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禅师空海和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陶继新的演讲对话录。书中针对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现象,从中国古代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呼吁净化心灵、迈向高等心灵、开启高等智慧、走向幸福人生,让人们重新来认识人与人、人与生态、人与万物的密切关系,重新来认清生命共同体的实相。倡导全社会共荣共存,共同构建真正和谐的家园。


【编辑推荐】

  一、本书主要根据两位作者在福建省灵峰寺的相关讲座精心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二、将中国古代儒释道的智慧与现代人生相结合,语浅言深,深入浅出,以故事说哲理,有用并有趣。
  三、空海大师和陶继新老师擅长演讲,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台湾和山东有比较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作者简介】

  空海,本名郭永进,初为中医师。对儒、释、道的文化均有涉猎与研究,对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耶稣、苏格拉底等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空海长年累月地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弘法利生,倡导和平、和谐,宣讲人与生态环境共存共荣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世界一家?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理念。出版有图书15种、DVD19种、VCD16种、MP324种、录音带20种等。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发表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访谈、评论、散文等600多篇,总计400多万字。著有《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等。


【目录】

序:迈向高等心灵
修己立身:经典智慧,坚固生命的根源
 我本善良
  体认良知
  充满爱心
  一心向善
 爱与被爱
  永存感恩
  见贤思齐
 修身三要
  诚信为本
  谦虚好学
  日有所省
修心求和:经典智慧,绽放生命的繁花
 得失随缘
  了悟得失
  知足常乐
 有容乃大
  抚平伤痛
  宽容大度
 淡泊宁静
  淡泊名利
  宠辱不惊
 慧眼识真
  真假财富
  真假幸福
修德育人:经典智慧,伸展生命的枝叶
 教化之道
  以文化人
  真爱错爱
 动心忍性
  吃苦是福
  责任担当
 自强不息
  增强自信
  潜能开发
 兼善天下
  立己达人
  合作共赢
修道悟理:经典智慧,凝结生命的果实
 大慈大悲
  上善若水
  贵而免费
 天下无敌
  争与不争
  消解对立
  天下无敌
 智慧之巅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附录:陶继新再谈经典智慧
 发展成就自身
 做人重于学文
 不谦无以为学
 不信无以立身
跋:生命的互动


【免费在线读】

  【空海】崇高神圣的大爱,是我们每个人的本性特征之一,只是看你有没有把它唤醒而已。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良心,也迷失了大爱之心,所以常常用错爱、假爱来对待别人,但自己并不知道,以致于常常处在痛苦、冲突的世界里面。这种人自以为很爱别人,但是往往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回报:为什么子女不听话?为什么先生不爱我?为什么老婆跟别人跑了?家庭里面每个人都在展现爱啊,但是为什么常常流露出那么多的痛苦?……那是因为不懂得什么叫做假爱、错爱、真爱。如果用错误的爱去对待别人,换来的就是痛苦。
  那什么是错误的爱呢?就是爱的背后有条件、有所求。一个人内心空虚,就会用错误的爱去对待别人。表面上好像是在爱别人,但事实上是通过爱别人,然后希望对方来爱自己,以此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样就会让对方被爱得很痛苦、很不自由。这种错误的爱,会导致很多的摩擦、冲突,因为对方所展现的跟你所希望的有很大的落差,期待落空,从而产生无尽的痛苦。
  所以,我们要唤醒每人本来就具有的纯净高等心灵品质中真正的大爱。这种真正的大爱是由衷地、无条件、无所求地流露,就像太阳不断地送光明、能源给我们,爱护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从来不跟我们讲条件,也不向我们收费,这就是真正的大爱。
  【陶继新】有的人说,我需要这需要那,而且多多益善。可是,人们不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得到的越多,负担也越重。无论外界的生活多么光彩照人,人终归要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我们本来就具有的高等心灵品质提升上来,向内走,你会发现你的心灵是个宝藏。
  得和失,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整体,正如我们的手心手背一样永不分离。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就是一个一直存在但我们往往看不清楚的宇宙规则:有得必然就有失,有失也必然就有得。关键是这个“得”是不是值得的,这个“失”是不是我们应当失去的。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就是说富贵谁都喜欢,但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是不能要的。孔子紧接着又说了:“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一般人都不愿意自己贫贱,但是你不用正当的途径来把它摆脱掉,那也是不行的。
  所以,得和失的定位还需要良心和道德的考量。如果跟你的道德和良心相背,得的再多,也是不义之财,是玷污心灵的杂质,是以失去人格为代价的得,是以丧失心灵为结果的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