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展开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而编写,内容涉及与公民切身利益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本章概述、法规解析、本章测试题的体例,书后附有测试题。既可普及法律法规常识,又可检验学习效果,二者相得益彰,是各级各类人员开展六五普法的权威辅导读物。


【目录】

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六五”普法规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2011年4月22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章 绪论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法律基本知识
 节 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法律的价值
 第三节 法律的制定与法律的实施
 第四节 法律责任
 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宪法基本知识
 节 宪法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与政体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国旗、国徽、国歌
 本章思考题
第四章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基本知识
 节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节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本章思考题
第五章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节 民事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第二节 婚姻法律制度
 第三节 继承法律制度
 第四节 收养法律制度
 第五节 民事权利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六章 行政法律制度基本知识
 节 居民身份证制度
 第二节 公务员法律制度
 第三节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第四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
 第五节 禁毒法律制度
 第六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制度
 第七节 教育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七章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律基本知识
 节 劳动就业法律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第八章 刑事法律基本知识
 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二节 刑罚
 第三节 累犯、自首、立功
 第四节 常见的犯罪行为及其处罚
 本章思考题
第九章 诉讼法律制度基本知识
 节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第三节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本章思考题
附录: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普法知识测试题
 普法知识测试题参考答案


【内容简介】

  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本书根据这一要求和青少年的特点,从目前青少年应该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的角度,选取了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应用的法律常识进行了讲解,内容涵盖了法律基本知识、宪法基本知识、未成年保护法律制度基本知识、民事法律制度基本知识、行政法律制度基本知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基本知识、刑事法律制度基本知识、诉讼法律制度基本知识等,是各级各类学校、团委组织法律知识学习竞赛活动和青少年自学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进一步取得普法实效的重要辅导读物。


【前言】

章 绪论

章 绪论
【本章概要】
本章共三节,分别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关内容。

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所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按照法律规范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法律体系的特征
法律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法律体系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性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性质由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决定。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体系的性质由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体系的性质则决定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
(2)法律体系的内容取决于国家的国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内容与其他国家法律体系的内容完全相同。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经济基础的体现和反映。因此,法律体系的内容是由一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反映和体现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
(3)法律体系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定阶段的法律体系反映和体现一定阶段的社会实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决定法律的发展,决定法律体系的发展。法律体系不是凝固的、静态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因此,法律体系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阶段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特点。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