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李普(1918—2010),湖南人。抗日时期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编辑、专栏作家。解放战争中随刘邓大军采访。建国后曾在新华社、中宣部、北京大学、中共中央中南局工作。1982年从新华总社副社长职位上退休。出版的著作有:《光荣归于民主》(1945)、《开国前后的信息》(1982)、《记者甘苦谈》(1986)、《我们只举行过一次婚礼》(与妻沈容合著,1995)、《记刘帅》(1 992)、《洋女婿土老帽》(2001)等。


【目录】

序言
致读者
一、老师与长者
二、四川人
三、和洋枪
四、失去的和得到的
五、名将和名花
六、三人行
七、起义者
八、南昌、莫斯科、瑞金
九、三参总戎幕
十、奇才
十一、神龙
十二、天时地利人和
十三、换帽子
十四、玩一点新花样
十五、打惯了大仗的人们
十六、黄蜂阵和麻雀战
十七、山地和平原
十八、黄猫和黑猫
十九、百团大战前前后后
二十、敌进我进
二十一、又一个敌进我进
二十二、守门员
二十三、狼的战术
二十四、回马枪与虎口拔牙
二十五、猛虎掏心与《合同战术》
二十六、中锋
二十七、冒天下之大险
二十八、利剑
二十九、脱险
三十、点睛之笔
三十一、大迂回
三十二、昼夜不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翔实地追述刘伯承军事生涯的专著。1946年,作者李普作为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随军记者,曾随刘邓大军贴身采访两年,得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刘伯承在历次重大战役中表现出的卓越指挥才能。此书是他与夫人沈容历时七年,经多方采访、调查而写就的一部长达40万字的巨著。书中就刘伯承元帅的韬略和风格、计谋和品德,做了速写与片断式的生动描绘,是作者“致力于有根有据的事实”而写下的“记者笔墨”。冯亦代曾盛赞其“把刘帅写活了”,刘伯承家人更认为:“这是史记刘伯承好的书稿之一,是一部刘伯承传记的信史。”
  《记刘帅》一书自1992年首印之后曾多次再版。今天再版此书,是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刘伯承诞辰120周年。


【免费在线读】

  一、老师与长者
  1.机缘
  1946年冬天,一个不曾预期的机缘,把我带到了刘邓大军。11月21日,我次访问了刘帅。然后作为随军记者,在刘邓野战军中工作了近两年。
  那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美帝国主义帮助蒋介石完成了“剿灭”共产党的军事部署,8月,后揭下了在国共两党之问斡旋和平、进行军事调处的假面具①。国内和平已经无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准备出上海版的计划,已经完全不可能实现。11月,我被派到华东解放区采访,我和我的妻子沈容从上海经南京、北京,飞到邯郸,准备由晋冀鲁豫解放区走到华东去。
  日本投降以后,邯郸曾经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我们到达邯郸的时候,晋冀鲁豫中共中央局和军政领导机关又搬回了农村——太行山东麓的冶陶镇,那时属河南省武安县,在邯郸西侧约60公里。我们到了冶陶,从中央局听说前方马上又要打大仗。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当然首先去抓这条大新闻。这里所说的将在前方打大仗的,就是刘邓大军。那时候它的正式名称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来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是它的司令员,邓(小平)是它的政治委员。讲到这支部队的活动和业绩,他们两位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两位老部下说得很形象:“刘邓就是刘邓。这两个字中问,顿点都加不进去。”
  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正是我次访问刘帅的那一天,1946年11月21日,在中央会议上讲到了这次战役,讲到了刘和刘邓。那天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周恩来关于国共谈判后破裂的报告,他刚从南京撤回延安。在会上说:刘邓19日已经开始反攻了,我们有办法,是半年到一年的问题。已经过了五个月(6月到ll月),还有七个月。将来问题的解决,还是靠刘伯承。再打几个胜仗,事情就好办。今后半年到一年,再消灭它七八十个旅,两党力量就平衡了。达到了平衡,要超过它就比较容易。我们年内线作战,第二年就可以到外线去——安徽、湖北、河南和四川的一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