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为什么古代婚姻一夫一妻多妾,现代婚姻却一夫一妻?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为什么畅销图书打折销售,火爆影片却加价放映?为什么KFC先付钱后用餐,一般饭店却先用餐后付钱?
  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而剩女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易中天能成为“学术超男”,凤姐能一夜走红网络?为什么站票与坐票享受不同,价格却相同?为什么年夜饭价格大涨特涨,春节票价却纹丝不动?
  诸多出乎意料的事件,其实皆与规则有关。现象当中存在非常规则,规则之下产生异常现象。经济学从利害角度理解人们的选择行为,利害不同,选择不同。规则影响并决定着利害,规则变化,利害变化,人们的选择行为也随之变化。
  本书通过经济学这面显微镜,透视规则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几个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与原理,通过环环紧扣、抽丝剥茧般的推敲与分析,一点点破解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的规则密码,把隐藏在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学谜底揭开,让您豁然开朗,满足您的好奇之心,启发您的经济思维,从而使您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现实生活。


【编辑推荐】

  ◎为什么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
  ◎为什么年夜饭价格大涨特涨,春节票价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KFC先付钱后用餐,一般饭店却先用餐后付钱?
  ◎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
  ◎为什么易中天能成为“学术超男”,凤姐能在网络一夜走红?
  ◎*见怪不怪的生活案例,*意想不到的趣味解读,为你揭开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经济学秘密和潜规则


【前言】

  今天,市面上的经济类图书犹如繁星点点,令人目不暇接。可惜的是,她们不是戴着模型术语的专业眼镜,就是穿着劣质粗糙的业余泳衣,想找位既有内涵又能养眼的美眉比寻恐龙还困难。
  与其傻傻等待梦中的她到花谢发白石头烂,不如自己生一个养一个。咱这闺女靓丽俊俏,不长模型,鲜含术语,素养专业,内涵丰富,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旅途中,就能领略经济学的神奇魅力,掌握经济学的独特思维,享受经济学的无穷乐趣。
  这不,当爹的怀着王婆卖瓜般的心情,领着闺女闪亮登场了:她身怀百姓眼前身边出乎意料、生动有趣、五彩斑斓的事件与问题,略带一点历史上那些好玩的事儿。
  古往今来,听说过为妇女立贞节牌坊的,从没听过为男人立贞节牌坊的;有要求古代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从没对男人如此要求的。这是为什么?
  时代变化,思潮涌动,观念进步,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性爱观念越来越开放。与古代“三从四德”、“嫁鸡随鸡”不同,这年头,可以“租个女友回家过年”了,还能“未结婚先试婚”了。现如今,倘若再提“三从四德”那一套,肯定会被当作老顽固,太out。这又是为什么?
  类似的好玩事件与问题还挺多:为什么男人比女人花心?为什么我们会“活得起死不起”?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为什么中国人把面子当宝贝?
  为什么古代婚姻一夫一妻多妾,现代婚姻却一夫一妻?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提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为什么畅销图书打折销售,火爆影片却加价放映?为什么肯德基先付钱后用餐,酒店却先用餐后付钱?等等。
  闺女学名“经济学”,研究人的选择行为,她说行为受利害影响,利害变化,行为随之变化。比如吹牛不上税,满嘴跑火车的“牛人”一抓一大把,但吹牛达人一踏进税务局,立即变成老鼠遇见猫,吹的牛不如小孩吹的泡。许多吹牛公司都有两本帐,一本给税务,用来装孙子;一本给银行,用来充大爷。
  种种规则影响着人们面临的利与害,规则变化,利害变化,行为随之变化,上述让人好奇的事件与问题都与规则有关,闺女会在书中为您一一破解。“规则是只大染缸”,水容于器,器方则方,器圆则圆;人处于缸,遇红则红,遇黑则黑。
  以前干部讲究论资排辈,越老越吃香,召开干部大会,苍颜白发一大片;邓小平主政后,主张干部年轻化,于是“年龄是个宝”,召开干部大会,朱颜乌发一大群。
  改革开放前,农民在公家大田劳动,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当时比的是谁的偷懒技术好,谁能舒适自己又不让队长发现,谁就是高手。家庭联产承包后,公家的地成了自个的田。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个人,却变成了比赛谁的经验足技术好,谁更用心用力,谁的产量高了。
  和平发展年代,人们追求苗条高挑,有人喝牛奶打篮球,还有人购买增高鞋,于是姚明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要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不起,姚明面积太大,运作太不灵活,更易负伤牺牲,因此,潘长江式的英雄人物就增加了。等等。
  闺女的眼光好比X光,她能透视各行各业各种各样让人好奇的潜规则,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娱乐与生活等诸多场景。听她讲述尤如看福尔摩斯或狄仁杰侦破案件一样,既紧张刺激,又轻松有趣。她将运用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通过环环紧扣的推敲与分析,一点点破解日常生活中的潜规则密码,以满足您的好奇之心,启发您的经济思维,让您更轻松、更有趣地享受现实生活。
  王兴康
  2011年8月


【作者简介】

  王兴康,1976年出生,知名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1999年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财政系,21世纪初,接受北大林毅夫与周其仁教授课程培训。专注从日常生活的视角解读经济学,致力于把高深的经济学思维通俗化、常识化和普世化,著有畅销书《价格的奥秘》。


【目录】

第一章?无奇不有的政府权力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何杀尽功臣?
 中国古代太监为何总能受宠掌权?
 为什么说降低个税才能放水养鱼?
 为什么政府号召献血医院却依然“贫血”?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把面子当宝贝?
第二章?行业老大的算计与逻辑
 15.5元的药品为啥卖到213元?
 为什么养生“神医”层出不穷?
 为什么我们会“活得起死不起”?
 天价住房都是土地流转惹的祸
 为何微软的垄断行为反而能造福大众?
 为什么不是会员就不能进入高尔夫球场?
 为什么年夜饭价格大涨特涨,春节票价却纹丝不动?
第三章?国企体制内的咄咄怪事
 为什么国企领导能上不能下?
 为什么国有企业长期养“黄牛”?
 为什么民企福利发现金,国企福利发实物?
 为什么计件工资还要另加奖金?
 为什么一般企业是股份制,法律事务所却是合伙制?
 为什么股票买卖与进价毫无关系?
 为什么品牌商品和一般商品成本相同,价格却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不是上帝?
第四章?让人感慨万千的中国教育
 “高中航母”是怎样炼成的?
 为什么大学生没事就逃课?
 大学生为何喜欢用书占座?
 中国学生为何考试厉害,动脑不行?
 教师节缘何成了“教师结”?
 八名教授为何招不进一位国学“天才”?
 湖南卫视得罪了哪个学校?
第五章?形形色色的后现代婚恋
 为什么古代男人妻妾成群?
 为什么古代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盲婚是怎样炼成的?
 为什么以前流行多子多福的观念?
 为什么家庭中男性一般比女性大?
 为什么网恋蔚然成风?
 为什么剩女这么多?
 为什么男人比女人花心?
 为什么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
第六章?丰富多彩的衣食买卖
 衣服贵贱不在用料多少
 为什么大型商场往往一楼卖首饰二楼卖服装?
 为什么买卖双方都不愿意先开价?
 为什么6分钱的卷心菜摇身一变成6毛?
 为什么肯德基提供优惠券,快餐店却不提供?
 为什么肯德基先付钱后用餐,一般饭店先用餐后付钱?
 为什么自助餐按人收费,超市按物收费?
 为什么住房大量预售,苹果却现售现卖?
第七章?交通运输的奇形怪状
 为什么站票与坐票享受不同,价格却相同?
 为什么杭州到安徽的班车比安徽到杭州的贵?
 为什么出租车偏偏在繁忙时段交接班?
 大卡车为何大超载?
 中巴车“拉等飚”乱象是怎样消失的?
 为什么机票经常超卖,电影票从不超卖?
 为什么“8”字车牌特别金贵?
 为什么“摇号”走俏豪华汽车?
第八章?五花八门的大众文娱
 为什么旅游景点卖的东西特别贵?
 五星级酒店缘何没有绝色佳人?
 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
 为什么王菲与刀郞的CD价格竟然相同?
 电影院的爆米花为何比其他地方卖得贵?
 网上买书为何越迟越便宜?
 出版社策划的图书为何不如民营公司?
 为什么畅销图书打折销售,火爆影片却加价放映?
第九章?网络时代的各路牛人
 凤姐是如何出名的?
 裸模苏紫紫为何不可以一脱成名?
 为什么说周立波的“网意自宫论”话糙理不糙?
 “超级女声”是如何红透中国的?
 为什么易中天能成为“学术超男”?
 陈光标为何高调慈善?
 政府若要“逮捕炒家”,郞咸平该自首认罪
第十章?别具一格的学问之道
 孔子是位经济学家
 葛朗台都是活雷锋
 “中庸之道”这老古董还中用吗?
 为什么中国的古文比现代文写得好?
 为什么美女更爱打扮?
 新世纪为何重现“重男轻女”现象?
 “中国两个经济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欧美经济危机都要怪中国?


【媒体评论】

  经济学是经验科学,日常生活是经济学的实验室,好的经济思想要不断以街头巷尾的现象进行印证。
  ——香港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张五常
  学问是我们观察日常生活的向导,日常生活是寻求学问的真正场所,只有不断地在学问与现实之间来来回回,我们才能学到些什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周其仁
  作者师从周其仁,本书作序谢作诗,内容着眼生活,观点新颖正确,推荐!
  ——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薛兆丰
  思想如鱼,生活如水,一切好奇别样生活与背后奥秘的读者朋友,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职务,不妨读一读这本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 谢作诗


【书摘与插画】



【免费在线读】

  为什么美容院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
  单位隔壁有家“紫罗兰”美容推拿店,主业是推拿,兼做美容与理发。该店推拿分韩式、泰式与中式三种,每次价格分别50元、40元与30元,时间分别为80分钟、60分钟与60分钟。店内员工是清一色的外地美眉,美容院收入由老板与小姐分成,每种推拿皆是六四分成,老板拿六成,小姐拿四成,包吃包住。
  与推拿小姐报酬不同,保姆工资是按时计算的。像我们这里,长期的保姆每天照顾小孩、买菜烧饭、洗衣拖地,工作6小时,每月工资1200元;临时的保姆,拖地擦窗的每小时15元,只擦窗的每小时20元,每到逢年过节,工资随行情上涨。同样是服务行业,为什么美容店小姐拿分成工资,家庭保姆却拿计时工资?
  大家可以试想,如果美容院小姐也拿计时工资,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也按时付钱,比如每位小姐每月2000元,那么,小姐肯定不会努力工作。反正貌如恐龙,技能不咋地,服务不咋样,生意门庭冷落的小姐每月2000;貌若天仙,技能了得,做得努力,客户高兴,客似云来的小姐也是每月2000元。那么,小姐何必好好打扮,何必提高技能,何必努力工作!进一步说,天生丽质的小姐何必来此?
  虽然每位小姐上班时间一样,但每人的长相、工作技能与服务态度,却可以千差万别。而相貌、技能与工作态度对吸引客户相当重要,对生意好坏相当重要。如果采用计时工资,小姐的相貌、技能与工作态度均会下降,美容院生意也将下降。
  为了吸引美若天仙者,提升小姐推拿技能,提高小姐服务态度,收入分成方式应运而生。在分成方式下,各个小姐的相貌、技能与工作态度可以通过客户多少体现出来。美若天仙的,技能高的,服务态度好的,她的生意自然也好,收入自然也高。老板与小姐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小姐收入高,老板收入自然水涨船高。这就是美容院为何采用分成工资的原因。
  那家庭保姆为何采用计时工资而不用分成工资?因为保姆的姿色对做的家务的质量关系不大(请小保姆为了欣赏者除外)。另外,不像美容院小姐的服务技能和态度与生意密切相关,一个家庭保姆,小孩带得好不好,饭菜做得可口不可口,地扫得干净不干净,窗擦得明亮不明亮,这些都能方便地看出来。一个保姆家务做得不好,下个月换掉就是了。
  这种情况下,保姆工资按时计付是合适的。如果采用分成,反而十分麻烦。首先,分成的目标很难选择,保姆的工作比较琐碎,选择什么作为分成目标?扫地次数吗?擦窗次数吗?还是洗衣件数?看来看去,没有合适的指标。
  而且,不像客户数量是多是少,一目了然,计量方便。如果选择扫地次数为分成指标,保姆说今天上午打扫了3次,你说只有1次,该如何解决?而且,只要打扫干净了,打扫几次根本无关紧要。也就是说,保姆的工作琐碎,每样工作都微不足道,选择分成目标较难,计量与监管也麻烦,所以,家庭保姆采用计时工资而非分成工资。
  总而言之,个人能力对工作效果影响越大的,工作努力又难以识别的行业,往往采用分成工资;反之往往采用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比如推销员,个人能力对营销业绩影响较大,工作态度难以识别,往往按销售额提成;制造业的工人,个人能力对工作业绩影响也大,但工作态度容易识别,查看产量就一目了然,往往采用按件工资;厂里的秘书,个人能力对工作业绩影响不太大,工作容易识别,往往采用按时工资。
  为什么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
  现在的世道人心,好像有点不咋地,俗话说:“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主要指不小心“失足”,比如当“三陪”与“二奶”,相应地,男人变坏指与变坏的女人在一起,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然,俗话所谓变坏男女指总体而言,现实中,有钱变坏的女人与变坏有钱的男人,也都存在,数量少点而已。让人好奇的是,俗话为何不是反过来讲“男人变坏就有钱,女人有钱就变坏”?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道理?
  从经济角度看,人的行为选择都是趋利避害的。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选择“变坏”或者“有钱”都是趋利避害的结果。男女生理特点使得两性“变坏”与“有钱”面临的利害不同,因此导致“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
  “女人变坏就有钱”
  从生理的角度看,女性的黄金时段来得早:美貌、身材、风韵、生育,都集中在青年时期,人到中年已大功告成。男性则相反:风度、经验、事业、财富,往往要到中年以后,才初露端倪。
  失足行业吃的是青春饭,面老珠黄者没资格进入。青春饭有年龄的限制,导致从事者减少。另外,此项行当以美貌为主要资本,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没有竞争优势,美貌这个要求又淘汰了不少竞争对手。
  还有,失足毕竟不是体面事,人言可畏,道德歧视,是不得不承担的行业风险。在世俗眼光看来,“失足”女人从床上下来那一刻起,在人心中就开始贬值了。如果女人把一切都给了坏男人,那么,除了一张结婚证,失足女还可以留给未来的丈夫些什么?
  除了身体价值外,失足女从行当中学到的主要经验与技能——如何服伺男人、如何讨男人欢心之类,除了以后用在老公身上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多少利用价值。失足行当技能通用性差,折旧贬值快,不像工人打工,商人做生意,从中学到的经验,下次再就业仍然有效,通用性比较好,折旧贬值较慢。
  年龄要小,相貌要好,行业知识通用性差,折旧贬值快,还得承担巨大风险,能够这样“过五关斩六将”成为花木兰与穆桂英式的人物的女人,数量实在有限。“物以稀为贵”,从事这行当的收入自然就高,这就是“女人变坏就有钱”的含义。
  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变坏就有钱。年龄大的,貌不美的,即使想从事失足行业,“有钱”的程度也要大打折扣。同样,符合上述标准的男人,要想变坏的话,估计收入也不菲。
  “有钱”的问题算是解释了,但还存在另外的问题:为何“变坏就有钱”的主角里,男人所占比例远低于女人?有人可能会说,男人对此项服务需求较大,女人对此项服务需求较小,这种说法好比写作文,推理不清楚,结果不明确。下面我们就来求解一下“男人变坏”这道算术题。
  “男人有钱就变坏”
  男人的生理变化与成就时间与女人不同,男人的黄金时间不在青年而在中年,人到中年经验、知识、财富、身份、地位、风度等都拥有了。从生理方面讲,随着时间与岁月流逝,男人的体力与精力比女人衰退得慢,“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这为男人变坏提供了体力与精力保证。
  女人色貌如花的时间来得短,男人精力充沛的时间来得长,女人会更珍惜利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而男人更多关注的是较长时段内的增值。这就好比一台机器,折旧贬值快的,你会早用多用它;折旧贬值慢的,你不会在意一时,更会注重整个时段的利用价值。
  追求总体利用价值的男人,分配时间精力的合理方式是早期投资后期享受。年轻的时候,要经验没经验,要地位没地位,要财富没财富,有的仅仅是年轻人的闯劲与活力。在“三没一有”条件下,年轻男人没有“变坏”的资本与可能,一般男人年轻时主要做两件事情——“往上爬”与多赚钱。
  但随着时间流逝,职位上升,财富增加,再想提升职务,获取更多财富,难度就大多了。从办事员爬到股长位置,一般比较方便,但想从处长爬到局长,难度就大了。财产从10万到100万容易,从100万向1000万迈进就难多了。
  经济学把这种随着数量、程度增加难度增加的规律,叫做边际成本上升规律;对应地把随着数量、程度增加而价值减少的规律,叫做边际价值下降规律。比如爱情七步曲:初识-甜蜜-无趣-腻烦-厌倦-逃避-再见,一步比一步无趣。
  同样,随着年龄增加,岁月流逝,男人的地位与财富水涨船高,但获取地位与金钱的边际成本上升,边际价值下降,从地位与金钱上获得的净收益下降,此时风流的代价降低,于是“男人有钱就变坏”了。
  裸模苏紫紫为何不可以一脱成名?
  苏紫紫,女,1991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二年级学生,也是每场五百元报酬的全裸模特。两个天壤之别的身份,让90后的苏紫紫陷入争议的漩涡。在一片争议声中,与凤姐一样,她也迅速蹿红网络。
  有人说她的艺术离色情只有一步之遥,指责她给女人丢了脸,责问她“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谴责她“赤裸裸地炒作”。其实炒作并非什么贬义词,不去说如今炒作无时不有、无地不存,所谓炒作几千年前就有了,从伯乐相马到吕不韦一字千金,再到陈子昂摔宝琴。这些流传千古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事物本身是值得关注的与肯定的,用点所谓的手段也往往是必要的。
  除了炒作说之外,谴责也好,支持也罢,也都只是一种价值判断。如前所述,价值判断是最最简单的智力游戏,好比喜羊羊也知道灰太狼坏美羊羊好,但喜羊羊不会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逻辑推理。为了显示我们高于喜羊羊,有必要对裸模事件进行经济分析与推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每个人的行为不但影响自己,也往往影响别人。苏紫紫当全裸模特,不但有她的艺术与金钱追求,也对一般民众产生了影响,所以有人认为她伤风败俗,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说个人行为对别人的影响,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有:街上走来一位美貌如花的佳人,路人看着赏心悦目;要是遇到一位貌如车祸现场的恐龙,你会肃然而恐。在公园散步,顺便能欣赏美景;要是遇到一对男女在Kiss,一般人会避之唯恐不及。
  经济学称前者有正的外部性,后者有负的外部性。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CecilPigou)的分析与建议,前者,我们得付钱给美女或者公园管理者,后者,恐龙或者Kiss者得付钱给我们。
  他认为,如果众人不补尝给美女与公园,美女将减少出行,公园将少建,人们的享受就会减少。同样,恐龙与Kiss者得补尝给路人,否则的话,恐龙出行将增加,Kiss者将普及,同样会将降低众人享受。
  这种分析忽视了众人的影响是相互的。是的,美女街上走,的确给路人带来了愉悦,要是路人得因此付钱给她,那么路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处理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看何种方式可以使路人与美女的好处最大,而不是一见好处就给钱,一见害处就补偿。
  要是美女向路人收费,路人就会拒付,美女与路人就会起争执,就得花费时间与精力。争执的结果往往是美女收费不成,路人仍然我行我素,然而用于争执的时间精力却不创造财富,对谁都没好处,是种浪费。
  对小偷的处理往往就不同了。小偷的行为对社会有负的外部性,各人为了防偷不得不花费心思与资源,比如各家各户安装门锁,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等。减少小偷就能节省防偷资源,提高众人的好处。所以,街上有人喊抓小偷,前去抓的人会比较多。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金华发生过一起狗咬人事件,报纸报道说张三家养的狗咬了路人李四,李四向张三索赔,张三不给,认为是李四自己不小心,狗才咬到他。李四认为是狗咬了他,错在狗的主人没有把狗管好,责任在张三,张三得赔偿,于是把张三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的判决是狗咬李四责任在张三没有把狗看好,张三得赔偿给李四。法院认为,要是路人有责任防狗咬,那么人人走路都得小心翼翼,要么穿着铁甲,要么拿根棍子,很是麻烦。
  相对路人而言,狗的主人管理狗就方便多了,主人不在时,一条铁链把狗锁起来就是。很明显,相对路人,狗主人管狗防狗的代价更低,让他管理效率较高。
  同样地,苏紫紫当裸模也会对别人产生影响,有人觉得她伤风败俗,“为难女人”。问题是,如果不让苏紫紫当裸模,对她也会有损害。而且,如果你不喜欢、不认同她这种做法,可以不闻不问,不会造成现实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以道德批人与杀人对被批被杀者危害极大,批人杀人者受益有限,最多获得意淫的好处。比如苏轼因诗获罪,岳飞“莫须有”被杀,对此等因言获罪,诛心杀人之事,世人无不扼腕叹息,痛心疾首,痛恨那昏庸的君主。
  同样道理,面对苏紫紫当裸模,也不能以道德君子自居,对她说三道四,甚至鄙视谴责。因为这种处理方式,对她压力与危害较大,谴责者却什么也没得到。
  一般认为宽容是一种美德,因为宽容者对己没有危害,却成全、幸福了别人。用经济学语言讲,这种自己不受损,却能让别人增进好处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理性的做法是从社会总收益的角度看待与处理外部性问题,不以个人道德评判别人。宽以待人能够不妨碍自己,又幸福别人,这才是符合效率的理性态度。从这个角度讲,苏紫紫当不当全裸模特完全是她自己的事情,应该由她自主选择。只要她没有触及他人利益,就应该发挥宽容的美德,尊重她的选择,成全她的幸福。
  为什么我们会“活得起死不起”?
  这年头,“骨灰盒比电视机贵”、“坟墓比房子贵”、“活得起,死不起”。继“经济适用房”后,宁波北仑推出了4800元和7800元两款“经济适用墓”。该公墓每座1平方米,用花岗岩制造,原价10000元以上,只有具有当地户籍的困难家庭才能申请购买(2010年10月27日《钱江晚报》)。
  推出“经济适用墓”说明墓地价格已然非常之高,这正如住房价格不合理,才需要推出“经济适用房”一样。以深圳为例,墓地价格直逼豪宅,涨速与房价相当。实地观察发现深圳墓地价格的确一路看涨,最便宜的也需1.5万元,最贵的高达20余万元(2010年4月5日南方都市报)。
  南山西丽报恩福地是深圳主要墓园之一,这里新开发的墓地——永安园墓地,每个不到4平方米,开价从122000元到188000元不等,均价接近每平米4万元,直达深圳香蜜湖豪宅均价。这天价坟墓到底是怎样盖成的?
  物品价格由供求竞争决定:购买者增加,需求竞争加剧,价格上升;供应者增加,供应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如果行业是垄断的,供应者减少,供应竞争减弱,价格就要上涨。墓地的确是垄断经营,截至目前,我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办机构不足两成;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
  行业垄断导致供应不足,而殡葬需求又具备一定的刚性,在供求夹击之下,殡葬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此情形下,深圳墓地价格直逼豪宅,宁波推出“经济适用墓”,就不足为奇了。
  让人不解的是,殡葬为何能垄断?为何餐饮与服装行业无法垄断?其实,不仅殡葬行业,政府垄断的还有石油、电力、铁路、自来水与教育等。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政府能够垄断的,往往是替代品较少的行业。能够替代殡葬行业的,几乎没有,石油、电力、自来水、教育等,替代品也极少。铁路交通虽然有公路与飞机等替代,可惜得很,这些行业也基本由政府垄断。
  餐饮业却大不相同,替代物品实在是多。光是小吃,就有“兰州拉面”、“过桥米线”、“沙县小吃”、“成都小吃”、“土家火烧”与“印度飞饼”等等。替代物品如此之多,政府想要垄断,困难可想而知,好比你要看住一个小孩,绰绰有余,若想控制一群小朋友,就没这么方便了。同样,服装业花式品种实在是多,政府想要垄断,同样缚手缚脚,困难重重。
  替代品多少是政府能否垄断的关键因素。替代品越少的行业,政府垄断越容易,殡葬行业替代性服务极小,政府容易形成垄断。既然政府垄断经营,加上生产与供应不足,需求又有刚性,这时墓地价格直逼豪宅,甚至推出“经济适用墓”,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
  为什么股票买卖与进价毫无关系?
  人生的烦恼莫过于欲望太多,机会太少,比如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选择就是放弃,有取就得有舍,舍鱼而取熊掌,鱼就是取熊掌的代价;要开车,不喝酒就是代价,要喝酒,不开车就是代价。
  如果你有时光机,你想回去做什么?1.重温美好时光;2.弥补一个遗憾;3.回去见一个人;4.好好学习。在你心中,会对4个选项排出一个重要顺序,你肯定会选择最重要的那个。放弃3个机会中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代价,也是经济学所谓的成本。成本影响选择,放弃的其他机会对你的选择没有影响,无论它有多么重要。
  如何权衡取舍是衡量个人成熟与智慧的重要标准,比如小孩往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意放弃,只有成人才会权衡利弊作出合理选择。理性人的行为倾向是趋利避害,追求较大收益,避免较大成本。
  成本与选择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比如你过去做了一件事,历史上有所付出,由于没有时光机,不能回头重新选择一次,这个付出就不是成本,不影响你现在的行为。让我们从这个平平无奇的概念出发,说明成本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揭示散户炒股屡战屡败的原因,指出正确的理念与做法是什么,再一般化说明成本对个人选择与生活的影响。
  股市中,太多的散户具有这样的心理:这个股票是10元买的,要是股价跌到10元以下,坚决不能卖掉,否则我便亏了。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头脑中没有形成成本概念,误把历史事件当机会,误把历史成本当成本。
  10元钱买入的股票,那是历史事件了,不可能再回到从前重新选择一回。既然历史无法改变与选择,付出代价无法挽回,过去的事情本身就不再影响当前决策。
  以10元价格买入股票,你面前的机会是卖掉或持仓,卖掉的收益是保留的成本,保留的收益是卖掉的成本,影响卖掉或者保留的唯一因素是股票接下来是涨还是跌。
  倘若你预期会涨,那么保留的收益增加,即卖掉的成本上升,你就应该保留。同样,要是预期会跌,保留的收益下降,即卖掉的成本下降了,你应该卖掉。无论是买还是卖,与你过去是10元、20元还是1元买入毫无关系。
  有的散户10元钱买入股票,眼看着它一路往下跌,跌到进价之下。由于误认“历史成本”为成本,产生了“不赚不卖”的想法,他就一直拿着,不管基本面是否在恶化,技术形态是否破坏,宏观形势是否改变。
  在他眼中,现在的股票价格是否比10元高,才是他是否出手的唯一标准。于是一幕幕周而复始的悲剧开演了:10元的股票,慢慢跌到了8元,5元,甚至3元,这个时候,散户往往恐慌了,生怕股票价格会跌到1元去,最终选择了出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一卖往往灵验得很,你刚刚前脚把股票卖掉,股价立即从3元涨到5元,10元,甚至15元。由于被“历史成本”误导,认为以前3元卖掉的股票,现在3元以上买入,又是亏了。在这种错误观念引导下,你又只能作为一位旁观者,眼睁睁看着股票价格步步高升,却无能为力。
  从成本角度看,当股票在3元以上,你面临的选择还是两个:买与不买。买的收益是卖的成本,卖的收益是买的成本。当你预期3元的股票还会涨时,买的收益上升,即卖的成本上升,就应该买入,这与你过去在1元、10元还是15元卖掉这只股票毫无关系。
  “不赚不卖,否则就是亏钱”,一般的股民这样想,也这样做,随着时间流逝,最终逃脱不了亏损与失败的命运。说到底,他们的错误与亏损源自不明白成本概念,误认历史成本为成本。
  说完股票价格、历史成本与股市收益的关系,再来说明基本面与股价的关系,道理也类似。许多散户朋友往往按基本面炒股票,业绩差的他们就不买。这又犯了把历史机会当机会,历史成本当成本的错误。
  从基本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