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

  新中国成立后首出版

  *全本宋拓《淳化阁帖》

  清代大收藏家李宗瀚及子孙三代、民国大收藏家许汉卿先后秘藏

  乾隆帝御览《四库全书荟要》摛藻堂本中的《淳化阁帖释文》另册影印于后

  原帖有部分残缺字,编者择取「懋勤殿本」《淳化阁帖》,补印于各卷之后

注:
现有购书读者反应仅仅在**册中找到“出版说明”,并没有找到相应的书号,印刷时间、印次、印数等相关材料。出版社特别在此申明,该书为正规出版物,为了保证《宋搨淳化阁帖》原汁原味的呈现,各类信息皆在*后一页的版权页中明确标识。购书读者可仔细查询。


【目录】

卷 历代帝王书
第二卷 历代名臣书
第三卷 历代名臣书
第四卷 历代名臣书
第五卷 诸家古法帖
第六卷 王羲之书
第七卷 王羲之书
第八卷 王羲之书
第九卷 王献之书
第十卷 王献之书
第十一卷 钦定淳化阁帖释文 


【内容简介】

  宋代淳化三年,太宗帝命侍书学士王着选择内府藏歴代法书,摹刻于板上,拓赐给朝中重臣,这便是著名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十卷。收录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一百零三人的四百二十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尔后,南宋及明清时代,《淳化阁帖》又有一些传刻本相继面世。

沧海桑田。宋太宗时代的初拓《淳化阁帖》早已不复存在,而且,南宋时的传刻本已属凤毛麟角。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套南宋传刻本《淳化阁帖》。此帖有潘祖纯于明代万历年间题跋,故有“潘祖纯本”之称。这套法帖,清代曾为大收藏家李宗瀚秘藏,民国时期为许汉卿收藏。有方家以为,用“早、全、精”三字可以概括其特点。所谓早,是指其为宋拓佳本。全,是因其十卷俱存,且无补配与缺页。精,是此本摹刻精良。倘若“临川四宝”再增加一宝,此本可谓当之无愧。民国时期,经著名藏书家陶湘力荐,许汉卿曾将其影印出版,但仅有少量印本面市。

  多年来,在图书市场上,全本《淳化阁帖》已是一套难求。编者经数年调研,现将“潘祖纯本”影印推出,以飨读者。与此同时,将供乾隆帝御览《四库全书荟要》摛藻堂本中的《淳化阁帖释文》另册影印于后,为其增辉添色。原帖有部分残缺字,编者择取“懋勤殿本”《淳化阁帖》,补印于各卷之后,供读者参阅。本书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出版的全本宋拓《淳化阁帖》,有其独自特点和其它版本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为此,特采用传统的宣纸印制工艺,双色精印千套,供海内外图书馆及雅好者收藏。


【前言】

保存了我国历史上先秦至隋唐大量书法名作的传世丛帖之祖《淳化阁帖》,尽管至今尚有诸如其收录各帖的确切来源、初祖本究竟是木版还是刻石等种种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其在中国法帖史乃至整个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朽意义,则一向为学界艺林所公认。

虽然从汇编成帙的北宋,一直到数百年之后的明清,《淳化阁帖》的历代传刻,系统庞杂、版本繁多,但其真正祖本,却久已无从得见。即便是翻刻诸本中确属宋刻宋拓、且堪称精善者,亦存世稀少。而其中上海博物馆所藏潘祖纯跋本,当为值得注重者之一。

此本为宋刻宋拓,后有明代潘祖纯万历丙午(一六〇六)题跋,述其当年在潘家之传承大略:“向为余伯祖天泉翁家物。亡伯凤洲罹清河绿林之变,帖几煨烬。侍御姚罗浮为之捕治,而此帖得无恙。后为先太常所宝,今不知何以流落人间。余夙慕是帖,幸获展视,若故人重逢,恍然梦寐矣。”中经万历庚申(一六二〇)吴兴方仁宇重装,署有题记。至清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查升作跋时,帖主已成其友“卓子蔗老”。后入以鉴藏碑帖著名的临川李氏,历经李宗瀚、李联琇、李翊煌三代守藏,并于清宣统元年(一九〇九)付诸石印。民国丙寅(一九二六),许汉卿(福昺)从李氏购得,又于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以珂罗版精印,且有长跋。然以上诸家各跋,均未及此本在明代潘家以前之任何收藏情况或线索。

倘以此本与现存《淳化阁帖》宋刻宋拓诸本中精善者相较,似不乏可宝之处。如同为临川李氏旧藏、又经周湘云、蒋榖孙等近世名家递藏,甚至被有关专家认为是《淳化阁帖》今存可信“枣木原本”的“司空公本”,则仅存六、七、八三卷;后流往海外,为著名藏家安思远所得;又以他获别本卷四,合而为一。二〇〇三年,由上海博物馆斥重金购藏,是即所称《淳化阁帖》“传世善”之本。但质疑此说者,亦有其人。此且不论,而其为不全残本,当是确实之憾。更重要的是,经历代鉴藏、研究各家排比细勘,无论是文字笔画的精凖少误、帖文内容的相对多存,还是刊刻传拓的讲究工细,潘祖纯本均多有可取特点。并且这些特点,与已被有关专家考定为南宋绍兴国子监本、至今仍分藏上海图书馆(卷九)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卷一至卷八及卷十)的潘允谅旧藏本全帙相较,也同样存在。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原清宫懋勤殿本,虽已初步被证为与潘祖纯本同出一石,且因传拓更早而泐损较少、部分字画亦略清晰,然却有填描之处及缺叶补配等;而潘祖纯本则不仅多存原貌,更相对完整。故两本并观,仍各有千秋。又数年之前,有专家对上世纪三十年代归入浙江图书馆的一套《淳化阁帖》刻石残存,重新作了全面细致的清理校勘和研究考订,终确认其当为懋勤殿本和潘祖纯本的帖版原石。如此说成立,则不仅填补了《淳化阁帖》无宋代版刻存世的空白,亦使潘祖纯本及懋勤殿本因成传世宋本中拓刻皆存者而更具学术研究价值。

为此,近年以来,潘祖纯本和懋勤殿本,正日益受到有关专家及研究、爱好各方的更多关注和深入探讨。故长期深藏故宫的懋勤殿本,也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精印行世。而潘祖纯本虽早有石印及珂罗版本,然年代久远,印数有限,亦已稀见难觅。今上海辞书出版社取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许氏珂罗版作底本,复加精印,再广流传,以飨鉴赏研究各家;并附清代《四库全书荟要》中《钦定淳化阁帖释文》,期供参阅。主事者编定付印之际,命述缘起。辞不获允,因稍摭众说,急就成此。不当之处,尚祈方家同好批评指正。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