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对孩子,家长从来“舍不得”,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失败、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一输到底,事事为孩子强出头。
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三岁已经学会上网,五岁便学会三种语言、四种乐器,七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该说是被牺牲掉了。
  金钟罩下,圈养出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教育生态抓狂,“怪兽家长”横行,学校成了“斗兽场”。
  屈颖妍的新作,像一口清泉,文章风趣默之余,也让家长静静反思,时刻警醒,过分望子成龙也是罪。


【编辑推荐】

  在为人父母之前,必须阅读的一本书。
  都说而今的孩子是怪物,他们过于自我,过于早熟,他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穿梭,他们小小年纪就到世界各地去开拓眼界,只是,他们在得到的同时,似乎也丢失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怪兽家长”源于日本的教育界,还有一个词,“目空”,同样源自日本。现在的孩童,眼睛里就是目空一切,缺少了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
  但是,这一切不能都怪孩子,因为他们是在大人的言传身教和社会的耳濡目染下成长的,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这个社会的成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告诉他们身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意义和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从婴儿期抓起。


【作者简介】

  屈颖妍,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曾任电视编剧、电影助理制片、中学教师、记者、编辑、副总编辑、杂志顾问。
现为浸会大学新闻系兼任讲师,并于《明报》副刊、《明报?教得乐》、《明报》网站撰写专栏文章,亦曾于《苹果日报》、《新报》、《东周刊》、《快周刊》、《教协报》撰写专栏。
  著作有:《怪兽家长》、《石破天惊──杰出华人指挥家石信之》、《一家爽一爽》、《亲亲*》、《超人师奶与三囡囡》。
书中插画由林家三囡囡提供:(由左至右)林起莹(12岁)、林起菲(9岁)、林起晴(10岁)。


【目录】

序一序二序三自序 我们都是“怪兽家长”Chapter 1 一张学做人的证书“怪兽家长”诞生记四点钟的女巫校门是非地泛滥的爱等待“反畸形教育”家长群组一张学做人的证书熬和等的历练让孩子堕进悬崖一分都不能少职业这一栏京都出游计划玩乐是罪?未读万卷书,已行万里路生在瘟疫蔓延时不成长的陷阱那盏灯,就是法律给妈妈的生命留点白钱和快乐中间的等号心灵的考卷让孩子预见大结局Chapter 2 新世代焚书坑儒没有迂腐,也没了尊重所谓良师杀鱼的凶手没反应是最普遍的反应走堂校长男我们都在虐儿last minute的生活态度教师的化学作用天才工厂“小事化大”的教育生态创意也有标准答案不要让自由变成放纵何必赶赢在起跑线十九年前的一场实践教学为何要孩子学修辞?都是唐太宗不好给教科书洒上漂白水通识,不过是一门生意《静夜思》的无限联想(上)《静夜思》的无限联想(下)Chapter 3 家家有“港孩”马尼拉惨剧后投诉文化“富士康”的暑假孩子们的LV你的孩子,我的任务请她们蜕掉那层皮!一家人的行囊新龟兔赛跑我是终结者孩子的穿衣之道串门子大冒险旧衣服的新生学会放手我家的“叶刘”男儿膝下有……求职死因拾金必昧“菲”人生日会瓜子大王没有异性朋友的童年吃一顿安乐茶饭友情,一样可以海枯石烂赚钱从娃娃抓起Chapter 4 为什么要有三姐妹如果只有咱们俩挑战李嘉诚三个臭皮匠一颗石子车厢内的IQ大轰炸脖子上的回形针我家三个“曾灶财”我的志愿铁路上的路盲怀念山居岁月望天打卦吃狗粮的妹子生活撷趣回忆,在垃圾堆里……第一次听交响乐四川的伤疤爱回家争宠“宫心计”噪音回归第四个女儿四小乖关门放狗遛狗记两条藤条的剑道你的眼里有我后记 圆一个小女孩的作家梦小树


【媒体评论】

  “怪兽家长”大家谈
  教师篇:
  @Jude:教育有问题,家长是共谋。
  @李老师: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无从下手,需要接受再教育。
  @我是孩子王:家长们忘记了,什么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忘记了成功的标准其实未必只有学历、身份和地位。一个人,只要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对家庭负责,让家人感到幸福,对社会有益,就是一个成功者。
  @校长男:统一步调、统一方式的教育,以及没完没了的课外班、作业,使一个个活泼的孩子提前成了小老头、小老太太,失去了孩子本有的天真。
  @Lydia: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入学后,所有的教育工作都交给老师就可以了,家长本身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花一世界: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应酬多,没有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孩子只有一个,他的童年也只有短短那几年,过去了,就不会再重来。
  家长篇:
  @朵朵果果:前有“虎妈”,后有“狼爸”,而今做父母的变狼变虎又变怪兽,孩子们见了亲生父母就像小怪兽碰见奥特曼、喜羊羊遭遇灰太狼,一个个除了怕就是躲,亲子关系陷入僵局。孩子们,爸爸妈妈其实是爱你们的,只是爱错了位,于是狰狞的怪兽出现了。
  @老爸有话说:我是他爸,怎么教育孩子是我自己的事,我就想让孩子按我的教育思路走,我就想把孩子所有的潜力尽可能挖掘出来。现在谁不投资,谁的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惰性太强,放任自由怎么进步?
  @默墨:我们的家长怎么了?《怪兽家长》像一面镜子,让身为家长者反照自己,是否在无意间也加入到了“怪兽”的行列?
  @安娜妈妈:每天送我的女儿去幼儿园,都希望老师能充当我的“第三只眼睛”,将女儿在幼儿园中做的事、说的话统统告诉我;现在家里往往只有一个孩子,真的希望老师对待孩子能像我们家长一样上心。天天为此事纠结,去不去幼儿园成了一大心病,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患上了“怪兽家长”的病!要想孩子学有所成,放平心态最重要,不如学学“慢养之道”,凡事不心急、不揠苗助长,要顺其自然,让我们都做一个快乐的人。
  学生篇:
  @菲菲:“鸭梨”(压力)很大啊!我不想上什么奥数班了,听不懂!我更喜欢跟妮妮她们玩儿。还有那次的海底世界,我都好久没去了。
  @彭磊爱网游:都说当家长不容易,我觉得当孩子更不容易!在学校被老师骂,回家又被家长骂,甚至挨打……温暖何在?就算我不玩游戏了,你们能对我这个“差生”好点吗?
  @小轩:爸爸妈妈,我长大了,别总说我们还小,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怎么做我才会真正开心。我们是朋友不是仇人对吗?
  媒体篇:
  @张坚庭(香港导演):我看屈小姐的文章肯定她没有嫁错郎,在家中嬉笑怒骂,不多提丈夫如何如何,但都有他的影子;形容女儿们的微尘碎事,呵骂有致。在一个母系社会当领袖,有如无兵司令趣事盎然。家家有本教子女的经,这一本你不可错过。
  @黄明乐(香港作家):《怪兽家长》像一帖凉茶,让家长在变身刑警狱卒快要把孩子处死的边缘,临崖勒马。
  @helena(对外汉语老师+自由撰稿人+编剧):一个人如果学问不好,还可以继续学,他最多也就是“次品”或“废品”而已,但是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那么他就有可能是“危险品”。要知道“危险品”是很可怕的!然而,在我们这个怪兽世界里,每天都在大批量制造“危险品”──怪兽儿童。原因无他,只是这个世界里的每个人都把别人“预设”为怪兽模式。于是,一代又一代,循环往复。要打破这种循环,请先学习不做“怪兽家长”。


【免费在线读】

“怪兽家长”诞生记友人告诉我,她们将全家总动员带孩子去上海看世博,我惊叫:“你家儿子才一岁啊!”“对呀,所以要全家总动员啊!”她的“保姆”人数,包括他们夫妇俩、公公婆婆,外加一名菲佣。
五个大人带一个孩子出游是怎样的盛况?朋友辩解:“我哪里夸张7邻居那位太太七个带一个!”那七个,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孩子的父母加菲佣。
像古代皇帝出巡,就差一辆马车几头象了。
都说香港孩子被宠坏了,这对孩子来说似乎有点不公平;一个人宠不坏,两个人宠不坏,六七个人一齐宠,坏的几率就会很高。
有个体育老师告诉我,今天的孩子都不愿意“坐在地上”,球场也好、礼堂也好、户外大草坪也好,你一声令下“原地坐下”,十有八九都没反应,孩子们慢慢腾腾、不情不愿,有的找废纸,有的分纸巾,小心翼翼地垫着屁股,勉勉强强地坐下来,就像屁股沾了狗屎一样,看得出,大家都坐不安乐。
“都是少爷和小公主,当妈的教他们,地上脏,千万坐不得!”老师没好气地说。
类似的状况我也经常领教,问题源于我家养的一只狗。亲友到访,大狗相迎,今天的孩子鲜见活物,不十白狗的总爱摸完狗头后就挨着狗的身子。
旁边的家长,通常第一时间会告诫他们:“哎,摸完一会儿要洗手啊!”跟动物接触完要洗手固然是应有的清洁态度,但凡事都在第一时间想到 “干不干净”这个问题上去,也是香港家长的普遍育儿准则。
摸完一只狗或是一只兔子,父母总是在耳边“洗手、洗手”地呢喃催促,只会混淆孩子的视听:我刚才是不是摸了一堆粪?还是一团细菌?孩子小的时候,做家长的最关心的是“干不干净”;等孩子长大了,父母的关注便迅速转移到“有什么用”上面去。
参加童子军,有什么用?学跳舞,有没有份去比赛?卖旗①,会不会有人给记优点?入校队,升中学时会不会加分?交流团,去完有没有证书拿?回学校做义工,对孩子多少有些好处吧!去内地,不如去日本滑雪吧!放完假回学校也有得讲……画幅画参加比赛,拿到奖找学校就有把握了!学弹琴,起码到时候找不到工作,还可以教琴为生!每走一步,我们都功利地计算周详。
要抉择,先往自己的“好处”上想;遇到事,却总往别人的“坏处”上看。
“老师,如果教室开冷气,请你记得替我家孩子穿外套,他总是不肯自己穿衣服的。”有位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要求,那个孩子已经是个三年级的学生了。
“我可以提醒他们穿衣服,但是我不会替他穿的,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要求,我们就教不了书了,一堂课四十分钟全用来穿衣服好了。”班主任的态度强硬。
“那我去跟校长说,如果我的孩子不小心得了肺炎什么的,唯你是问! ”家长遇到难题,第一时间不是检讨,而是问责。
为什么孩子跌倒了要归咎于学校的地板,而不是叫孩子以后好好走路呢?我家二女儿在幼儿园时,曾被同学的腿绊倒,一头栽到了墙角,血流如注地送到急诊室缝了三针,额角从此留了道疤。旁人在第一时间叫我找个律师告学校:“他们没有做好保护措施,墙体没有包软垫,一定告得了,包你有钱赔!”我莞尔,怪只怪孩子的脚跟没长眼睛,走路莽莽撞撞的。头上留一道疤,对孩子来说既是警示,也是一段温馨的回忆:“那次黄校长送我一包蓝莓馅饼,怕我在急诊室饿了没东西吃。”今时今日,女儿吃过很多不同款式的美味曲奇,但最爱的还是那包在超级市场随手就能买到的蓝莓馅饼。
有两个字叫“舍得”,只有”舍”了,才会“得”。对于孩子,我们从来都是“合不得”的,舍不得他们跌倒,舍不得他们受伤,舍不得他们失败,事事为孩子强出头。
在“金钟罩”下,我们圈养出了一个个没痂没疤的完璧孩子,也孕育出了一群群张牙舞爪的“怪兽家长”。P20-23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