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这本诡异多变的小说……严歌苓擅长观察社会百态,她的文字时而让人大笑,时而让人陷入卡夫卡的噩梦里。《赴宴者》既是荒谬的身份错乱闹剧,也是尖锐的社会评论。
  ——AbbyPollak
严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诗,在她笔下,无论是食物或水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动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绝佳的组合。……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书上所描述的那些菜肴肯定会让您垂涎三尺。
  ——BoeyPingPing严歌苓笔下的人物都在一个比较严峻的环境中间出现,尖锐严峻的生活状态跟她描写的人物性格发生特别剧烈的冲撞。
陈凯歌曾参演过严歌苓老师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至今仍对故事情节记忆犹新。当翻开这本《赴宴者》时,熟悉的感觉再次袭来。如此深刻、讽刺、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小说,值得我们坐下来仔细地阅读。
  ——著名演员刘烨


【内容简介】

  故事的主人公董丹,是北京罐头厂的一名下岗工人。在一次找工作时,被误认为是记者,参加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宴会。在宴会上,他不仅品尝到了生平从未吃过、从没听过的山珍海味,而且还得到了一小笔车马费。于是,吃宴会成了他的正经营生。他以冒牌“记者”“自由撰稿记者”的身份整天周旋于各大新闻发部会的宴席上,滥竽充数、骗吃骗喝、领取车马费,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宴会虫”。董丹混迹其中,一边闷头暴吃各种美味,一边歪打正着地与社会各界人士,如艺术家、厂长、地产商、农民、妓女等人相识。甚至能阴错阳差地与艺术家陈洋成为知己。他凭借自己的机灵与小聪明,总能化险为夷不露马脚。而在吃香喝辣之余,隐藏在美食背后的社会真相触动了他的真情。可这只小小的“宴会虫”会幸运地一直吃下去吗?他真的能为劳苦大众的大救星?在面对无人敢报导的重重黑幕,他能否在被人发现真实身份之前,揭发这一切呢?穿透《赴宴者》里呈现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寻找到一种衡量真情与假货的标准。在饱尝了饕餮盛宴之后,听严歌苓告诉你,人性中剩下的会是什么……


【作者简介】

  严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严歌苓二十岁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少女小渔》《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性,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引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免费在线读】

  董丹是不信兆头的人,否则见了长脚红蜘蛛、双黄蛋,这些老家长辈们眼中的不祥之物,他就会打消吃宴会的念头,跟他老婆小梅一块去领厂里发的过期罐头。他却抡起塑料拖鞋,把爬过床头柜(以搓衣板、砖头拼搭,上面覆盖钩花桌巾)的红色蜘蛛打得稀烂,对早餐桌上的双黄蛋也视而不见。
  现在你知道我们在哪儿了:在董丹的宿舍。这间大屋原来是个办公室,坐落在北京近郊一家罐头厂的厂房顶上。这时是早上十点,董丹正在小梅给他握着的橡皮管子下面淋浴。小梅站在椅子上,使劲想把管子抓得稳些。因为从那根爬在天花板下面的生锈水管里出来的热水喷一口、吐一口,很难稳定。这楼上的人就这么洗澡:从车间的水管上截流,窃引车间排出的、仅仅是看着干净的热水。三年前工厂关了大半,百分之六十的职工都“下了岗”,只拿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一天,董丹带着他的肥皂盒、稀牙豁齿的梳子、塑料拖鞋回到家,告诉小梅,他把自己在车间的储物柜全拿回来了,这辈子也不用再上夜班了。开始他还不急着找工作,两个月后他发现银行里就剩了五十五元,还不够两人吃顿麦当劳的巨无霸。
  过了两天,董丹在报上看到一则招工广告。一家五星级酒店征聘警卫,要求应聘者身高一米八以上,身强体健,五官端正。董丹穿上了他体面的行头:一件化纤合成料的西装外套,一条卡其裤,脚上的黑皮鞋,配上跟一个邻居借的“Playboy”手提包。他刚晃进大厅,就迎上来个女人,问他是不是应邀而来。他点点头。她说他来晚了,会谈早就开始了,说着就把他推上了电梯。下了电梯穿过中庭长廊,来到一间大宴厅,里面的宴会正要开始。前方麦克风上方挂着条红布幔,上头写着:“植树造林,向沙漠索回绿地!”那女人让他自己找位子坐下,一面就消失了。
  他在靠门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宴会已经开始,他正好饿急了,就把面前盘子里的东西全扫进肚里,也不知道都吃了些什么。他邻座的一个男人向他自我介绍,他是《北京晚报》记者,又问董丹是哪个单位的。董丹只希望谁也别理他,让他好好地白吃一顿,随口回答他是《北京早报》的。那人说他没听过,董丹说是家新媒体。网络媒体吗?没错,是网络媒体。董丹吃饱喝足了,正打算找机会开溜,那记者问他要不要一块儿去领钱。什么钱?就那两百块车马费呀,他们的“意思意思”,劳驾大伙儿跑一趟,给这个会议宣传宣传,造造声势什么的。把你的名片交给他们,他们就给两百块,指望你回去写篇报导呗。董丹干咽了几下口水:两百块!等于他们下岗工人半个月的月薪,还吃得跟皇上似的──不过就是一张名片的事!
  一出门董丹就直奔一个印刷铺子。他挑了华贵的式样,印了一大沓上头有某网络传媒字样的名片。在酒席上他早打听清楚了,网络传媒这东西,反正每天有无数家开张、又有无数家倒闭。
  直到二○○○年五月的这个将要在他生命中出现转折的早晨,吃宴会成了他的正经营生,日子过得挺滋润。他站在淋浴的水流里,还在回味昨天的午宴。
  他一面用块粗糙的毛巾搓背,一面问小梅,信不信他已经把全中国的美食都尝过了。她说她信。这回答让他不太满足。每次他想要在她面前拽一拽,她都是这么容易就被唬住了。如果问她,他是否够格做个首席美食专家,她一定说:当然,你不够格谁够格?她那睁着大眼睛的崇拜样固然是讨董丹欢心的,而正是缺乏挑战性让他觉得没劲。他抬起头,看见小梅双手高高举着水管,脸都累红了。她今年二十四,又小又饱满的身段,自来卷的头发往脑后一系,露出一张小姑娘似的圆润脸蛋。
  “错了。”他说,“有个菜我就从来没吃过。”
  “什么菜?”小梅问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