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人物传》选取自1905年至1949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撰写人物小传。力求史实准确,评断公允,足以传诸后世。


【目录】


A
阿炳 倪波沈道初沈祖方(一/1)
B
巴金 张静(一/4)
白崇禧 严如平(一/10)
白朗 杜春和(一/16)
白毓昆 徐辉琪(一/23)
柏文蔚 刘敬坤(一/27)
板垣征四郎 吕乃澄(一/35)
包达三 汪仁泽(一/40)
包尔汉 汪仁泽(一/43)
鲍贵卿 孙德昌(一/48)
鲍威尔 任嘉尧(一/52)
贝祖贻 汪仁泽(一/56)
边守靖 张学继(一/60)
冰心 宗志文(一/65)
C
蔡昌 汪仁泽(一/72)
蔡楚生 张洁(一/76)
蔡锷 张振鹤(一/81)
蔡翘 李援朝(一/88)
蔡廷锴 郑全备、薛谋成(一/94)
蔡元培 宗志文(一/103)
曹聚仁 任嘉尧(一/109)
曹锟 张振鹤(一/114)
曹汝霖 郑则民(一/121)
曹锐 张学继(一/126)
曹亚伯 朱信泉(一/131)
曹禺 李仲明(一/137)
岑春煊 闻少华(一/143)
常燕生 李义彬(一/148)
常荫槐 张学继(一/155)
陈宝琛 陈贞寿(一/161)
陈璧君 闻少华(一/168)
陈炳焜 刘立道(一/174)
陈布雷 严如平(一/178)
陈策 陈开科(一/187)
陈长捷 汪仁泽(一/198)
陈诚 严如平(一/203)
陈楚楠 陈民(一/210)
陈春圃 黄美真、张云(一/214)
陈达 汪仁泽(一/218)
陈蝶仙 江绍贞(一/224)
陈朵如 郑叔屏(一/228)
陈公博 闻少华(一/232)
陈光甫 江绍贞(一/240)
陈光远 陈德军(一/245)
陈果夫 严如平(一/250)
陈鹤琴 严如平(一/259)
陈焕章 郑则民(一/264)
陈济棠 李静之(一/269)
陈家鼎 许进(一/275)
陈嘉庚 熊尚厚(一/283)
陈锦涛 汪乾明(一/290)
陈炯明 丁身尊(一/302)
陈立夫 严如平(一/309)
陈廉伯 熊尚厚(一/316)
陈箓 刘清涛(一/321)
陈明仁 萧栋梁(一/326)
陈铭枢 邱涛(一/332)
陈其美 黄德昭(一/340)
陈其尤 吴仁(一/345)
陈启天 李义彬(一/351)
陈渠珍 张永攀(一/359)
陈去病 杨天石(一/370)
陈群 朱佩禧(一/375)
陈三立 杨天石(一/384)
陈少白 娄献阁(一/387)
陈绍宽 陈贞寿(一/392)
陈树藩 张学继(一/398)
陈叔通 万江红(一/404)
陈树人 陈民(一/409)
陈天华 周天度(一/412)
陈调元 侯鸿绪(一/416)
陈万运 张志(一/422)
陈望道 邓明以(一/426)
陈仪 严如平(一/433)
陈宧 马宣伟(一/440)
陈友仁 陈民(一/444)
陈裕光 钱益民(一/448)
陈垣 陈智超(一/460)
程璧光 郭烙(一/465)
程德全 朱宗震(一/471)
程家柽 潘荣(一/478)
程潜 沈荆唐(一/483)
程砚秋 林印(一/489)
成舍我 熊尚厚(一/493)
褚辅成 王娟(一/497)
褚民谊 黄美真、张云(一/504)
褚玉璞 张学继(一/511)
慈禧 周衍发(一/518)


【内容简介】

《*史人物传》(八卷,八册),选取自1905年同盟会成立至1949年*结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撰写人物小传。该部分以人为目,广泛搜集传主生平资料,传主事迹以客观叙述为主,力求史实准确,评断公允,足以传诸后世。每篇传记的篇幅为3000至6000字。人物排列则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另编姓氏笔画条目索引,附于书后。约500万字。


【免费在线读】

曹 禺
李仲明
曹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戏剧大师。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县。其父万德尊,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任黎元洪秘书、师长,后赋闲在家,重视对家宝的教育。万家宝生后丧母,继母给他讲故事,抱他看戏,使他体会到:“戏原来是这样一个美好迷人的东西!”颜振奋:《曹禺创作生活片断》,《剧本》1957年7月号。
万家宝少年时除跟家庭教师学习“四书”、“五经”外,也阅读了《红楼梦》(当时列为禁书)和《水浒传》、《西厢记》、《聊斋》、《镜花缘》等书。
1922年秋,万家宝入南开中学学习,结识章方叙(笔名靳以),开始读鲁迅的小说与郭沫若的诗歌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在张彭春指导下,读了《易卜生全集》,参加话剧演出并编写剧本、小说。1926年9月,《玄背》第六期开始连载万家宝小说《今宵酒醒何处》,万家宝开始用笔名“曹禺”,此后便正式改名。他参加演出了《压迫》、《织工》、《国民公敌》、《玩偶之家》、《斗争》、《悭吝人》等剧的演出。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英勇就义,同学郭中鉴的被捕和牺牲,深深触痛了曹禺,激起他揭露、批判黑暗旧制度的勇气。
1928年,曹禺南开中学毕业,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他广泛阅读了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的剧作及欧美文学作品,尤喜莎士比亚、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剧作;课余常与巴金、章靳以等一起去看京戏,兼看昆曲、曲艺。中西文艺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发生了很大影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曹禺任清华大学抗日会委员兼抗日宣传队队长,每周六到郊区进行抗日宣传;又与孙毓棠、孙浩然、蒋恩钿等同学一起创办《救亡日报》,并经常在报上发表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章。
1934年7月,在巴金的推荐下,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在《文学季刊》卷第三期上发表。《雷雨》是四幕悲剧,写周、鲁两家八个人物,通过三十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写作时“没有那么多顾虑,也没有想到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社会效果”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戏剧论丛》1980年第2期。,但剧作还是接触到了现实阶级关系的某些本质方面,通过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揭露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1935年4月,《雷雨》在日本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成功,获得日本戏剧界和观众好评。此后,《雷雨》在中国天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肯定。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