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通过实际美术创作与研讨会的经验所开发的创造力启发教程。为了唤醒并激发隐藏在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创作潜能,拥有艺术家一样独特的思考方式,书中结合绘画、雕刻、建筑、表演、冥想等开展了20周别具一格的美术体验课程,旨在运用潜移默化的实践练习提升创造力。


【作者简介】

  金在骏,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经济学系,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韩国国民大学经济学院,是一位画家、美术品商人兼收藏家,可称得上是个现代的文艺复兴之人。
  其著作有《国际贸易与通商协商》《图画和图画的价值》等,合著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读懂文化经济学》及《语言四重奏》。
  作者在首尔大学、庆熙大学和赫尔辛基经济经营研究生院的国际课程上进行创意性启发项目的讲座,通过美术创作来将创意性的启发训练具体化,获得了众多好评。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我们都是有创造力的人
 比尔·盖茨,达·芬奇,费曼
  像比尔·盖茨一样思考
  盛产画家的国家也盛产科学家!
  纯美术便是最有创意的事情
 发现自己的造型语言
  有创造力的人和我们有哪些不同?
  职业画家与业余画家的区别在哪里?
  描绘呼吸的“呼吸绘画”冥想法
  看不见的线与看得见的线的交汇
 进行创作前的身心准备运动
  约施卡·菲舍尔的《我在奔跑》
  我也跑步
  发声与创造力
  观察艺术的眼睛
  Don’t worry!Be happy!
  沉默与冥想
  有创意的人会变得更年轻
  绘画的世界与美术用品
第二章 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唤醒创造力的美术
 第一周关键词——线
  偶然勾画出的线
  消除紧张
  为线赋予生命
  完成第一幅作品
 第二周关键词——脸
  设计脸庞
  说明意图
  评价自己的画
  画声音
 第三周关键词——心
  敞开心扉
  解读内心
  把心装进亚克力板里
  完成亚克力盒子
 第四周关键词——意图
  按照自己的意图画线
  用骰子画线
  在一小块布上作画
  在一大块布上作画
 第五周关键词——我
  画我自己
  常规的我,非常规的我
  关于创造力
  关于创造力
  开发创造力的4个技巧
  过充实的生活
 第六周关键词——方向
  横与竖
  在一大张纸上作画
  画出复杂的内心世界
  演出
  审视创造的过程
 第七周关键词——立体
  制作纸房子
  制作自己
  立体思维
  解释自己
  与作品共鸣
 第八周关键词——建筑
  理解半外部空间
  从精神层面感受建筑
  建筑的创意性
  设计建筑物
  制作建筑物
 第九周关键词——雕塑
  开始做石膏
  打泥坯
  上石膏
  理解石膏雕塑
 第十周关键词——表现
  表现感受
  构思作品
  审视内心
  赋予意义
  理解自己
  表现树木
 第十一周关键词——呼吸,实物拼贴画
  表现呼吸的变化
  制作实物拼贴画
 第十二周关键词——隐藏的东西
  看见隐藏的东西
  表现隐藏的东西
  说出隐藏的东西
 第十三周关键词——临摹作品
  临摹别人的作品
  不同的表现
 第十四周关键词——画方形
  画方形
  有节奏地画
 第十五周关键词——展示,用手画
  观察老师的画作
  成为馆长
  讲解展览
  用手画
 第十六周关键词——百日作战
  帕埃斯图姆神庙与帕特农神庙
  百日作战正式开始
  寻找造型语言
 第十七周关键词——造型语言
  准备工作
  谈论造型语言
 第十八周关键词——生活与美术
  感受无聊
  在画布上画经济学
  用油画刀来作画
 第十九周关键词——材料与道具
  感受美术的力量
  在生活中寻找手法与道具
  同时画出机器与身体
  用图画表现感情
  制定属于自己的概念
 第二十周关键词——各种各样的练习
  寻找多种多样的素材
  种葡萄
  新的经历
第三章 谁都可以像画家一样画画
 创作是艺术家们的专利吗?
 成为一名好设计师的条件
  敏锐的感觉
  能量等级
  耐性
  成为一名好设计师的方法
 写一写评论之类的文章
  朴英勋的空间与错觉
  李康绍——关于艺术的自由性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篇美术评论
  庆州先才艺术中心李康绍个人展观后
第四章 好,现在就开始吧
 创造力课程的结果
 培养小孩创造力的美术教育
  这幅画的题目是什么?
  展览与假期作业
 看世界的三只眼
  尹浩涉个人展
  朴英勋在ALS的首次展览
  黄斗真在ALS的首次展览
 与概念美术共舞
  足球与概念美术
  电子邮件的艺术
  战争的再现
 从现在开始享受艺术吧!
 我眼中的金在骏
译者后记


【免费在线读】

  第一章 我们都是 有创造力的人
  比尔·盖茨,达·芬奇,费曼
  这张照片的标题是“如果是你,你会在这家公司投资吗?”这个由大学辍学人士创立的,由十余个不修边幅看起来像嬉皮士的员工组成的公司,便是33年前的微软。这些人如今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人物,被称为“Bobos”。你从这张照片里找到比尔·盖茨了吗?很难想象,33年后的今天,这个小伙子已经成了在世界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微软公司,也成了一个神话。
  像比尔·盖茨一样思考
  实现这样惊人的成长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其实,一切的开端都源于一个好点子,以及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放弃实现这个好点子的坚定意志。曾经有人对YBA(YoungBritish Artists)的代表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说:“你的那些画,其实我也能画出来。”达明安·赫斯特回答道:“你说得没错,可是你不是并没有动手画么?”所谓有创造力的人和没有创造力的人,一大差异就在于是否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这个故事中赫斯特的话的确可以把人说得哑口无言,但不排除也会有一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天才,敢于堂堂正正地回答:“我现在开始画也不晚,六个月后,我要让你见识见识比你的画更有创意的作品。”
  比尔·盖茨曾花3000美元买下了达·芬奇的一份亲笔素描画原稿,这件事也成了一时的话题。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的作品被世界首富收藏着,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要说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都非常清楚地了解“点子”的重要性。著名广告导演德斯康尼(OlivieroToscani)曾说过这样的话:
  “我认为在经济领域,创意非常重要。一些曾经被认为是无比疯狂的想法也许一度会搞得你众叛亲离,但也许某一天,它会为你带来无尽的财富。”
  最近我在读一本叫做《像达·芬奇一样思考》的书。
  盛产画家的国家也盛产科学家!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韩国召开了很多关于经济发展的会议。当时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一直在1万美元左右徘徊不前,那么那些人均国民收入在2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又有哪些共同特点呢?我认为,其主要的特点在于能够不断出现新的点子,这些在艺术与科学上的创造力,为经济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用科学论文的质与量作为评判科学创造力的标准,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数据:韩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约排在第12名;2000年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16名(2002年上升到第14名);而象征论文质量的引用次数,韩国的排名却在第60名。这与此前我听说的,韩国中学生学业成就度在世界上的排名数一数二的说法无疑是背道而驰的。Phaidon与Taschen等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回顾20世纪不可不提的美术家的书。看了这些书之后,我不禁对“改变世界的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些顶尖的艺术家,不仅支配了整个西欧的文化价值观,并且在纽约、伦敦、柏林等经济中心城市,大都有这些艺术家活动的身影。可以说,创造力的不均衡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科学的创造性与艺术的创造性有没有关联呢?对全世界科学家与艺术家分布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二者有着巨大的关联性。盛产出色画家的国家,出色的科学家往往也很多,因为强大的创造力优势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有一种理论叫做“杂交(crossfertilization)”,这便解释了为何英国近年来出了很多的优秀艺术家与设计师。随着美术家的增多,平面设计师、时装设计师也渐渐多了起来,并且这一效果还影响到建筑、舞蹈等领域。当创意的土壤开始变得肥沃起来,这些艺术家们便有机会去开垦新的领域。事实上,英国不仅是培养人才最多的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也培养出了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过去的大英帝国已不复存在,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也早已不保,但从经济领域来说,英国在世界上的活力也是不可小窥的。领导英国的这股新力量便是“创造力”。
  其实不是只有画家才会画图,科学家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也经常会利用图像来进行分析。有的东西我们只用语言文字就可以思考,有的东西则需要借助图像。然而,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却基本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中学时的科目:语文、英语和数学,全部是语言教学,语文教我们母语,英语教我们外语,数学则教我们数学符号,其他一些科学类的科目也都是以语言教育为主。艺体类的科目严重被忽视,并且不少同学也对它们完全不感兴趣。其实,如果多学学用图像来进行思考,对我们将会很有帮助。举个例子,经济学研究中就经常会用到函数图表。硕士课程在初期虽然更为强调理论知识,但学到后面,却反过来更加强调图像的作用。当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在黑板上画图的时候,图像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纯美术便是最有创意的事情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经常去“数学·物理系图书馆”学习。那个地方的氛围是我最喜欢的。有时候我还可以在那里看到电影《美丽心灵》的角色原型约翰·福布斯·纳什。
  在这所图书馆里,摆放着很多著名物理学家的半身像。图书馆地方很大,但是人并不多,这样的幽静处所,最能激发人们的灵感与创造力。每当我坐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能够学习得很专注。
  就是在那个时期,我读了一本叫做《费曼也很会开玩笑!》的书。这位叫做理查德·费曼的出身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极富幽默感,我很喜欢他。不过说起来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父母似乎也蛮厉害的。费曼小时候,有一次听说暴龙的身高达到了8米,头盖骨半径达到2米,于是费曼的父亲便开始帮助孩子在脑子里想象暴龙的样子。
  “想想看,假如暴龙站在咱们家院子里,那么就相当于二楼窗户那么高。不过它的头可伸不进咱家的窗子,它的头比窗子还大,往里伸的话肯定会把玻璃碰坏的。”
  因为有这么善于引导的老爸,费曼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在看书的时候,对于看到的内容总会直观地去想象一下。可以说,他后来的成就和他的这个习惯不无关系,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费曼图表”。
  所谓费曼图表,是指将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基本现象用图像来表示。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画成图,然后去掉不必要的部分,再把剩下的图都数值化,最后进行演算。比如,他可以用图像来表现出光在行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能量的吸收与释放等基本现象。虽然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曾想过,这个东西是不是太简单太幼稚了呢,但后来,不少物理学家都开始效仿,甚至出版了一些书专门讲解费曼图表的使用。
  不光在是物理研究中,甚至在学手鼓的时候,费曼也经常画图,可见他真的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认为,正是因为对身边的事物有如此丰富的好奇心,他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相较之下,我的爱好似乎就不是那么丰富了。我一直坚信,“对人类的研究是具有创造性的”。而我亦认为,纯美术乃是最自由、最有创造性的一件事情。通过研究美术的创造过程,便能够了解到创意的秘密,因此我也曾举办过一些以“创意”为主题的作品展。
  发现自己的造型语言
  经济学书里面总是有很多的图。当然,这些图并不是画集里的那种漂亮的图画,而是被称为“图表”的一种东西。在这些图表上,会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直线与曲线,用以直观表现各种经济学理论或现象。在学生时代,我曾以为,天天都对着一大堆图表焦头烂额的生活仅限于经济学者们。大学毕业后,我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我觉得当时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自己为各种变量命名,然后制作成图表并打印出来。虽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这种“创造”的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喜悦。此外,我还意识到一件事:教材里有各种高深的理论,然而总结出这些理论的人,有的已经相当年迈,有的则相当普通,他们并不是什么超人或天才,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罢了。
  有创造力的人和我们有哪些不同?
  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一个和我一届的同学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她的名字叫Ann,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小乡村,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生。我们所学习的课程,对她来说也许难了一些,一开始她有些跟不上进度,学得很吃力。研究生的课程,往往是一开始为了让大家打好基础进行得比较慢,然而越往后,进度就越快,并且会不断遇到新的课题,这样就需要学生们在课外花很多时间来进行思考与研究。此外,需要阅读的文献、书籍往往是堆积如山,令人望尘莫及。大部分的学生都成天挂着一副苦瓜脸,仿佛天天都是世界末日。然而,也会有少数学生例外,他们平日里照样是谈笑风生、自信满满——Ann就是其中之一。“不懂就下工夫多研究研究呗,多研究研究就会了”——感觉她就是这样的乐天派。并且,她对于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Ann的闪光点也渐渐展现了出来,随后,她用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取得了学位,并且成为了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顺便一提,她的博士毕业论文的主题是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农民是如何学习种大米的技术的。
  然而,那些亚洲来的留学生,即使在语言上不存在障碍,在论文的选题上也显得非常不得要领。即使是那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写起毕业论文来,就完全不知所措了,完全找不到有创意的选题。可能他们认为,要想写好论文,就需要博览群书、采众家之所长,于是他们在学习各种既存理论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反观那些看似不那么聪明的美国朋友们,却在轻轻松松的讨论过程中就确定了自己的选题,并且能够在论文里提出不少自己的理论。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在平时的课程里表现一般的学生,在毕业时却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从这个现象我认识到,韩国或日本学生往往会缺乏自信,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他们总是认为,只有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与历练,才能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真正出色的学者。与此相对应的,那些欧美人,尤其是那些比欧洲人更不靠谱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们无论什么时候都显得自信十足,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欧美人的这种热情与自信,往往使我对他们的印象更为深刻。
  再举个例子,看看朝鲜时代木匠们使用的工具你会发现,这些工具相当简单,种类也并不多。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比起精密的计算与测量,长期以来积累的劳动经验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一个木匠要想成为一个手艺炉火纯青的老手,一般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不过我也恰巧参观过西方木匠的工具,结果发现西方木匠的工具种类非常多。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种工具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每种工具自然有它的用途。一个朝鲜的木匠在制作不同大小的器具时,采用的是改变自己所用的力道的方法,需要大木头就少削一点,需要小木头就多削一点。而一个西方木匠的做法是,人使用的力道是维持不变的,针对不同大小的器具,使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工具。我来打个更好理解的比方,假如当年朝鲜人民发明了高尔夫球,那么他们打高尔夫的时候,估计所有球都是用同一根球杆来打的。无论是高杆、切杆还是推杆,调整的不是球杆,而是自己的力道。想起我当年学打高尔夫的时候也曾经感慨,为啥球杆有这么多呢?每念及此,忍俊不禁。
  我仔细观察了身边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得出的结果是,对他们来说,“自信感”的能量是最重要的。这种“能量”强大的人,意志力也强大,处理起各种事情来也显得游刃有余。正是因为处理各种事情游刃有余,自己的心思才能有空闲去思考新的点子,新的idea。那么,如何才能够拥有这样的自信感呢?那些有创意的人和普通人又有哪些不同呢?有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析出创意的过程呢?一个人要想更富有创造力该怎么办,有没有训练的方法呢?这些都是我一直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于是,“创造性”就成为了我后来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