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专收古今谚语的大型工具书,共收古今谚语达15000余条,是同类词典中规模*的。作者在大量的古今图书中收集资料,收录对象包括古代农书、史籍、诸子、唐宋传奇、宋元话本、元曲剧本、明清杂剧、明清小说、近现代大量文艺作品,所收的谚语包括古代天时、气候、农作、礼仪、读书、交友、饮食、政治、军事、文化等等方面,内容翔实,例证丰满。本书的编写,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O17)的成果--"汉语俗语语料数据库"为基础,以汉语语汇学的理论为指导,与同类辞书相比较,在收词立目、释义体例等方面多有创新。本书释义严谨,引例丰赡,编写者均为多年从事语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既有专业的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词典编纂实践经验,很好地保证了本书的编写水准。


【目录】

前言

凡例

正文

语目首字笔画索引


【书摘与插画】
但是正如特伦奇所指出来的,谚语之成为谚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流行,用时行的话说就是要有“群众性”:你也爱说,我也爱说,说出来谁都懂,谁都欣赏。如果有一句话,内容是有意义的,形式是紧凑的,可就是没有传开去,大家都不说,也就不能成为谚语。比如说,“*个起步的不一定*个到达”跟“捷足先登”同样有理,同样精辟,可是不流行,不算谚语。
  谚语里有一部分是所谓农谚,它凝聚着人们对气候和农事的经验,形式也都紧凑,但是它不涉及人情世故。
  俗语里还包括一种早先叫做“俏皮话”而现在通称“歇后语”的东西。它的灵魂是机智,却不一定有教育作用。而这机智也往往是浅薄的,用得*多的是谐音。
  还有两种语句跟俗语相似而又不尽相同,分得开而又不完全分得清。首先是格言,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用短小精悍的形式表示生活的经验的。可是凝聚在其中的是纯粹的智慧而不是机智,重在教诲而不在于启发。
  再就是成语。成语里边常常有蜜,例如“开卷有益”,也往往有刺,例如“开门揖盗”,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的主要特点。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并且*好是整齐,甚至可以说是以四字语,尤其是二二相承的四字语为主。有了这个条件,内容七分平淡也会被收入成语词典,例如“三言两语”、“三心二意”。有一本成语词典收成语五千多条,超过四个字的只有三百多条,其中还包括两个四字语相连的。这是有代表性的。
  去年七月我在太原见到温端政同志,他告诉我,他们正在编写《中国俗语大词典》。*近收到他来信,编写工作已经接近完成。这个工作开始于1983年11月,到现在整整三年半。从事收集资料和编注工作的语文教师和语文研究工作者共二十多人,阅读古今图书近两千种,摘录书证十万多句,编成一万五千条左右,可谓盛矣!端政同志要我给这本词典写个序。我对于俗语没什么研究,只好从特伦奇大主教的书里转引两句话,稍加申说,表明俗语的特点以及和格言、成语等等的异同,以就正于本书的编者和读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