花时间做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时感到内疚,而新的说法可以给人以勇气,来培育、保护和珍惜那些与周围世界进行精神触摸和敞开心灵的时刻。
这种转变对我来说是巨大的。作为一个年轻的讲师,我如此彻底地透支精力去工作,以至于我的男朋友(现在是我的丈夫)必须要努力地说服我,我们应该放放假了。虽然我*终让步了,但我坚持要将我们休假的事保密,不让同事或学生知道。我还要带上成堆的论文去批阅,还有笔记本电脑,这样我就可以在休假时继续查收电子邮件了。在我转变之前,我们的休假中有欢乐和笑声,但我也经常感到沮丧、内疚、羞愧和亏欠。从我自己的研究中汲取教训后,在我休假的这些日子里,我把论文和电子邮件都抛到脑后,全身心地与家人一起好好玩。我还鼓励我的学生和同事们也这样做,这与我的导师所倡导的恰恰相反。更重要的是,我每天都寻求迷你假期——一段公园里的漫步、一顿与朋友的午餐、一节舞蹈课或是一本消遣的书。我试图在我根深蒂固的工作需求与不断增长的娱乐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我发现,从强烈的成就需要中休假,不但为我补充了能量,还增加了我生命的深度。在对成就充满渴望的工作环境中,我的新方法有时会显得格格不入,并需要一些决心来实现。即便如此,我发现比起改变前的我的生活状态,我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甜蜜和丰富。
尽管对于成就的膜拜和它不为人知的害处——对积极情绪的轻视,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已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但其他的文化规范也仍然存在着。我们知道,一些群体比我们其他人更擅长培养和维持积极情绪,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们是如何做的,来学到一些东西。例如那些遵循佛教禅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告诉你禅修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你如何能让它服务于你自己。另一个特别擅长体验积极情绪的群体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老年人。科学家已经证明,比起那些年岁和皱纹更少的人,70岁以上的人会更多地留意和品味积极情绪。这可能就是老人的智慧:尽管病痛、苦楚和记忆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关注积极情绪可以使晚年充实满足。阅读这本书的一个作用,可能是打开了衰老过程中积极的一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