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中年学者老穆对按部就班的日子顿生倦意,于是远走西藏,试图在万山丛中寻找生活的充实感。在高原古城,他遇到了一群逃避全球化主流文明压迫的漂泊者,从他们*的个性履历看到了主流之外的另类可能,敷衍出一幅世纪末边缘人的生活图卷。作者刻画了破产的画家、失意的诗人、仗义行侠的江湖浪子、幸运得找不着北的音乐家、凯旋的偷渡客等角色,着意于把握世事艰辛中的吉光片羽,在荒原文化生态的审美视角中传达对文明的反思。小说在时空布局上注重实现细节与整体历史的同一,在选材上避免当下边疆风情小说概念化的传奇套路和伪民俗迷恋,致力于从凡人小事发掘本真的人性。书中插图大多源自现场写生。


【作者简介】

  穆戈,本名李登贵,别署九华山人,金陵人氏。生逢饥年,长于乱世,自幼枵腹山林,丹青自娱。弱冠之年幸逢改革,得脱阶级种姓之轭,入读南京大学,已而谋食苏北海隅,游学西南,继乃投师北京大学朱德生先生,专修西方哲学,经年披阅古籍,校雠时文,偶作不平之鸣,著作《永远的乡愁》等文。不惑之年远赴拉萨研修藏学,得暇浪迹荒原,访竖牧野老,寻僧俗逸闻,悟梵音天籁,勘生死玄机,奄忽四载,积图文数箧,增删廿稿,辑成《藏漂》一册,付梓之时已然两鬓斑白矣。


【目录】

前言
1.康巴
2.悉悉
3.白玛
4.山桃
5.蛊祸
6.沙坑
7.半票
8.轮回
9.帽子
10.隐修
11.雀斑
12.还乡
13.水患
14.拓片
……


【免费在线读】

  1.康巴
  在文化地理上,康区包括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和阿坝州的一部分、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青海玉树州、云南迪庆州,但康区各地在生产方式上有农牧之别,历史上根据与中原文化的亲疏又有生番熟番之差。在人种遗传方面,迪庆州那种上唇薄短、牙花过长的康巴与甘孜、玉树宽肩阔背的康巴不可同日而语。至于传说中的康巴尚武传统,可能以金沙江畔三岩戈巴父系氏族遗存中的暴力崇拜为摹本。那儿曾因穷山恶水的贫困和商旅交通线上的财富比照,诱发了以劫杀善斗为荣的绿林风习。当民俗杜撰者把蔑视法律、睚眦必报的绿林之风泛化为康巴文化,仅仅抓住了康区土著的局部特征——在法网难及的山林牧区,极为偶然的人际交往哺育出及时清算个人恩怨的心理:既有不让仇恨过夜的急切,又有天涯海角世代追踪仇人的坚韧。
  “你看我像不像康巴?”
  初见老穆,朗卡陷在沙发里的小身子骨就努力作出金刚力士状,哈哈大笑着称自己是正宗的康巴。他有意让新朋友领教自己身上睚眦必报的康巴性格,先不经意地展示了写字台上一段老穆论文的摘录,以示久仰,转身又提起一段旧事:在雅安读书时,他抱起一只被大雨淋到白果树下的小白鹳,不识好歹的东西竟敢啄他眼珠子,被一下子掼死了。
  “得罪我,我就来个通俗唱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